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2篇 |
免费 | 439篇 |
国内免费 | 40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2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48篇 |
综合类 | 1256篇 |
基础理论 | 318篇 |
污染及防治 | 177篇 |
评价与监测 | 35篇 |
社会与环境 | 4篇 |
灾害及防治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108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108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98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不同生长期的Pseudomonas putida 5-x细胞对工业废水中Cu~(2+)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生长阶段的Cu2 + 吸附细菌Pseudomonasputida 5 x对Cu2 + 的吸附容量 .结果表明在低硫培养基中 ,当P putida 5 x细胞生长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 ,单位细胞对Cu2 + 的吸附溶量最低 .而当生长进入稳定生长期的后期或死亡期的早期时 ,单位细胞对Cu2 + 的吸附量最大 .实验结果还表明 ,高浓度的Cu2 + 对对数期细胞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抑制 ,而对死亡期的细胞影响较小 .早期研究已证明细胞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细胞表面某些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亲和性的功能基团 (如某些膜蛋白及羰基化合物 )有关 .利用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生长阶段的细胞表面结构及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 ,发现生长后期细胞表面吸附有较多的Cu2 + ,这表明生长后期的细胞表面可能含有较多的这类功能基团 相似文献
73.
74.
75.
通过定期向受污染底泥中注入生物促生剂进行底泥修复的试验,监测上覆水体的水质指标,并观察表层底泥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将生物促生剂直接注射到底泥中能很好地刺激底泥中原有异养菌的生长,并对反硫化细菌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在为期60d的试验中,异氧菌数量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由105个·g-1(以干泥计)提高到106个·g-1(以干泥计);反硫化细菌数量则大大减少,由试验初始阶段的120000个·g-1(以干泥计)到试验结束后的小于2000个·g-1(以干泥计).但是,上覆水中的氮、磷、CODCr等指标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6.
77.
78.
抗铬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和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r3+、Cr6+,经过长时间驯化,从污染土壤中筛选出2株对Cr具有较高抗性的菌株(A和B),对其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了其最佳生长条件及对Cr3+的生物吸附规律。结果表明,菌株A和B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米根霉菌(Rhizopus oryzae)。菌株A和B的最适生长pH值均为7,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最佳装液量为80~100 mL(250 mL摇瓶)。在培养时间一定时,随着Cr3+浓度的增加,菌株对Cr3+的吸附率减少,而生物吸附量则逐渐增大;在Cr3+浓度一定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体对Cr3+的吸附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这与生物吸附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Cr3+浓度为100 mg/L时,菌株A和B对Cr3+的吸附率达到最大,分别为51.47%和46.36%。 相似文献
79.
采用光照富集及厌氧划线法从污水厂二沉池活性污泥分离到一株光合细菌YC-1,结合菌落特征、细胞形态、活细胞吸收光谱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对其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并研究了YC-1在不同光源照射下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该菌为短杆状,有鞭毛,菌落呈淡粉色,含有大量细菌叶绿素a,16S rRNA基因序列与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DX-1相似度为99%,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室接种YC-1,并以乙酸钠为底物,铁氰化钾作为阴极电子受体,外载为1 000Ω时,电池稳定运行时输出电压为0.58 V,且输出电压不受光源光谱影响。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膜污染状态下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混合液污泥和膜丝表面污泥的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细菌数量以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的情况。结果表明:EPS主要由蛋白质组成,膜丝表面污泥中的EPS含量较高,高达68.3mg/g;MBR污泥中细菌的数量级基本达109个/g,其中膜丝表面污泥细菌数量较高;MBR混合液污泥和膜丝表面污泥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eaver指数分别为2.639和2.303,两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系数达到0.833,两者的优势菌均为黄色单胞菌,变形杆菌门和拟杆菌门是膜丝表面种类较多的菌群,可能与膜污染有密切的联系。深入分析膜污染形成原因和过程,对膜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