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45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垄作覆膜条件下田间氨挥发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密闭法研究了垄沟覆膜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氨挥发动态过程及相关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生育期内垄沟覆膜处理氨挥发累积量(以N计)为(1.66±0.3)~(3.28±0.51)kg.hm-2,常规栽培为(4.68±0.35)kg.hm-2,垄作栽培比常规栽培减少了29.8%~63.8%,氮肥损失率从常规栽培的1.9%下降到了0.3%~0.8%.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氨挥发速率先升后降,冬前高、冬后低.常规栽培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越冬前,其挥发量占总挥发量的82%;而垄作栽培的越冬前挥发量只占挥发总量的49%~61%.越冬前常规栽培土壤氨挥发速率受土壤铵态氮浓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响;而垄作条件下土壤氨挥发主要受土壤铵态氮浓度影响,地表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通过土壤铵态氮间接影响氨挥发.返青后2种栽培模式下的氨挥发主要受土壤铵态氮浓度的影响.常规栽培和垄沟覆膜高施氮量条件下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动态过程符合对数函数;而不施肥和垄沟覆膜低施氮量条件下的动态过程可以用线性函数表示.垄沟覆膜栽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氨挥发机制和过程,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和氮肥损失.  相似文献   
182.
以盐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试验和室内土壤培养试验,分析生物炭及木醋液酸化生物炭与尿素配施后对盐渍土壤活性氮、脲酶活性和氨挥发的影响,为提高盐渍土壤氮素有效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吸附试验表明,木醋液酸化生物炭提高了对铵态氮的吸附量,与生物炭相比,提高了2.28%~18.18%.土壤培养试验表明,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生物炭和木醋液酸化生物炭与尿素配施处理使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分别减少了0.72%和25.26%、 1.11%和16.93%;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和可溶性全氮含量.木醋液酸化生物炭与尿素配施提高了脲酶活性,而生物炭与尿素配施处理则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木醋液酸化生物炭与尿素配施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在不同培养时期均低于单施尿素处理及生物炭与尿素配施处理,且能降低土壤的pH,而未改性的生物炭则提高了土壤pH.因此,在盐渍土区,采用木醋液对生物炭进行酸化后再与氮肥配合施用,不仅有效降低了土壤pH,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以及可溶性有机氮含量,还可以适当降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减少氨挥发,有利于减少土壤无机氮素的损失和提高盐渍土壤氮素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3.
李振平  张秦安 《生态环境》2007,16(3):744-747
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对生态系统潜在危害的影响,已经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但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还很少。首次以桂林水系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酸化-吹气-吸收装置,用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测定沉积物中AVS含量,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SEM和间隙水中Cu、Pb、Zn、Cd、Ni含量,用原子荧光法测定Hg、As含量。以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an cathayensis)为受试物种,通过沉积物加标和长期暴露实验,分析田螺生长发育情况和体内重金属积累浓度。结果表明:[SEM]/[AVS]>1时,间隙水中七种元素总浓度大于3.0000μmol·L-1,重金属对田螺表现出毒性作用,且田螺的死亡率和体内重金属积累浓度随该比值的增大而增大;当[SEM]/[AVS]<1时,重金属对田螺无明显影响。[SEM]/[AVS]是判定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有效判据。该研究填补了桂林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数据的空白,为判定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所研究水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是桃花江,漓江次之,青狮潭水库污染最轻。  相似文献   
184.
稻田氨挥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宋勇生  范晓晖 《生态环境》2003,12(2):240-244
就稻田氨挥发产生过程和机理、影响因素、测定方法以及减少稻田氨挥发的有效技术作一综合回顾;对稻田氨挥发研究中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5.
添加生物炭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氮素转化与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减少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损失,研究添加生物炭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和损失的影响.设置不加生物炭对照(S1)以及猪粪秸秆中添加5%(S2)、10%(S3)、15%(S4)生物炭4个处理,监测堆肥过程中堆肥温度、氮素形态及氨挥发速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炭能够提高堆肥温度,提前2—3 d进入高温...  相似文献   
186.
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防控土壤氨挥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验证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防控农田土壤氨挥发的效果,并了解其微生物生态学机制,通过温室蔬菜大棚盆栽生菜的方式,探究在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BB)与化肥的条件下,土壤氨挥发量、作物品质及产量、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设置4组盆栽试验,依次为不施肥对照(CK)、 100%化肥处理(C)、 50%BB+50%化肥处理(B1)和100%BB处理(B2), 3组处理的施氮量相同.采用动态箱法对施肥后土壤氨挥发通量进行测定.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对土壤氨挥发峰值期间的细菌群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C组相比,B1和B2组的氨挥发总量分别降低79.5%和84.8%; B2组生菜硝酸盐含量最低、产量最高,相对于CK和C组分别增产50.5%和12.3%; B1组生菜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67.6mg·kg-1;施用BB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丰富度,特别是芽孢杆菌、硝化螺菌属相对丰度明显提升;显示出施用BB对防治空气污染和提高氮素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7.
顶空气相色谱分析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系统讨论了静态顶空气相色谱的原理,包括多次相平衡法、改变相比法和标准加入定量法。测定了挥发性有机物在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常数及其在水中的含量。提出了通过测定分配常数作为分析准确度的判据。研究了温度、相比、分配常数和无机盐对顶空分析灵敏度的影响。采用顶空色谱测定了河流底泥中的可酸挥发硫化物。  相似文献   
188.
利用污泥热解-自源炭重整的方式获得高品质的燃气和油,为了实现更高的气、油转化率,在600 ℃的重整条件下,对比了污泥在450~600 ℃内不同热解温度下产生的热解挥发分利用自源炭催化重整后的气、油产量与特性,同时考察了自源炭生成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50 ℃下污泥热解产生的热解液产量最高,同时最容易被炭催化裂解,但是因积碳使得污泥转化为气、油的产率不高。600 ℃下热解产生的挥发分经过重整后获得最高的气体转化率与热值,但也存在积碳问题。与一步升温到600 ℃的热解炭相比,不同温度下的热解炭继续被加热到600 ℃所获得的分步热解炭更符合连续化操作要求,但其重整效果总体上不如前者好;而热解温度在450 ℃时例外,450 ℃的热解炭继续升温至600 ℃并重整450 ℃热解挥发分,能够获得最高的气、油产率并减少碳沉积。在实际情况下的热解-重整连续化操作中推荐热解温度为450 ℃以及重整温度为600 ℃,以获得高值产物并降低对热解装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9.
富油煤原位热解的油、气等产物可通过开采形成的压裂缝进入地下环境,产生一系列环境行为。为进一步了解富油煤热解产物在地下环境中的自然降解与挥发行为,选择粉砂作为典型土壤,以富油煤热解焦油为典型污染物,开展了煤焦油5种组分在粉砂中的自然降解和挥发行为研究,建立了2种环境行为的动力学模型;进一步考察了温度、污染物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自然降解与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焦油各组分在粉砂中的降解效果顺序为,酚油>洗油>萘油>沥青>蒽油,且粉砂中各组分的自然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中,酚油的降解速率常数最大,为6.18×10−3;而蒽油的半衰期最长,达到了228 d;温度35 ℃时的降解率为67%,初始质量浓度为10 g·kg−1时,降解率高达72%。粉砂中煤焦油的挥发符合Elovich方程,各组分在粉砂中的挥发效果顺序为,酚油>萘油>洗油>蒽油>沥青。其中,酚油的挥发率是沥青挥发率的4倍;酚油在35 ℃时的挥发率是15 ℃的1.2~2.5倍,污染物初始质量浓度对煤焦油各组分的挥发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原位开采引起的地下水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0.
硝酸铵气溶胶挥发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雄  沈济 《环境科学》1999,20(1):84-86
研究了单分散NH4NO3干气溶胶在流动反应器内的挥发动力学,结果表明,挥发反应符合零级反应,凝聚反应符合二级反应,NH4NO3气溶胶计算粒径为0.65μm,计算数浓度为80-120个/cm^3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