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0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919篇
安全科学   889篇
废物处理   166篇
环保管理   405篇
综合类   2779篇
基础理论   247篇
污染及防治   326篇
评价与监测   357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通过对某高含硫气田的高含硫、高压、多山地复杂环境等生产特点及采气厂、净化厂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一套科学的高含硫气田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判断高含硫气田清洁生产潜力,选择更科学、更环保、更符合现阶段清洁生产要求的工艺设备、技术以及管理体系,为确认审核重点提供参照,推动实现高含硫气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42.
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油气田开发建设期和油气生产期的排放来源、过程、形式及工况;调研美国油气田VOCs排放估算方法,介绍了烟道取样法、排放系数法、模型法和物料衡算法4种常用方法。通过比较国内外油气田VOCs排放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提升我国VOCs的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3.
吹扫捕集与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吹扫描集与色谱质谱联用的对水中19种挥发性有机物同时进行富集分离,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大于90%相对偏差小于5%,该方法的检测限约为0.1-0.4μ/L。实验证明吹扫描集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快速测定水中挥发性有要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44.
以质量比9∶1的活性炭和乙炔黑制备气体扩散电极,着重研究电流密度、pH值、曝气量等因素对H2O2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在较大范围内均适用;电流密度控制在50~75 mA/cm2,曝气量确定为5 L/min时,反应产生H2O2较多.另外,利用该气体扩散电极做阴极,石墨电极做阳极,以Na2SO4为电解质,研究了电解时间、电流密度、pH值、初始苯酚浓度、曝气量等因素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75 mA/cm2、曝气量为5 L/min、初始pH=3的条件下,当苯酚的初始浓度为80 mg/L时,1 h后其去除率达77%.  相似文献   
945.
周胜  黄报远  陈慧英  林少雄 《环境工程》2020,38(1):42-47,92
系统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PM2.5、O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并筛选出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和O3影响较大的敏感性组分。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群PM2.5和O3浓度的季节变化具有明显差异,PM2.5和O3分别在1月和10月出现浓度最高值。珠三角城市群VOCs主要以烷烃为主,占比为64.2%,其次为芳香烃和烯烃,含量较高的组分为丁烷、异戊烷、异丁烷和环己烷。SOA生成潜势贡献主要以芳香烃为主,占比为78.5%,其中甲苯、间,对-二甲苯和乙苯的SOA生成潜势最大。O3生成潜势主要以烯烃为主,占比为42.3%,其次为芳香烃(34.2%)和烷烃(23.5%),其中丙烯、异戊二烯和1-丁烯的O3生成潜势最大。为有效缓解珠三角城市群PM2.5和O3污染,建议优先对机动车尾气、溶剂挥发、涂料使用和石化行业的VOCs敏感组分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46.
典型工业无组织源VOCs排放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取制药厂、酿酒厂和橡胶厂分析了不同工艺过程VOCs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制药厂安乃近合成和氨基比林合成的VOCs排放以苯、甲苯和苯乙烯等苯系物为主,乙酰氨基酚合成的VOCs排放主要以C4~C6的烷烃为主,酿酒厂和橡胶厂VOCs排放均以甲苯、乙苯和间,对二甲苯为主.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对臭氧生成潜势进行分析,制药厂安乃近合成和氨基比林合成VOCs单位臭氧生成潜势以苯、甲苯等苯系物为主;乙酰氨基酚合成以顺-2-丁烯、甲苯和异戊烷为主;酿酒厂、橡胶厂以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为主.同时采用阈稀释倍数对VOCs进行恶臭分析,制药厂和酒厂无组织排放VOCs恶臭污染程度较轻,橡胶厂的伸缩装置车间和硫化车间的无组织VOCs排放存在一定程度的恶臭污染.  相似文献   
947.
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AVS与重金属生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锋  温琰茂  朱娉婷 《环境科学》2007,28(8):1810-1815
采集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污染河道佛山水道表层沉积物和上覆水样品,测定了沉积物AVS,Eh,SEMPb,SEMCd,SEMCu,SEMZn,SEMNi,SEMCr,及上覆水Eh,DO.同步进行了底栖动物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了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AVS与重金属生物毒性的关系.主要研究SEM-AVS判据在判断城市重污染河道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方面的作用.所测AVS最大值为69.579 μmol/g,最小值为0.339 μmol/g,均值为20.283 μmol/g;各采样站位∑SEM5(SEMPb,SEMCd,SEMCu,SEMZn,SEMNi之和)最大值为23.067 μmol/g,最小值为1.062 μmol/g;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均较少,且基本为耐污种,优势种为水丝蚓.13个采样站位中,∑SEM5-AVS<0的有9个,MDS分析结果显示:这9个站位中的7个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程度高.这表明重污染河道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与SEM-AVS的值关系密切,SEM-AVS判据在判断重污染区域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方面具有较大作用;同时说明重污染河流重金属生物毒性比较复杂,不能完全由SEM-AVS解释.  相似文献   
948.
不同渗滤液循环方式对填埋层甲烷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通过填埋模拟柱 ,实验室研究了以我国大城市生活垃圾组成为依据的新鲜垃圾填埋层在不同渗滤液循环方式条件下甲烷产生的规律 .渗滤液循环方式包括 :原液循环、好氧预处理 (SBR)后循环、与陈垃圾出水混合后循环 .结果表明 :新鲜垃圾填埋层初期渗滤液COD、VFA浓度高 ,原液循环导致有机酸的积累 ,抑制了甲烷化进程 ;初期渗滤液经预处理控制一定COD、VFA浓度后循环 ,能够显著地缩短产甲烷滞后时间、加速甲烷化进程 ;当填埋层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后 ,渗滤液循环才能有效地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 ,近 10 0 %地转化为填埋气体.  相似文献   
949.
夏季广州城区细颗粒物PM_(2.5)和PM_(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3,他引:11  
于2008年7月1~31日在广州城区每天采集PM2.5和PM1.0样品.利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样品中Na+、NH4+、K+、Mg2+、Ca2+、F-、Cl-、NO3-和SO24-等9种离子组分质量浓度,并同步收集气象因子、大气散射系数、大气能见度以及SO2、NO2、O3气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等数据.结果表明,PM2.5和PM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分别为(25.5±10.9)μg·m-3和(22.7±10.5)μg·m-3,分别占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47.9±4.3)%和(49.3±4.3)%.SO42-占PM2.5和PM1.0中质量浓度百分比最高,分别为(25.8±4.0)%和(27.5±4.5)%.较高的温度和O3浓度有利于SO24-的生成,较高相对湿度有利于NO3-的生成.PM2.5和PM1.0中亲水性较强的SO42-、NH4+和NO3-对散射系数和能见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50.
气候政策研究中的数学模型评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灿  陈吉宁  邹骥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7):435-439,454
按照成本分析和综合分析2个层次,分别介绍了投入产出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工程经济模型、动态能源优化模型、能源系统模拟模型、综合评估模型等不同模型方法的特点及其在气候政策分析中的应用。指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概括了气候政策模型研究的4个发展趋势,包括加强综合评估模型的应用、扩展成本与效益的内涵、注重不同模型之间的比较、强调不确定性分析。结果中国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面昨的问题,认为国内气候政策模型研究与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地位仍不相称,强度要进一步加强研究队伍建设、扩展研究领域、跟踪国际研究前沿问题,以便为国家的气候谈判政策提供更有效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