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5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362篇
基础理论   129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介绍了多氯联苯电力电容器焚烧系统预处理装置的工程设计及多氯联苯电力电容器切割装置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专利号 96 115 4 4 9.7)的具体实施情况 ,并借鉴国外处理固体废物设备的设计 ,对切割后的电力电容器进行分选  相似文献   
92.
基因重组细胞在环境样品多氯联苯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发展快速、简便和廉价的检测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技术,本研究利用重组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2个细胞系,检测从野外环境中所采集的水、底泥和生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GFP和Luc荧光强度与多氯联苯标样浓度的相关性很好,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188和0.98239;具有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法(GC-ECD)的仪器分析比较,GFP和Luc的荧光强度与环境样品中的多氯联苯化合物含量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可用于受多氯联苯污染的环境样品筛选和半定量快速、简便、廉价检测.  相似文献   
93.
介绍了多氯联苯污染沉积物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其中 ,简单介绍了多氯联苯的有关概况及环境行为、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及基准研究进展 ;最后 ,重点介绍了包括多氯联苯在内的憎水性有机物污染沉积物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4.
通过工业氯丹口服暴露实验,研究了顺式氯丹(CC)和反式氯丹(TC)在家鸡体内的吸收、代谢、排泄和在各个器官组织内富集的动态过程.分别测定了未暴露个体和一次性暴露后60、120、160、200、300、500、1000和2000min时脑、肝、肠、肌肉、皮、脂肪等组织和器官样品以及胃部和肠道残余物、排泄物中的氯丹含量.研究发现,暴露2000min后,95%以上的氯丹通过代谢途径被消除,只有少量氯丹通过排泄方式被消除;体内氯丹的消除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研究还发现,在代谢过程中,反式氯丹快于顺式氯丹.另外,在吸收和代谢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手性特征,(+)-CC和(-)-TC更易被消除,但各个器官组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5.
两种改性剂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协同热脱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脱附技术处理多氯联苯污染土壤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场地修复方式。为提高热脱附效率,降低能耗,以典型电力电容器污染土壤为对象,采用2种改性剂(零价纳米铁和氢氧化钠)研究协同热脱附下多氯联苯的去除效率、分布特性及毒性当量。结果表明纳米铁和NaOH存在的条件下,有效提高了多氯联苯和毒性当量的去除效率,在较低温度下尤其显著,因此添加改性剂能够有效地促进热脱附过程。纳米铁的协同热脱附机理为显著强化了热脱附过程的传质传热,同时伴有一定的脱氯降解。NaOH的添加在较低温度下实现了较强的脱氯降解作用,加氢脱氯机理可用来解释协同热脱附过程中多氯联苯的脱氯反应过程。上述研究结果为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场地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6.
典型灌区稻田多氯联苯残留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娟  赵振华  江莹  刘月利 《生态环境》2010,19(8):1979-1982
以南方典型小灌区的两块稻田为试验小区,采用GC-ECD对其田间水体和土壤中EPA优控14种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4种PCBs同系物有不同程度检出,优势残留物主要以3氯和5氯取代PCBs为主,水和土壤占PCBs总量的88.24%、90.13%。水中∑PCBs质量浓度为24.09~310.34ng·L^-1,其中地表水均值为245.84ng·L^-1,地下水均值为96.46ng·L^-1;土壤中∑PCBs质量分数为10.01~54.63ng·g^-1,均值为33.92ng·g^-1。稻田地表水中的PCBs质量浓度远高于地下水,垂向迁移明显但速度较慢;稻田地表及地下水中PCBs质量浓度有随时间衰减的趋势,可能与水稻的生育周期有关;淹灌处理稻田PCBs质量分数高于节水灌溉。研究区毒性当量TEQ在2.65×10^-2~7.54×10^-2pg·g^-1之间,生态风险处于中等水平。地表及地下水均遭到污染,再加上PCBs具有生态累积效应,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7.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阐释手性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转化和环境归趋,采用实验室室内避光培养方法,研究了o,p'-DDT及o,p'-DDD 2种手性有机氯农药的外消旋体在水稻土厌氧培养体系和菜园土好氧培养体系中的选择性降解情况。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的活性,我们选择了厌氧微生物比较丰富的水稻土和好氧微生物丰度比较高的菜园土来做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体系中o,p'-DDT及o,p'-DDD在水稻土和菜园土中的降解均没有明显的对映体选择性。这一结果与2种手性化合物不同对映体在自然环境中的含量普遍具有差异性有所不同,说明野外环境条件和室内模拟实验条件的差异会影响手性化合物的降解选择性。在2种体系中,o,p'-DDT的降解速率均高于o,p'-DDD的降解速率。这与以前的研究报道一致,DDD比DDT更难降解。通过2个体系的比较,发现DDT的降解速率在厌氧体系中高于好氧体系,而DDD的降解速率与之相反,好氧体系高于厌氧体系。这应该与DDT和DDD 2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2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有关。对于厌氧体系中的2种水稻土,采自中山的水稻土中DDT的降解速率高于江门的水稻土,这应该与中山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高于江门的水稻土有关。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土壤中微生物的多少,进而会影响污染物的降解速率。研究发现本实验所用水稻土和菜园土总有机碳含量偏低可能是影响2种化合物的对映体无降解选择性的因素之一。此外,由于本研究采用缓冲溶液将pH 调控在中性,因此本文的土壤 pH 对降解选择性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好氧体系和厌氧体系对目标物的降解选择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8.
针对蚀刻废液及其回收后生产的碱式氯化铜产品中二英(PCDD/Fs)和二英类多氯联苯(dl-PCBs)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比较了采用去除工艺前后两类污染物含量水平的变化特征.利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对样品中PCDD/Fs和dl-PCB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铜废液中PCDD/Fs和dl-PCBs的平均总浓度分别为264、139 pg·mL-1,而铜氨液中浓度分别为0.09、0.50 pg·mL-1;碱式氯化铜产品中浓度分别为106 pg·g-1(2.79 pg WHO-TEQ2005·g-1)和27.8 pg·g-1(0.69 pg WHO-TEQ2005·g-1);而经过吸附和过滤等去除工艺后,产品中PCDD/Fs和dl-PCBs的TEQ浓度水平分别降低至0.10—0.25 pg WHO-TEQ2005·g-1和0.05—0.72 pg WHO-TEQ2005·g-1,满足欧盟对于矿物源性饲料添加剂中PCDD/Fs和dl-PCBs的限量标准要求.研究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利用蚀刻废液生产碱式氯化铜过程中的二英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99.
本文对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和温岭两个电子垃圾循环区域母乳中多氯联苯(PCBs)污染现状进行了研究.路桥本地人群(n=16)、温岭本地人群(n=27)及在台州居住不足5年的外地人群(n=9)母乳中PCBs的中值浓度分别为195 ng·g-1脂重(lw)、138 ng·g-1lw和59.1 ng·g-1lw.路桥和温岭人群母乳中PCBs浓度显著高于在台州居住不足5年的外地人群(P<0.001),也远高于浙江省及中国背景区域水平.CB-118、CB-153和CB-138是台州母乳中最主要的3种同类物,与台州膳食样本中PCBs的指纹特征类似.路桥本地人群婴儿通过饮用母乳日摄入的PCBs量(EDI)(1024 ng·kg-1bw·d-1)略高于加拿大卫生部建议的成人对PCBs日耐受量(1000 ng·kg-1bw·d-1),温岭本地人群乳儿的EDI值(491 ng·kg-1bw·d-1)远高于我国12个省市EDI的均值(54.6 ng·kg-1bw·d-1),表明台州本地人群母乳喂养的婴儿处于较高的PCBs暴露风险中.母乳中PCBs浓度与母亲年龄、孕前体重指数、产次和婴儿的体重及性别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
多氯联苯对我国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氯联苯(PCBs)一旦进入土壤将长期存留并对土栖生物产生潜在危害。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源PCBs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筛选出指示PCBs污染的敏感指标并获取可靠的生态毒理数据十分重要。研究以江西红壤和天津潮土为供试土壤,在室内25℃连续培养28 d的条件下进行了生态毒理实验,选择了微生物量碳、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为微生物指标。结果显示:1)在28 d培养时间内,多氯联苯(PCBs)的毒性作用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且在红壤中的毒性作用强于在潮土中,表明PCBs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存在时间效应并受土壤性质的影响。2)各微生物指标的敏感性不同,微生物量碳、脲酶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PCBs污染反应不够敏感,而土壤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对PCBs污染反应敏感。3)14 d时,红壤中PCBs对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的EC10值分别为1.20、3.18和1.09 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6.31、4.73和50 mg·kg-1;28 d时,红壤中PCBs对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的EC10值分别为2.32、0.77、0.51和0.71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5.91、1.65、3.00和50 mg·kg-1。综合考虑经济和实际需要等因素,建议将呼吸强度、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作为PCBs污染土壤生态毒理评价中的首选敏感指标,并建议培养时间设置为28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