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13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城市用地扩展对长沙市水系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祺  郑伯红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7):1429-1439
为了探讨水系变化与城市用地扩展之间的联系,为未来水生态修复及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及经验借鉴,基于长沙市1950s、1970s、1990s、2010s和2016年五期地形图及同期城市建设用地数据,对长沙市中心城区近60年来的五期水系及城市用地扩张情况进行统计,选取河网密度、水面率、干流河流曲度、河网发育系数指标定量描述水系变化特征。同时,运用城市用地扩张特征分析方法分析同期城市扩张的强弱与快慢,并叠加各流域范围内同期水系变化指标与城市拓展强度指标,分析长沙各阶段水系变迁与城市用地扩张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对城市水系数量及形态变化有直接影响;(2)各时期城市拓展强度均与水系特征指标值衰减速度呈正相关关系;(3)在城市扩展过程中破坏水系特征将加大水系生态、自然灾害风险,而有效的水生态保护政策和保护措施不仅可以使片区水系缩减趋势放缓,还可以加快周边用地扩展速度。  相似文献   
32.
长江经济带城市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及其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基于GIS平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和脱钩模型,以地级行政单元为对象,分析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及脱钩关系。研究表明:1)近15 a来,长江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热点分析显示,建设用地增长热点区呈扩散效应,冷点区逐渐缩小。而经济增长的冷、热点区演变格局与建设用地并不同步。2)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经历了“增长负脱钩、弱脱钩”为主—“弱脱钩”为主—“弱脱钩、增长连结”为主的变化过程。分析表明,近15 a来长江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程度整体趋于优化,其中,负脱钩类型的城市数量降低17.76%,而脱钩类型数量上升11.22%。3)脱钩程度的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长江经济带各时期的城市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具有弱空间集聚性。总体上,长三角城市群较长江中游、成渝及滇、黔城市群的脱钩程度表现更优。脱钩程度变化机制与城市产业结构、用地效率和用地模式等密切相关。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力度、严格用途管制规则,引导城市精明增长,走内涵式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改变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扩张依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3.
2000—2015年深圳市建设用地坡谱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受地形约束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水平扩张常伴有垂直爬坡过程。通过分析建设用地坡谱曲线形态及其变化特征,有助于认识该过程的时空分异及演变规律,进而科学指导相关国土规划实践。论文以深圳市及其所辖10个区为例,利用DEM及2000—2015年遥感影像构建地面坡谱和4期建设用地坡谱,借助陡峭度、均匀度、累加关键值等坡谱研究手段,分析该市建设用地坡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市建设用地坡谱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爬坡与填海共存,且以爬坡为主,总体爬坡速度保持相对稳定;该市各辖区建设用地坡谱曲线呈现不同变化特征,可归纳为爬坡主导型、填海主导型、混合型和稳定型;各辖区建设用地布局均集中于平缓区域,建设用地上坡程度整体属于轻度至中度,建设用地主流上限坡度分布范围为4°~14°,建设用地极端上限坡度分布范围为7°~20°。深圳市仍将面临建设用地继续爬坡的压力,相关坡度上限标准的科学制定与严格执行是把控建设用地爬坡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城市用地扩张、规模经济与经济增长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用地扩张不仅影响经济增长数量,还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生态环境变化和规模经济等路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城市用地扩张,促进市场范围扩大,有利于区域内与区域间开展分工合作,提升城市的集聚经济效益与规模经济水平;但若城市用地扩张使区域突破最优规模经济状态后,因管理与服务成本、交通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快速增加,城市规模效率会下降,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3个空间维度,城市用地扩张与规模效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在东部地区此关系并不成立;在4个空间维度,城市用地扩张通过规模经济路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都为负,表明城市用地扩张已使各区域突破最优规模经济状态,土地要素投入存在冗余现象,与资本、劳动等要素配置比例非最优。研究结果还表明,人力资本、城市化、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等变量对经济增长质量有正影响。  相似文献   
35.
正每年春节那几天的城市总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往日里被密集排列的汽车挤占的街道终于露出了地面,显得那么平坦宽敞;往日里被挤来挤去的人群包围着的商场也露出了展柜;往日里昼夜不停施工的大小工地终于静了下来,漂浮在上空的尘土也随之缓解……在拥挤和噪音中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这时候才体会到宽敞、安静、清新给生活带来的另一种味道,感受到了城市生活的应有品质,不由得会发出"城  相似文献   
36.
<正>鄂尔多斯化工集团是鄂尔多斯集团全力打造的重化工循环经济产业2003年鄂尔多斯集团实行企业扩张战略,斥巨资投资棋盘井工业园区,经  相似文献   
37.
新疆轮台县轮古地区是一片茫茫荒原,极目四望,大地一片苍凉,湛蓝苍穹下,荒野上丛生着大片大片的芦苇、红柳丛、梭梭、骆驼刺及盐生草甸构成的荒漠植被及草原,如果不是石油人隆隆的钻机和一些采油人在这里的存在,那将是一片万古亘荒的孤寂。2004年5月5日,虽然才入初夏,但在没有任何遮拦太阳的炙烤下,已使轮古地区炎热异常,4级左右的风带着阵阵热浪扫荡着平坦的荒原。下午5点45分,在轮古15-1、轮古15—2和轮古15—8井约1km远的空旷地带上,一股青烟冲天而起,不一会儿就变成一片烧燎的火丛,紧跟着,火势就开始随风扩张,并向四周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38.
南珠产业运行特点及健康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产业健康运行需要一定的条件。分析了南珠产业发展现状,对产业的生命和阶段进行初步判断,并进一步从产品质量与市场需求、产业运行的资源供给和产业生产技术等主要方面分析了南珠产业运行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产业运行模式和健康成长的道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39.
基于2017年安徽省土地覆被现状,结合文献调研设定碳密度参数。在三条控制线的框架下,构建5种2035年可能的土地覆被情景,据此评估碳储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2017年,安徽省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 005.4 Tg。皖西、皖南山地林区碳储量较高,皖北平原、江淮丘陵的农田和城镇区较低,沿淮、沿江河流湖泊最低;(2)5种情景下,由于建设用地(碳密度较低)的扩张对周边农田和林地(碳密度较高)的占用,总碳储量出现了16~50 Tg的下降,下降幅度取决于建设用地占用类型碳密度的高低。生态修复力度的增强对皖北、江淮和沿江区碳储量损失的减缓效果相对较好;(3)建议国土空间规划中应关注绿色低碳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提升城市更新质量,减少碳储量损失。  相似文献   
40.
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与"T"字型发展战略理论内涵,选取长江沿岸上、中、下游中心城市重庆、武汉和南京为实证研究对象,以1980、1990、2000、2010年4期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数据源,通过RS、GIS和景观生态结合分析,分别对其城市扩张强度、城市扩张类型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景观指数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验证,从而系统分析了近30 a来3个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与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30 a来,南京、武汉和重庆3市城市扩张强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总体呈现南京市>武汉市>重庆市,但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后重庆市城市扩张增速赶超武汉市,南京市反而增速最低;(2)对城市扩张类型分析表明,南京市始终以边缘式增长为主;武汉市在2000年之前以飞地式扩张主导,2000年之后呈现边缘式增长;重庆市以边缘式增长为主,但2000年之后飞地式增长迅速;(3)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弹性分析表明,1980~2010年南京市土地扩张相比城市人口开始减缓,而武汉市和重庆市在2000年以后城市扩张速度远远超过城市人口增长速度;(4)景观指数验证分析结果显示,遥感分析、地理信息分析和景观生态分析的结合能够很好反映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过程及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