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80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对一起塔式起重机钢丝绳断裂事故的现场勘查,并对断裂原因进行具体的技术分析,综合分析得出钢丝绳脱离吊钩滑轮绳槽是引发断裂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专利资讯     
专利名称:一种废旧塑料的清洗装置 一种废旧塑料的清洗装置,包括复数个依次排列的清洗槽。每个清洗槽上均设有水的输入端及水的输出端,后一级清洗槽的水的输出端对应于前一级清洗槽的水的输入端;每个清洗槽内均设有一过滤板,该过滤板将清洗槽分为位于过滤板上方的动水区及位于过滤板下方的静水区,静水区内设有一可将杂质移出清洗槽的螺旋推杆,该螺旋推杆的一端对应的清洗槽上设有一杂质排出口。  相似文献   
63.
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糠虾幼体为实验材料,研究底泥浸出液对抗氧化解毒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用长江口水域的底泥浸出液与过滤海水按等比例间距稀释成4个体积浓度水平(1∶4,1∶2,1∶1,1.5∶1),以过滤海水为对照组,每一个浓度组设3个平行样本,进行20 d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进行20 d,底泥浸出液对糠虾幼体肌肉组织CAT酶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浸出液浓度与CAT酶活性表现出正相关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开始10 d,不同浸出液胁迫下,GST酶活性均出现增加受到诱导,实验20 d后,GST酶活性下降受到抑制作用,但不同浸出液浓度胁迫下抑制和诱导效应关系不明显。虾类肌肉组织3种基因(CAT、GSTD和HSP70)表达量基本都表现为实验开始10 d时升高,而实验20 d后表达量下降,仅为10 d数值的百分之一左右,表明底泥浸出液对CAT、GSTD和HSP70的3种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表达在一定时间内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但胁迫时间过长时,则产生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4.
坡度和植被盖度对河岸坡面侵蚀产沙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坡度和植被盖度是影响坡面土壤侵蚀的重要因子,探讨坡面土壤侵蚀产沙对坡度和植被盖度的响应,对坡面土壤侵蚀产沙的预测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野外模拟径流冲刷试验,分析了不同坡度(5°、10°、15°、20°)和植被盖度(0、15%、30%)条件下坡面径流系数、泥沙量、时段径流含沙量和侵蚀泥沙粒径组成的变化过程,并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对贡献指数阐明黄河下游河岸坡面侵蚀产沙特征对坡度和植被盖度交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盖度下坡面径流系数随冲刷历时增加而增加,在冲刷历时前5 min增幅较快,之后增幅变慢并趋于平缓;坡面径流含沙量随冲刷历时呈逐渐下降趋势,随后趋于平缓。坡度小于15°时,不同植被盖度之间的径流系数和时段径流含沙量差异较为明显,坡度大于15°后差异减小。侵蚀产生的泥沙量随冲刷历时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坡度上,植被覆盖越低,侵蚀产生泥沙量越大。侵蚀泥沙的主要富集粒级中,Dx(10)以粉粒为主,Dx(50)以粗粉粒和极细砂粒为主,Dx(90)以极细砂粒和细砂粒为主。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坡度对河岸坡面侵蚀产生的径流系数、产沙量和径流含沙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植被盖度对产沙量和径流系数有极显著影响(P<0.001),而坡度和植被盖度的交互作用仅对径流系数有显著影响(P<0.01),同时相对贡献指数表明,在坡度和植被盖度对坡面侵蚀产沙的交互作用中,植被盖度的作用随坡度的增加逐渐减弱,而坡度的作用逐渐增强,并成为影响坡面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5.
在进水口加设调流板、溢流堰上沿水流方向设置溢流槽两个方面对传统平流式沉淀池进行了改进,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平流式沉淀池。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调流板和溢流槽对泥砂沉淀效果的影响,得出新型平流式沉淀池可以大大提高泥砂的沉淀效率,出池水流平均含砂量最大降幅可达94.8%,特别是对细颗粒泥砂的沉淀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6.
朱青青 《环境工程》2010,28(6):50-54
针对电、布除尘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静电布袋混合式除尘器,并已应用于工业中。在没有使用任意阀门的前提下,该产品将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了电除尘器能大量收尘、节能、维护检修工作量小,还可捕集高比电阻和低比电阻等特殊干性粉尘,解决了电除尘难以净化的含微米或亚微米烟尘的难题。兼具布袋除尘器对粉尘粒度和比电阻不敏感、排放浓度低的优点。一级静电除尘器效率可达90%,对于粉尘浓度为30 g/m3左右的燃煤锅炉,经过静电除尘后进入滤袋的粉尘浓度只有3 g/m3。对于这种粉尘浓度,滤袋的清灰周期可达3 h以上。由于清灰周期的大大增长,可大大提高滤袋的寿命。该产品性价比优良、占地面积少、结构简单。尤其在净化效率、气体阻力等主要技术指标方面达到了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67.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九段沙上沙海三棱藨草中营养元素含量与不同深度土壤相应元素含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海三棱藨草生长过程对不同深度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程度.结果显示,海三棱藨草生长过程中与深层土壤中N,P,K元素含量关联最密切,关联度顺序是40~60 cm>15~40 cm>0~15 cm.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关联序为N>K>P,生长过程吸收的N元素最多,其次是K元素,吸收的P元素最少.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程度不同,生长初期与N元素含量关联最密切,旺盛生长期与N,P,K元素含量关联均密切,生长末期与N元素含量的关联程度减小,与P,K元素含量的关联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悬沙对细叶蜈蚣草(Egeria nojas)营养生殖、叶绿素、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悬沙处理96h后,各组细叶蜈蚣草断枝均能发芽,其发芽率均在60%以上,悬沙浓度<4.0g/L时,断枝新芽生长较好,悬沙浓度>6.0g/L时,新芽生长受到影响;各组细叶蜈蚣草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均相差不大,叶绿素a/b值都在2.50以上,属于正常范围,变化幅度不大;各试验组中细叶蜈蚣草SOD和CAT相差不大,相对比较稳定,受到影响较小。因此,细叶蜈蚣草对悬沙胁迫具有较好的抗逆性,是一种在含沙量较高水体的生态修复实践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69.
外海抛泥过程中悬浮泥沙扩散输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平面2D潮流和增量悬沙输移扩散的数学模型,通过非结构网格的有限单元法离散求解.应用该模型对苍南电厂港池和航道疏浚物抛泥过程中悬沙扩散输移模拟,模拟结果与工程施工过程的监测结果吻合较好,数字化的再现了抛泥过程中悬沙的输移扩散机理,为苍南电厂港池和外航道疏浚物倾倒区选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0.
排污权交易是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排污权初始分配则是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的基础,在流域水功能区划基础上研究排污权初始分配问题,将有助于流域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有效实施.结合我国现行行政特征和流域水功能区划成果,以行政单元作为排污权初始分配主体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研究.选取沙颍河流域为例,根据淮河水利委员会制定的沙颍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及COD、氨氮限排总量要求,以COD、氨氮作为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客体,通过等比例削减方法对沙颍河流域内的行政单元进行了排污权初始分配,得到了流域内各行政单元的COD、氨氮初始排放权,并将分配结果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认为将水功能区划应用于排污权初始分配研究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关于排污权初始分配的政策可行性、初始分配的方法及地方政府定位等几方面问题,目的在于为将来的排污权分配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