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45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水分调节材料对牛粪堆肥氨气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通风式堆肥发酵方式研究了牛粪堆制过程中氨气的挥发特征和锯末、稻壳、稻草等不同水分调节材料对氨气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堆制过程中主要在前期,尤其是在最初的2周内释放氨气;堆肥期间挥发的氨态氮约为牛粪总含氮量的17%~50%。不同水分调节材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氨气的挥发,但锯末抑制氨气挥发效果最好,其次是稻壳,稻草抑制氨气挥发的效果较小。因此,为了减少氮素损失,应采取适当措施抑制氨挥发或回收挥发的氨气。  相似文献   
32.
水中氨氮挥发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庄源益  戴树桂 《环境化学》1995,14(4):343-346
本文介绍了水中氨氮挥发的影响因素。水中氨氮挥发速率常数随水的pH值和水温升高而增加,水面风速大则常数值也大,大气压高的地区的挥发速率常数小于大气压低者。与蒸馏水体系相比,在实验条件相同时滇胡水中氨氮挥发速率常数小。  相似文献   
33.
李冰  李玉瑛 《生态环境》2007,16(3):802-806
石油污染物进入土壤中后经历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其中发生的挥发过程是一种重要的迁移过程。本文以柴油为石油污染物的代表,研究了温度及土壤质地对柴油挥发行为的影响。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纯柴油的挥发及柴油从四种不同土质的薄层土壤中的挥发试验,对柴油的挥发量与挥发时间的关系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纯柴油及柴油在四种薄层土壤中的挥发量与挥发时间的关系均可采用二次多项式来拟合。通过对比经相近时间柴油从4种不同土壤表面的挥发后,发现柴油挥发量均大于从纯柴油时的挥发量。在有机质质量分数不同的土壤中进行了柴油挥发试验,结果表明高有机质会抑制土壤中的柴油的挥发。  相似文献   
34.
针对现有国家标准方法中煤的挥发分测定操作繁琐,特别是含水量较高的煤样测定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通过试验提出实用有效的改进方法,简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5.
李慧琳  韩勇  蔡祖聪 《环境科学》2008,29(4):1045-1052
运用密闭气室通气法测定了太湖地区典型水稻田lysimeter实验中肥料施用后的稻季氨挥发动态变化和总损失量,并使用Jayaweera-Mikkelsen氨挥发模型验证了测定结果.田间测定结果表明,施用普通尿素和控释尿素后的氨挥发显著不同,在水稻生育期普通尿素的氨挥发损失达施入N量的29%~35%,不同施N水平间差异显著;而不同用量的控释尿素的氨挥发损失则相对一致,仅为施入N量的5%.模型高估了生育期的氨挥发总量,特别是在普通尿素高挥发时期造成了较大偏差.对尿素处理,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率为2.95~4.19;对控释尿素处理,预测值对实测值有正负偏差,比率为1.19~1.40.运用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级数商评价了模型的实用性.通过灵敏度分析,对模型中的参数NH 4-N的浓度进行了修正,引入了限制条件.修正后的模型能够很好地满足对高挥发量的预测,模拟结果比率为1.12~1.28.实测田面水中的NH 4-N浓度不能代表模型中参与计算的实际浓度,可能原因是藻类活动对NH 4-N浓度和氨挥发过程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挥发时间、温度和气流量对农药甲胺磷在水-气界面挥发行为的影响.挥发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利用保留值定性,以外标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气流量增大,使甲胺磷挥发量增大较快,二者是影响甲胺磷挥发的主要因素;挥发时间在4 h之内对甲胺磷挥发量影响较大,4 h之后基本无影响.通过试验还研究了甲胺磷在水-气界面的挥发动力学.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甲胺磷在水-气界面挥发的动力学模型,比较实验值与动力学模型计算值,二者基本吻合,相对误差≤5%,这表明该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预测甲胺磷在水-气界面的挥发行为.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冶炼废渣中重金属对土壤及地下水的影响,开展了90 d持续和间歇淋溶下锌挥发窑渣浸出液中重金属在场地剖面土柱的迁移模拟实验,分析淋出液Cd、 Cu、 Pb和Zn浓度及其在土壤剖面的累积、赋存形态和粒径分布特征,并探讨重金属在土壤剖面滞留机制.结果表明,土柱淋出液重金属浓度在淋溶初期达到峰值后迅速降低,Cd浓度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Ⅳ类水质限值(0.1 mg·L-1),地下水存在Cd污染风险.剖面土壤对废渣中重金属固持量大,Cd、 Cu、 Pb和Zn主要累积在浅层土壤(0~10 cm),分别为淋溶前土壤的237~429、 1.25~16.2、 1.38~2.31和1.79~3.17倍;持续淋溶下废渣重金属较间歇淋溶的迁移距离较长,Cd在土柱深层有明显累积.土壤粗颗粒(0.5~2.0 mm)对Cd、 Cu和Zn累积总量的贡献率较大,而Pb更易累积在<0.25 mm粒径.BCR顺序提取结果显示,浅层土壤累积的Cd、 Cu和Zn主要以弱酸提取态为主,占比分别高达62.4%~76.7%、 72.0%~95.8%和67.6%~8...  相似文献   
38.
两种土壤增效剂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硝化抑制剂和生物炭是农田土壤管理常用的土壤增效剂.其中,硝化抑制剂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而生物炭是生物质资源利用的一种新方式,且具有一定的吸附特性.以减少稻田氨挥发带来的氮素损失及环境污染问题为目的,在原状土柱模拟试验条件下,以单施化肥处理(CN)为对照,研究了生物炭(B)添加、硝化抑制剂(CP)添加及复合添加处理(BCP)对田面水p H、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水稻产量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增效剂施用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硝化抑制剂添加有增加水稻产量的趋势.两种土壤增效剂添加均显著增加了稻田氨挥发损失,损失量占施氮量的25%~35%.其中,肥期(施肥后7 d内)氨挥发损失占总损失的86%~91%,是氨挥发损失的主要时期.与CN处理相比,CP处理明显提高了田面水NH_4~+-N浓度和氨挥发损失,基肥期、穗肥期和非肥期增加效应明显,氨挥发增幅分别为138%、48%和78%,全生育期氨挥发总损失量增加59%.生物炭添加对稻田氨挥发损失也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具有阶段性特征,前期(基肥期和蘖肥期)的增加效应高于后期(穗肥期和穗肥后),田面水NH_4~+-N浓度和p H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两者配施添加处理显现出了正交互作用,氨挥发损失量大于单施处理,与化肥处理差异显著.结果说明,生物炭添加不能解决硝化抑制剂添加引起的铵态氮浓度升高和氨挥发损失增加的问题,对于硝化抑制剂添加引起的氨挥发损失增加的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39.
生物炭对盐碱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王一宇  王圣森  戴九兰 《环境科学》2019,40(8):3738-3745
为探明生物炭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氨(NH_3)挥发的影响,通过室内连续培养的方式,先测定改良的通气法对土壤NH_3挥发的回收率,再对比施加肥料颗粒与肥料水溶液对土壤NH_3挥发的影响,最后探究生物炭的种类、添加量及施肥种类对NH_3挥发速率和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硫酸铵为氮源进行的NH_3挥发捕集实验,NH_3回收率平均值高达100. 30%.在相同施氮量下,施加尿素水溶液的处理比施加尿素颗粒的处理NH_3挥发减少了60. 29%,施加硫酸铵水溶液的处理比施加硫酸铵颗粒的处理NH_3挥发减少了61. 40%.相较于不添加生物炭只施用硫酸铵水溶液的空白处理,添加0. 5%生物炭且施加生物炭种类为水稻300℃(RB-300)、水稻600℃(RB-600)、棉花300℃(CB-300)和棉花600℃(CB-600)的处理,NH_3挥发总量分别减少了18. 68%、16. 16%、9. 35%和8. 26%,且施肥后2d内NH_3挥发速率最大,占总挥发量的53. 80%~64. 02%.添加生物炭后,NH_3挥发量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因此,田间施肥前添加少量生物炭并结合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NH_3挥发并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40.
挥发性有机物(VOCs)已成为导致城市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因素,是当前大气污染控制的关键指标。油田联合站储罐VOCs排放点多分散且排放不稳定,存在较大的油气能源浪费和安全环保隐患,亟需进行 治理。文章根据油田联合站储罐运行现状以及挥发损耗情况,开展储罐VOCs治理对策研究,优选新型撬装化油气回收装置,实现地面集输系统全流程密闭生产,避免储罐VOCs排放,满足油田安全环保、绿色低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