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435篇
废物处理   74篇
环保管理   396篇
综合类   1303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223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李心亮 《环境保护》2006,(4A):81-84
川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成果,是四川经济发展、工业战线的一个缩影,是当前经济发展下一个很好的典型。”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在视察川威后充分肯定川威的发展。近年来,作为四川生产型第四强的川威集团,为实现“打造百年川威,铸就著名企业”这一美好愿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废尘“四大闭路循环”,创建的节约、友好型企业形象,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营造的良好和谐环境,均为世人瞩目,“川威现象”和“川威精神”更为世人称颂。循环经济铸就了今日的“川威”,更孕育了未来的“川威”。  相似文献   
72.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孙立新。2006年我们必须继续深化改革,以自我完善、自身造血和社会引入、合理流动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精干高效监测预报人才队伍;必须全面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拓宽应用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设施和研究成果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服务面;必须抓住机遇,全面完成好“十五”网络项目建设任务,用基础学科研究成果促进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促进经验性归纳向地震机理探究的工作方向转变,为“十一五”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3.
在当前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做为改革中的科研单位,如何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4.
董文茂 《环境》2006,(7):18-21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没有完成,这一结果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除受工业化快速发展影响外,我国现行的环保政策也是一大要因。一些政府官员和学者也在呼吁构建环境保护新机制,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推进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督促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或服务价格,实现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社会成本企业化。  相似文献   
75.
苑琳  崔树民 《环境保护》2007,(3A):58-61
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推动传统经济转向绿色经济,实现增长方式的历史性转型,要求在整体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短期和局部的经济效益而牺牲长远的、根本的生态效益,实际上是在奉行经济优先原则,而把生态保护放在了次要位置。这种局面必须尽快改变。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全局分析,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在战略全局上强调和实施生态优先原则的时候。  相似文献   
76.
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其共享问题在国际上是一个崭新的"老话题".近60年来,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为目的的国际技术转移,受到了广泛的研究;而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国际技术转移却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7.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各类消费需求扩大,导致了资源过量开发和耗竭;加上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要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从我国国情出发,开展全方位的资源合理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8.
王小娟  顾妍 《环境》2005,(4):57-57
多年来,珠海人追求的是“绿色GDP”,绝不以牺牲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珠海斗门益力味精厂年产值6亿元,但它同时也是广东三大污染源之一,市政府下了死命令:限2个月内达标,否则关门!市环保局派出7人工作组进驻厂区,24小时全天候监控该厂的排污。在强大压力下,益力味精通过技术攻关,一口吃掉了高浓度废水,  相似文献   
79.
魏正明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2):734-734
1992年中央明确了上海市的城市功能和发展方向,上海开始进入城市建设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阶段。上海市政府在发展的同时加强了环境保护,使上海开始走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