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92篇
安全科学   492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104篇
综合类   880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运用PHAST软件研究泄漏孔径、风速、泄漏时间和大气稳定度对泄漏扩散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面积随着泄漏孔径的增大、风速的增大及泄漏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大气越稳定,泄漏扩散面积越大。  相似文献   
82.
长输原油管道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国家能源大动脉。多年来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形成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理念,视安全为企业生命和员工生命健康的保障。特别是在年输油量超过亿吨的管网,实现了不同品种原油混输或顺序输送,保障炼化企业的原油安全输送。实践证明,构筑安全生产思想、技术、监管三道防线和提升本质安全、推进安全技术,深化HSE管理三道安全屏障是保证输油安全和创建平安管道的关键。1构筑安全生产三道防线  相似文献   
83.
阐述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对安全生产带来的重大变革,以及存在的信息化环境、技术、质量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对产生失衡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4.
为更好了解污染物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湍流扩散规律,2010年9月开展了一系列SF6示踪扩散试验,获取了SF6浓度数据,以此实验数据为基础,计算出SF6浓度分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扩散标准差、地面峰值浓度等参数,并与P-T-C扩散参数进行对比,总结得出了污染物在山区和平原连接处中性、稳定、强稳定等气象条件下湍流扩散规律。  相似文献   
85.
由于近年来施工机械及河流穿越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各地区不同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各类长输管道穿越河流等特殊地段的施工方式日趋多样化,除工程成本及管线安全性外,也更多的考虑到了工程施工给周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如何在穿越地段选择合理的施工方式和污染防治措施已成为工程设计阶段的重要关注点,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中国油气长输管道穿越河流段普遍采用的施工方式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6.
外输软管是目前海上油田进行外输作业的重要设备,价格昂贵、使用要求高、采办周期长。目前各FPSO都自备软管以满足外输需求,造成软管利用率较低,即使自备,也会经常出现软管自给不足的状况,只能紧急采办或借用,对外输造成很大困扰。为了整合中国海域外输软管资源,提高软管利用率,本文提出了外输软管共享圈的概念,并从商务角度分析研究建立中国海域内外输软管共享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7.
针对某居住区附近氯气储罐连续泄漏,通过求解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K-ε湍流模型和物质浓度方程,模拟毒气在建筑物扰动条件下的扩散过程以及浓度时空分布特征,以毒气负载为基础给出近地面毒气危害区域,探讨毒气扩散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国外几个主要城市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扩散模型,以及模型的分类、特点和发展过程。同时,简要介绍了国内学者利用主要扩散模型对于城市道路机动车污染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89.
采用大气边界层模式和随机游动扩散模式相连接的模拟方法,对上海市拟建的交通隧道排气口附近街道建筑物区域的气流分布和废气排放物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设计了6种方案,并按不同的废气排放形式,分别分析了街区的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在建筑物存在的情况下,排风口造成的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最高值会很大,可达0.44 mg/m3,若换成排风塔,则为0.13 mg/m3; 没有建筑物的情况下,由排风口和排风塔造成的地面污染物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0.11 mg/m3,0.4 mg/m3.当风速增大,质量浓度会降低,最大值分别从0.44 mg/m3降为0.2 mg/m3,和从0.13 mg/m3降为0.1mg/m3.分析表明,建筑物附近的气流特征对污染物扩散会起引导作用: 垂直方向上,导致污染物从高空被带入地面; 水平方向上,使得污染物在下风向堆积; 当风速增大时,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值降低.同时研究表明,对排风塔污染物散布起主要作用的是水平方向的气流结构,而对排风口的污染物散布起主要作用的则是其附近建筑物的背风侧的气流下洗效应和水平流场,因此建筑物背风侧有可能成为重污染区.  相似文献   
90.
Pd/C气体扩散电极用于电生成H2O2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辉  卞兆勇 《环境科学》2010,31(6):1506-1512
采用自制的Pd/C气体扩散阴极和Ti/IrO2/RuO2阳极,在无隔膜电解槽中对苯酚模拟废水降解效果及机制进行了研究,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法(ESR)对电解体系中产生的羟自由基(·OH)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Pd/C气体扩散体系中掺杂Pd催化剂可以促进H2 O2的生成(H2 O2的稳定浓度是7.5 mg/L),有利于·OH的产生.经电化学氧化处理120 min后,苯酚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2%和50%,表明在电催化氧化过程中苯酚被氧化生成了大量低分子量中间产物.废水的BOD5/COD值达到0.73是处理前的9.1倍,苯酚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通过电化学氧化处理后显著提高.在该电化学体系中苯酚的降解是在阳极直接、间接氧化及阴极产生的H2 O2、·OH的氧化共同作用下完成的.通过对紫外扫描光谱图的分析推断出苯酚在电解过程中有醌类物质生成;由GC-MS检测到了邻苯二酚、对苯二酚、苯醌等芳香族化合物和己二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丁二酸、丙二酸、乙二酸等短链羧酸,据此提出了苯酚降解的可能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