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92篇
安全科学   492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880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研究岸线码头密度对河流水动力变化及污染物输移的影响,以武汉河段为例,基于Mike21模型建立了适用于该河段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了长为9.6 km的岸线范围内布置不同密度码头群后引起的附近区域内水位、流速变化以及突发水污染事故后的自净能力变化,从空间差异性、最大变幅等角度对比了三者的差异,并归纳了码头密度与水动力条件、污染物浓度变幅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1)随着码头密度增加,工程区上游水位变化较流速更敏感,工程区及下游局部位置水位变幅较小,而流速变化较为敏感,表现为前沿主流区流速增大,近岸区流速减小;当码头密度大于1.25~2.5座/km的临界范围后,水动力条件随码头密度的变幅逐渐减缓.(2)修建码头后,受水动力变化影响,工程区河段上游污染物浓度变化呈"峰前减、峰后增",但工程区下游呈"峰前增、峰后减"的特征;工程区间内表现为主流区浓度增大、近岸带浓度减小、高浓度滞留时间总体增加的变化特点.(3)受码头工程群影响,无论是区间整体上,还是局部范围内,污染物浓度相对水动力条件变幅更大,对河段内水源地的取水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以上认识对于河流岸线开发利用规模选取和效应评估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2.
长输油气管道用于输送易燃易爆物质,一般埋在地下,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地形复杂、环境多变,容易受到管体腐蚀、自然灾害以及第三方等外部环境影响,一旦发生事故危害性极大。  相似文献   
123.
政策试点是中国国家治理策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遵循“由点到面”逻辑以试验手段制定政策的一种常规性工作方法。低碳城市试点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的地区开展试点,探索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模式。现有文献侧重低碳城市建设的内涵、建设模式与路径、温室气体的核算方法、政策手段、峰值研究与达峰路径、效果评估等,有力地支持了低碳城市建设决策,但对于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鲜有涉及。本文从政策过程理论、央地关系两个视角,结合府际学习与竞争关系,建构了中国低碳城市政策“试点–扩散”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分析框架。中国的低碳城市试点具有探索型开拓性、综合型专业性、授权型自主性的特点,结合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文件要求和实践进展,从政策试点的选点、设计、执行、监督和评估五个方面对于中国低碳城市试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相较于经济领域的其他政策试点,低碳城市政策试点具有弱激励弱约束的政策环境。地方政府基于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领导力,在政策创新方面表现出争先、自主、效仿和守成四种行为特征,并以杭州、深圳、镇江、成都四个表率城市做了实证。政策“试点-扩散”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中国政策创新与扩散的过程,可能在现实中需要往复多次进行,中国已陆续开展的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就遵循这样的政策逻辑。试点的意义是试出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前三批试点城市评估结果来看,试点城市在低碳发展目标设定、转型路径探索和低碳发展动力转换等方面与社会的预期仍有差距,为此本文提出了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四点建议:一是激发城市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完善低碳城市试点的科学论证机制;三是建立激励与约束并举的长效机制;四是强化市场公平竞争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24.
中小型电镀厂退役搬迁的环境风险系统较为复杂,在当前中小型污染企业关停并转的大形势下,环境风险日益显现。基于BowTie模型对中小型电镀厂退役搬迁的环境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并在当前环境风险研究数据缺乏的情况下,采用信息扩散理论的数学方法计算事故概率。以退役搬迁期间环境污染物质泄漏造成的场地污染为例,采用多种数学模型模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扩散渗流情况,对环境风险事故后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退役搬迁期间槽罐泄漏、危废流失和废水超标排放等环境风险较正常运营时大,其中泄漏概率为8.1×10~(-4),比DNV公布的工艺过程泄漏概率高636%。污染物电镀锌液泄漏后,Zn~(2+)在20 d内垂直迁移至地下1.8 m处,水平方向迁移至周围水库区域,渗流速度快且造成严重的地表水体污染。环境风险防范的重点在于严控容器盛载量和避免粗放式操作,一旦发生泄漏应及时采取防范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25.
分析了2009年9月26日美国对中国轮胎进口实施的特别保护措施,运用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美国轮胎特保法案进行了剖析。在目前中美轮胎贸易情况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探讨了轮胎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以及长期和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对中国轮胎出口贸易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6.
以动态生成的CaO孔隙网络为骨架,按照不退行随机行走模型(NRRW),模拟气体分子在CaO孔隙中的扩散过程,计算了SO2分子的扩散系数和行走维数,并在SO2非线性扩散反应方程基础上,分析了CaO颗粒孔隙中SO2浓度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27.
文章阐述了陆梁油田在开发过程中采用油气混输技术、天然气发电机橇技术、锅炉烧湿气等技术,将伴生气回收率提高至92.10%;油气混输技术能够实现边缘区块油气全密闭输送;集中处理站锅炉燃烧湿气技术可增加处理站天然气外输气量,降低运行成本;小型活动天然气发电机橇的应用,可以充分利用富裕天然气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富裕天然气火炬放空燃烧量,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8.
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演变,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贸交流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使读者对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文章以港口经济对沿海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为切入点,以出口导向理论、集聚-扩散效应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港口生长点效应,阐明了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揭示了港口经济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港口经济与沿海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紧密结合。从港口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始终是沿海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它通过降低成本、规模经济、开放系统等多个渠道,为沿海地区经济的产生和壮大奠定了基础。在经济运行实际中,港口经济对工业化、国际贸易、城市化发展、经济总产出、要素生产率和就业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各个国家特别是沿海地区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农民生态环境感知对促进农民自觉环境保护行为和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湖南省洞庭湖湿地水稻主产区6个乡镇的调查,将农户生态影响感知具体化为土壤、水源、身体健康和水稻4个方面的感知,借助定量分析建立了农户综合环境感知指数,研究农民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并运用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农户生态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已经意识到以石化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带来的不利影响,尽管他们的意识还只限于一些看得见的因素如土壤肥力、捕鱼量和健康问题,对于看不见的影响的感知还很薄弱。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采用的水平和持续时间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于不利影响的感知。提高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强化农业技术推广能提升农民生态环境感知,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肥力对农户环境感知有复杂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30.
为了研究烟气中多组分传质问题,引入了Maxwell-Stefan方程.将二元组分扩散和多元组分扩散关系用于研究烟气组分扩散.通过引入表观扩散系数来研究烟气成分、温度和系统压力对其中有害成分SO2和NO的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压和适当增加温度有利于SO2和NO的脱除,这对烟气脱硫脱硝过程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