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94篇 |
免费 | 608篇 |
国内免费 | 88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646篇 |
废物处理 | 730篇 |
环保管理 | 4076篇 |
综合类 | 11856篇 |
基础理论 | 855篇 |
污染及防治 | 936篇 |
评价与监测 | 476篇 |
社会与环境 | 966篇 |
灾害及防治 | 4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4篇 |
2023年 | 475篇 |
2022年 | 573篇 |
2021年 | 757篇 |
2020年 | 550篇 |
2019年 | 495篇 |
2018年 | 295篇 |
2017年 | 372篇 |
2016年 | 581篇 |
2015年 | 769篇 |
2014年 | 2661篇 |
2013年 | 1515篇 |
2012年 | 2063篇 |
2011年 | 1955篇 |
2010年 | 1456篇 |
2009年 | 1351篇 |
2008年 | 1676篇 |
2007年 | 1477篇 |
2006年 | 1472篇 |
2005年 | 1365篇 |
2004年 | 1207篇 |
2003年 | 983篇 |
2002年 | 786篇 |
2001年 | 546篇 |
2000年 | 509篇 |
1999年 | 350篇 |
1998年 | 315篇 |
1997年 | 247篇 |
1996年 | 224篇 |
1995年 | 217篇 |
1994年 | 172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84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96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为探究我国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程度与经济综合水平之间的关系,以甘肃省为例,通过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经济2个方面构建经济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甘肃省生态脆弱性与经济综合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差异类型空间分布,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甘肃省生态脆弱性中度脆弱及以上的县区面积占比为78.8%,生态系统整体较为脆弱;甘肃省经济综合水平处于中等及以下的县区面积占比为41.1%,整体经济综合水平较低。2)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程度较差,仅有9.2%的县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面积占比为4.4%,而经济与生态环境失调发展的县区比例为48.3%,面积占比高达73.9%。甘肃省生态脆弱性与经济综合水平耦合协调度差异类型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失调环境滞后型集聚性最强,集中于气候干燥、水土流失严重的甘肃省北部。3)人口增长压力、自然环境限制以及居民生活水平落后是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阻碍。基于此,甘肃省未来应坚持可持续协调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85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城市已成为最大的碳源,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对大气二氧化碳的贡献成为碳循环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和一年的涡动观测系统观测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Arc GIS)和通量计算工具(Eddypro及ART Footprint Tool)以及碳通量足迹模型分析了上海奉贤大学城碳通量足迹特征,基于此探讨不同下垫面类型,包括以草本和木本等透水层为主的下垫面(称为自然系统),以建筑物、道路等不透水层为主的下垫面(称为社会系统)碳通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风向上,碳通量贡献区范围随着大气稳定度的增加而扩大。大气处于稳定条件下,非主风向上的碳通量贡献区范围(最大范围1 100 m)比主风向上的碳通量贡献区范围(最大范围780m)要大;当大气处于不稳定条件下时主风向和非主风向下的碳通量贡献区范围相差不大(最大范围分别为321和351m)。2)不同下垫面其源汇特征不同,以绿色植物为主的自然系统年碳通量均值为–4.1μmol/m~2/s,表现为碳汇;社会系统的年碳通量均值为8.6μmol/m~2/s,表现为碳源。3)自然系统的碳通量日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分异,变化特征大致呈"U"型;社会系统的碳通量日变化没有明显的季节分异,变化特征大致呈"M"型。绿色植物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大气二氧化碳有降低作用,结合自然和社会系统的碳通量变化特征可以为以后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建立低碳城市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53.
矿产资源规划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产资源规划是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对矿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本文从理论更新和完善的角度重新确立了区域矿产资源规划的理论体系,提出矿产资源规划理论经历形成、发展与创新三个阶段,并就矿产资源配置与价格规律、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其中的深远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54.
现有研究集中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维度重点分析了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而鲜有文献系统研究制造业集聚如何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福利。事实上,中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全社会绿色发展福利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该研究基于制造业集聚的独特视角,以外部经济理论为媒介,系统阐释了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福利的影响机制;并以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人工收集1840—1909年清朝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1933年中国各城市是否通铁路以及城市的地形起伏度等变量作为内生变量的工具变量,多维度动态评估绿色发展福利水平,并采用控制空间溢出效应和内生性的GS2SLS方法系统考察了制造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福利的影响效应,揭示其存在的空间外溢衰减规律,验证制造业集聚外部性对区域绿色发展福利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福利呈现“低水平块状集聚,高水平点状分布”的空间格局,未来潜力增长方向在上游地区;(2)适宜的制造业集聚可以提升区域绿色发展福利,过度的制造业集聚反而会抑制区域绿色发展福利的提高;(3)制造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福利的影响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表现为“双峰”结构;(4)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有助于提升区域绿色发展福利,Porter外部性却表现为负向作用。为此,该研究从把握绿色发展福利演进规律、制定差异化区域政策、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及甄选适宜的产业集聚模式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55.
作为电力行业之一的火电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随着国内经济竞争的加剧、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各行各业都在争取以最少的时间和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对于火电厂来说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力、降低能耗来创造更多的效益。本文针对该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火电厂集散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以及运行条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集散控制系统运行的主要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856.
施肥与设施栽培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微生物肥料的施用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而降低细菌和霉菌的数量;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有机肥与无机肥,有机肥与生物肥配合施用的影响尤为明显,与对照相比,土壤中细菌数量分别增加109.8%和405.0%,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320.3%和215.0%,而真菌数量分别降低44.0%和47.2%。大棚栽培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露地;在大棚中,种植年限长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低于种植年限短的。 相似文献
857.
858.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2):23-24
1995年1月,日本神户发生了历史上破坏力最强的地震,造成高达1000多亿美元的损失。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与地震的总体强度相比,遭受的破坏可算极小,这应归功于先进的建筑工艺和技术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59.
辽河历年来洪涝灾害频繁,虽然过去开展过多次河道恢复工作,但近年随着阻水障碍物等的违规发展,其行洪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通过对历年辽河保护区河道清障情况的分析,结合河障实地踏勘成果,确立了辽河保护区河道清障的范围与目标;同时研究了远近期辽河保护区河道清障技术,探讨了河道的清障效果;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辽河保护区河道恢复工作的顺利实施是解决河道行洪安全问题的关键途径,可实现辽河保护区的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860.
空气污染是困扰当今世界上成千上万城市的重大环境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其赖以存活的空气环境的污染程度已对健康和生存构成巨大威胁。我国约有4亿多城市居民生活在不符合基本健康要求的空气中,而造成空气污染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交通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