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323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1017篇
基础理论   257篇
污染及防治   141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水生细菌对原生动物的反捕食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defense strategies of aquatic bacteria to protozoa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quatic bacteria can reduce or avoid grazing mortality from protozoa through changing size or shape, reducing cell surface hydrophobieity, reducing mobility or searching refuges. It is the main trends of the field in the future to study the coevolution mode of aquatic bacteria and protozoa. Ref 47  相似文献   
22.
《环境化学》2004,23(6):654-654
第三届国际人类蛋白质组大会(Beijing2004 HUPO 3^rd Annual World Congress),同时也是亚太地区主办的第一个大型国际蛋白质组学大会于2004年10月25日—27日在京举行.Waters公司是大会主要赞助商和参展商之一,此次Waters公司展示的产品包括:  相似文献   
23.
微生物育种技术在废水处理工程菌株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仅靠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有降解酶活菌株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废水处理实践的要求,需要应用先进的微生物育种技术来更加快速而定向地制备降解工程菌株并用以组成高效的废水生物处理系统.本文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综述了国内外应用微生物育种技术研制环保工程菌的部分理论研究进展和应用概况,对各种育种方法的利弊及目前研究中尚存的问题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水稻田的甲烷释放特性及其生物学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采用土柱法和田间原位法研究渍水稻田甲烷释放特性的结果。不同生育期的测定表明,早稻以分蘖盛期时释放量最大,以后逐渐减少,晚稻从分蘖始期起逐渐增加,至分蘖盛期、末期时达到最大,随后在孕穗期急剧减少,至生长后期又有所回升。以原位法测定表明,晚间和上午释放的甲烷量较多,中午几乎无甲烷释放,下午又有少量释放。不同施肥区稻田甲烷释放量明显不同,以施猪粪有机肥区为最高,次为施尿素无机氮区,不施肥区最低。但各施肥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甲烷释放趋势完全一致,以分蘖期释放量最大,稻田释放的甲烷主要是稻植株释放的,可占总释放量的85%以上。行株间土壤释放的量不多。田间水释放极少,就植株而言,甲烷释放部位主要是在与土壤密切结合的未扰动的根基和根系部位,水面下茎秆白色部分和水上绿色部分几乎无释放。根系也主要是靠近根基的上半部分,根尖部位甲烷形成活性明显小得多。且研究表明,产甲烷细菌附存于根表而不进入根内组织。根际土壤中产甲烷细菌、厌氧性纤维素分解细菌和甲烷氧化细菌的数量以及总挥发有机酸含量都明显高于和行间土壤。  相似文献   
25.
几株光合细菌的表型特征及DNA-NDA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5株新分离的光合细菌从形态、生理生化及DNA-DNA同源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8与深红红螺菌(Phodospirillumrubrum)的模式菌株ATCC11170的DNA-DNA同源性为97%,菌株37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的模式菌株ATCC17001的DNA-DNA同源性为80%;菌株55与球形红杆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的模式菌株ATCC17023的DNA-DNA同源性为71%;菌株40和52分别为另外两个DNA同源群.根据各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等表型特征以及DNAG+Cmol%和DNA-DNA同源性分析结果,确定了几株光合细菌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26.
光合细菌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外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提出了利用光合细菌既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又能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故对光合细菌在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产生的面源污染控制中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7.
对太湖水中分离的 3株细菌进行降解苯酚的实验研究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混合菌降解苯酚的最佳条件 :温度30℃、起始 p H 7.2、DO 12 mg/ L、C/ N(质量比 ) 16∶ 1。在最佳条件下测定了假单胞菌、微球菌和芽孢杆菌对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 97%、6 0 %、98%。实验结果还提示 ,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对苯酚的降解有共同机理 ,而微球菌对苯酚的降解机理可能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8.
实验模拟了自然状况下水体富营养化的一般过程,利用消氮细菌及沉淀细菌对实验水体进行生物修复,得出在微生物处理下,水体的营养物质浓度不断降低,水体的浊度下降,透明度升高,使得实验水体的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9.
以太湖缓冲带近自然湿地底泥为菌源,利用传统的富集、分离纯化等微生物手段,筛选出3株氨氧化细菌BW-1、BW-2、BW-3,检测其在富集培养液中的生长特征。测定3株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提交至Gen Bank进行同源性检索分析,并通过MEGA 5.0软件进行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菌株BW-1和BW-2皆为Nitrosomonas sp.,BW-3为Nitrobacter sp.。缓冲带近自然湿地中的NH+4-N属于低污染范畴,最高为2.11mg/L。以10%(体积分数)接种量接入约5mg/L的NH+4-N废水中培养12d,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菌株BW-3去除效果最好,NH+4-N去除率为73.86%,菌株BW-1对NH+4-N降解效果略差于BW-3,去除率为73.42%,菌株BW-2对NH+4-N降解效果最差,去除率仅为34.11%。  相似文献   
30.
渤海排污口邻近海域异养细菌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渤海4个重点监测排污口(北塘、大蒲河、弥河和虞河)邻近海域异养细菌的组成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到的各排污口邻近海域的细菌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个细菌类群,其中变形菌门的细菌最丰富。各排污口的优势菌有所不同,北塘、弥河2个采样点的优势菌分别为Bacillus sp.、Pseudoalteromonas sp.,大蒲河采样点的优势菌为Vibrio sp.和Oceanospirillum sp.,虞河采样点的优势菌为 Shewanella sp.和 Bacillus sp.。多维尺度分析表明,北塘和虞河采样点的细菌种群特征较相近,细菌种群分布特征可能与排污口的海洋环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