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应用气相色谱法对对二氯苯(p-DCB)在雪与水中残留动态进行测定,探讨了不同气候下水中p-DCB的挥发污染行为.结果表明,雪与水中p-DCB的挥发速率都相当迅速,并服从一级反应动力学.在自然条件下,雪与水中p-DCB半减期分别为2.32~3.25d和0.76~1.20d.雪与水中p-DCB在投加浓度分别为0.1~100.0μg/g,0.1~100.0μg/mL范围时,投加浓度越高挥发速率越快,挥发半减期越短.  相似文献   
132.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的氨挥发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可多点原位测定氨挥发的风洞系统,监测了华北平原2002~2004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传统和优化氮肥管理下的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3周内,以施肥后连续采样15d的氨挥发累积量作为总排放量,相同施氮量下生长季夏玉米的氨挥发大于冬小麦.优化处理的氨挥发平均损失率(35.9%)显著高于传统处理(20.9%),但从氨挥发绝对量上看,传统处理为125.1kgN/hm2,优化处理为42.3kgN/hm2,降幅达66.2%.施肥和灌水方式显著影响氨挥发,撒施碳铵后翻耕的氨挥发损失为10.1%,追肥撒施的氨挥发损失平均为24.6%;撒施尿素后立即灌水,氨挥发损失为19.7%,5h后灌水氨挥发损失为34.0%,增加了72.6%.  相似文献   
133.
不同地表条件下生物炭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为了探究生物炭对不同地表条件下土壤氨挥发的作用及其效应,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探讨生物炭与作物种植覆盖双重影响下,土壤氨的产生、土壤铵态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的响应性变化.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分别为CK+(未施生物炭+种植作物)、BC0.5+[施用生物炭0.5 kg·(m~2·a)~(-1)+种植作物]、BC4.5+[施用生物炭4.5 kg·(m~2·a)~(-1)+种植作物]、CK-(未施生物炭+裸地)、BC0.5-[施用生物炭0.5 kg·(m~2·a)~(-1)+裸地]、BC4.5-[施用生物炭4.5 kg·(m~2·a)~(-1)+裸地].结果表明在作物种植条件下,相对于CK+处理,BC4.5+、BC0.5+处理的土壤氨挥发随时间呈现先增加(前4 d内)后显著下降的态势,降幅分别为9.95%~61.80%、7.97%~50.52%(P0.05);但同期裸地条件下的BC4.5-、BC0.5-处理的土壤氨挥发较CK-处理则增加了40.02%~93.15%、28.09%~57.45%(P0.05).在等量生物炭施用条件下,作物种植土壤的氨挥发量明显低于裸地土壤,BC4.5+、BC0.5+较BC4.5-、BC0.5-处理分别降低了27.10%~92.10%、13.17%~83.45%(P0.05),但是CK+与CK-处理间的土壤氨挥发量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作物种植覆盖地表对生物炭介导的土壤氨挥发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作物种植条件下,BC4.5+、BC0.5+处理较CK+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脲酶含量的最大增幅依次为69.25%、72.73%和93.61%、90.56%(P0.05),但同期土壤氨挥发降低;而裸地条件下,BC4.5-、BC0.5-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脲酶含量较CK-呈下降趋势明显,最大降幅依次为63.78%、95.70%和78.38%、92.64%(P0.05),同时土壤氨的挥发量上升.可见生物炭影响下的土壤氨挥发不仅与土壤铵态氮和脲酶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且作物种植覆盖地表的影响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134.
葛潇霄  田昆  郭雪莲  王胜龙  赖建东 《生态环境》2011,20(12):1846-1852
选取纳帕海常见湿地植物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和水葱(Scirpus validus)]及其生长土壤为对象,通过培养实验,研究了3个不同氮输入水平[0g-m^2(对照,NO)、20g-m^2(N20)、40g-m^2。(N40)]对茭草和水葱湿地土壤氨挥发和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输入促进了茭草和水葱湿地土壤氨挥发化作用,增加了湿地土壤氨挥发的累积量。适量的氮输入对湿地土壤氨挥发促进显著。在培养前期适量氮输入下的氨挥发积累量高于高水平氮输入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后期适量氮输入下的积累量明显下降;而高水半氮输入处理下氨挥发积累量的明显增加,适量氮输入下茭草氨挥发积累大于水葱。氮输入增强了菱草和水葱湿地土壤反硝化作用,加快了反硝化N2O的排放。适量的氮输入促进茭草反硝化作用和反硝化损失量增加明显,培养的前期的适量氮输入处理下的反硝化作用和反硝化N2O的排放增强不明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高水平氮输入处理下的反硝化损失量越明显,并且水葱较茭草更为明显。后期适量氮输入下的反硝化损失速率和反硝化损失量高于高水平氮输入,适量氮输入较高水平氮输人促进明显,高水平的氮输入限制了反硝化损失,反硝化N2O的排放总量下降,土壤中氮富集增大。  相似文献   
135.
飞灰热处理过程中基本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不同粒径飞灰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高温熔融管式电炉试验装置,对垃圾焚烧飞灰进行了高温热处理研究,探讨了热处理过程中飞灰减重率和重金属挥发率的变化规律,并对飞灰热处理后的收集物进行XRD实验。结果表明,Cd和Pb在小粒径飞灰中含量较高,Zn和Cu的分布与飞灰的粒径分布相似,Cr富集于相对较大粒径的飞灰中。热处理过程中,1 150 ℃和1 350 ℃时飞灰减重率增长快,而在650~1 050 ℃之间减重率增长缓慢,仅从8%增加至17%。飞灰中重金属经热处理后,挥发率依次为Pb>Cd>Cu>Zn。XRD实验结果表明,Pb主要以双金属氯化物(KPb2Cl5)形式挥发。  相似文献   
136.
影响石油污染物挥发行为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玉瑛  李冰 《生态环境》2007,16(2):327-331
进行了4种不同石油制品在不同温度时的挥发试验,并对其挥发量与挥发时间的关系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柴油和煤油的挥发量与挥发时间呈二次多项式关系,而90#汽油的挥发量与挥发时间呈对数关系,混合芳烃的挥发量与挥发时间呈线性关系。柴油经过不同程度的挥发后,其物理性质如粘度和比重发生了改变,其中柴油粘度随着挥发而增加,并且柴油的粘度与挥发质量分数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88。  相似文献   
137.
通过对南通市钢丝绳行业产生污泥的特征进行分析,在总结了国内外重金属污泥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南通市实际情况,提出了钢丝绳污泥处置方案,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8.
为探索以多溴联苯醚(PBDEs)为代表的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典型室内公共场所中的污染特征及与材料的关系,在网咖、电子市场、建材市场、商场和图书城5类典型公共场所采集分析了灰尘样品,利用环境模拟舱研究了不同污染源材料中PBDEs的挥发强度系数(KvsPBDEs)、衰减半衰期,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了PBDEs的浓度与不同室内材料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杭州5类典型室内公共场所灰尘中∑14PBDEs的平均值分别为:网咖(2471.75ng/g)>电子市场(1071.77ng/g)>建材市场(900.63ng/g)>商场(441.27ng/g)>图书城(243.36ng/g).所选取的10种室内典型污染源材料中∑14PBDEs含量最高的为保温棉(91.61μg/g),最低的为电路板(7.97μg/g);KvsPBDEs最高的为电线[14.04×104μg/(g·m2)],最低的是纤维墙纸[0.87×104μg/(g·m2)];塑料地毯、保温棉和纤维墙纸在40℃下的衰减半衰期分别为192,375和61d.研究发现室内公共场所中PBDEs的浓度与不同材料有关:网咖中PBDEs主要来自于纤维墙纸和电线;超市和图书城中PBDEs主要来自于陶瓷阻燃布和混纺地毯;建材市场中PBDEs主要来自于保温棉、电路板和塑料墙纸;电子市场中PBDEs主要来自于纤维阻燃布和电线.  相似文献   
139.
试验在650~1350℃条件下探讨了温度和时间对飞灰中Zn的挥发率的影响,采用XAFs对飞灰及二次飞灰中Zn的赋存形态进行分析,运用吉布斯自由能理论推导了Zn的氯化反应途径,并开展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Zn挥发的主要因素,其挥发趋势随温度先增加而后降低,在1000℃时挥发率达到最高,而时间对其挥发效果影响较小;Zn主要以氯化物形态挥发,从假设反应途径的吉布斯自由能理论计算及验证试验得出,热处理过程中Zn的氯化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飞灰中氯化物与SiO2反应生成Cl2,而后与ZnO反应生成ZnCl2,而小部分Cl2可能与水蒸气反应形成HCl,再与ZnO反应生成ZnCl2.  相似文献   
140.
抑制剂对淹水土壤反硝化和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设置3个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氮肥用量的2.5%(DCD1)、5.0%(DCD2)、7.5%(DCD3)),3个脲酶抑制剂氢醌(HQ)(氮肥用量的0.1%(HQ1)、0.3%(HQ2)、0.5%(HQ3))和3个硝化抑制剂DCD+脲酶抑制剂HQ联合施用(氮肥用量的2.5%+0.1%(HH1)、5.0%+0.3%(HH2)、7.5%+0.5%(HH3))试验处理,探讨抑制剂联合施用对淹水土壤反硝化和氨挥发过程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并借助通径分析探讨环境因子对反硝化和氨挥发过程的影响程度,探求抑制剂、氮素转化过程及其环境因子之间定量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硝化抑制剂DCD能显著减少反硝化速率,但是增加氨挥发损失.单独施用脲酶抑制剂HQ能不同程度减少氨挥发损失,但对反硝化作用效果不稳定.而联合施用DCD和HQ,尤其是HH2(5.0%的DCD+0.3%的HQ)联合施用可有效地同时抑制反硝化和氨挥发损失,相比CK,其反硝化和氨挥发速率分别减少31.3%和12.5%.通径分析发现,硝化抑制剂DCD和脲酶抑制HQ主要影响土体NO3--N和NH4+-N浓度、上覆水体NH4+-N和DON浓度,从而影响反硝化和氨挥发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