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0篇
  免费   878篇
  国内免费   2236篇
安全科学   1468篇
废物处理   522篇
环保管理   947篇
综合类   6927篇
基础理论   1175篇
污染及防治   740篇
评价与监测   526篇
社会与环境   177篇
灾害及防治   352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390篇
  2022年   439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428篇
  2019年   391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475篇
  2014年   825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661篇
  2011年   693篇
  2010年   562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利用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和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研究了2016年10月和2017年5月海州湾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容量及潜在释放风险.结果显示,2016年秋季PSI变化范围为99.58~199.39[mgP/(100g)]/[μmol/L],DPS变化范围为23.118%~34.289%;2017年夏季PSI变化范围是130.29~198.57[mgP/(100g)]/[μmol/L],DPS变化范围为25.545%~42.135%,两次调查中PSI和DPS均表现出相反的平面分布趋势.PSI和Alox、Feox呈显著正相关,说明Feox和Alox是影响海州湾表层沉积物吸附磷的主要因素,且Feox占主导作用;DPS与Alox和Feox分别表现出了显著负相关性和极显著负相关性,说明Alox和Feox含量的增大会降低表层沉积物的磷吸附饱和度.2016年10月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的变化范围为11.59%~34.18%,2017年5月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的变化范围为12.86%~32.34%,从2次调查结果整体来看,海州湾表层沉积物的磷释放风险为中度风险.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制备硫离子响应杀菌材料,研究它在不同浓度铜离子条件下的封装效果,以及在不同浓度硫离子条件下的释放行为。方法选择埃洛石纳米管为载体并用透射电镜进行表征、采用真空负载的方式,将甲硝唑和苯骈三氮唑(BTA)分步填充到埃洛石纳米管内部,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不同浓度铜离子对纳米管中甲硝唑的封堵效果,以及材料在不同浓度硫离子条件下的释放情况。结果实验中通过调整铜离子浓度发现,铜离子浓度越大对甲硝唑的封堵效果越好,当铜离子浓度达到160 mmol/L时,对甲硝唑的封堵效果最好。杀菌材料在外界硫离子达到0.1mmol/L后,甲硝唑的释放浓度迅速提高,进一步提高硫离子浓度,释放情况改变不明显。结论铜离子浓度达到160 mmol/L时,材料的封装效果是最好的。材料能够对硫离子实现响应释放,且对应的临界浓度为0.1 mmol/L。  相似文献   
43.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夏季(7月、8月和9月)长江河口湿地芦苇植被CO_2、CH_4和N_2O的叶面通量、茎秆扩散速率以及沉积物通量的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芦苇叶片排放的N_2O与CH_4的量分别为2.99μg/(m~2·h)和15.36μg/(m~2·h),CO_2则呈现白天吸收(-120.86 mg/(m~2·h))、夜间排放(69.39 mg/(m~2·h))的特点。芦苇茎秆N_2O、CH_4和CO_2平均扩散速率分别为1.96μg/h、142.45μg/h和10.69 mg/h,沉积物平均排放通量为N_2O 8.18μg/(m~2·h)、CH_41.58 mg/(m~2·h)、CO_2169.66 mg/(m~2·h)。芦苇茎秆和沉积物界面CH_4和CO_2的排放均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型"昼夜变化规律,其排放峰值集中在日照及温度最高的9:00至15:00。芦苇植株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因素之一。芦苇植株在光合作用下吸收CO_2并促进CH_4的排放,而芦苇发达的根系及茎秆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途径。同时,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对芦苇群落CH_4和NO2的排放影响显著,但与CO_2通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对3种气体的排放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4.
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的分析,对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的分析过程进行模拟还原,分为网格划分与构建边界条件两部分。以某市2017年9月6日至2017年10月7日的监测数据为模拟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构建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分析模型,对当前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分析,得出污染源与大气环境污染物程度成正相关性,依据环境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的结果,从两方面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并提出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45.
针对电阻探针在普光高含硫气田腐蚀监测系统应用中出现了大量本体焊接部位断裂、断面密封失效现象,测试分析显示高含硫、高压及高流速冲击震动导致焊缝腐蚀疲劳失效和密封材料老化失效。通过采用锻造态不锈钢棒料整体制造消除了电阻探针壳体的焊接,采用金属密封复合抗硫密封胶对测试片断面密封方式进行改进优化。现场应用表明,改进后的电阻探针不再出现断裂,密封失效现象大幅减少,使用寿命整体提高3倍以上。  相似文献   
46.
为量化秸秆打包政策对防控大气污染的影响,基于吉林省2016年秸秆产量、秸秆打包地亩数、卫星火点数据以及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对吉林省秸秆打包产生的大气环境及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吉林省打包秸秆量为220.36×10~4t,约占秸秆年产量的5.5%,假如全部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2016年至少减少14.54×10~4t污染物排放;2)吉林省秸秆打包政策执行以来,秸秆露天燃烧量及秸秆燃烧主要月份的卫星火点数显著下降;3)随着露天燃烧量的减少,区域大气颗粒物浓度降低,空气质量改善。秸秆燃烧主要月份的PM_(2.5)和PM_(10)浓度从2014年的104.5μg·m~(-3)、164μg·m~(-3)分别下降到2016年的48.5μg·m~(-3)、69·μg·m~(-3)。研究结果可为吉林省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7.
广义λ-分布是一个四参数可变通的概率模型,包括多种单变量分布,这一模型可用于表示空气污染浓度的频率分布。本文采用土耳其安卡拉每日的烟和SO_2监测数据,来证明广义λ-分布具有良好的拟合性质。这里还讨论了与分位数估计和拟合优度有关的一些结果,并与经典对数正态分布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8.
大气环境质量模糊评价的可视化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模糊聚类法为算法基础,运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进行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初步探索。计算机技术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可以方便数据处理和资源共享。选用武汉市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应用该方法评价和分析武汉市大气环境质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冷凝吸附法测定痕量挥发性含硫气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冷凝吸附法对痕量挥发性含硫气体的测定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自行设计的冷凝吸附装置对于痕量挥发性含硫气体的富集有着良好的效果 ,富集效率可达 94%以上  相似文献   
50.
区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概念、理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基本概念与生态系统适应循环,着重分析了生态系统恢复力范围、抗性、不稳定性与跨尺度影响。生态系统适应循环通常经历入侵、保持、破坏、调整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生态系统演替是可以预测的,而后两个阶段是复杂、难以预测的。文章提出了适应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并构建了其理论框架,并以三峡库区小江流域为例,对小江流域景观生态特征、区域生态胁迫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以水生生态安全为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流域各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辨识、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过程研究,从各系统恢复力属性特征出发,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性管理方法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