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45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杏仁露厂排放废水中氰化物挥发降解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大伟  刘慧君 《环境工程》1995,13(4):10-12,27
杏仁露厂所排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物,其降解以挥发为主,并呈指数衰减。废水中氰化物静态挥发降解72h尚不能达标;而曝气挥发降解仅需24h即可达标。  相似文献   
42.
大坦沙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有机污染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总结了广州地区目前唯一的大量污水处理厂三年来的运行经验,得出仅从BOD、COD、DO等宏观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状况.只有对水体中有机物的具体化合物及其数量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客观地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状况.本主要应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手段。对大坦沙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中非挥发有机物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3.
低硒带土壤中硒的挥发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探讨了低硒带土壤中(黑龙江富裕县,河北丰宁县)硒的挥发程度及影响因素。经过干燥-再湿润的土壤样品,利用超微量硒的分析技术能够直接测出挥发性硒。土壤中硒的挥发程度与土壤湿度、温度及培养时间有关。当对土壤添加营养物质时,观察到添加含硒置较高的牛肉膏-蛋白胨营养液时硒的挥发程度显著提高。添加不同形态的硒,发现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氮酸及含硒植物蛋白的土壤中硒的挥发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添加无机硒酸盐对土壤中硒的挥发程度影响不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硒的挥发过程主要由微生物活动和硒的生物可利用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44.
水分调节材料对牛粪堆肥氨气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通风式堆肥发酵方式研究了牛粪堆制过程中氨气的挥发特征和锯末、稻壳、稻草等不同水分调节材料对氨气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堆制过程中主要在前期,尤其是在最初的2周内释放氨气;堆肥期间挥发的氨态氮约为牛粪总含氮量的17%~50%。不同水分调节材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氨气的挥发,但锯末抑制氨气挥发效果最好,其次是稻壳,稻草抑制氨气挥发的效果较小。因此,为了减少氮素损失,应采取适当措施抑制氨挥发或回收挥发的氨气。  相似文献   
45.
植物叶片氨挥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氨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叶片氨挥发是大气氨污染的来源之一。植物氨挥发的强弱与植株氮素利用效率有很好的相关性,很多研究表明,植株收获时的总氮量一般显著小于植株氮素最大累积量,植株生长后期体内含氮化合物的水解和氨的挥发可能是其重要原因。因此,研究植物体的氨挥发对于大气环境保护和提高氮肥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植物叶片氨挥发的主要测定方法、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对植物叶片氨挥发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6.
腐殖酸对土壤挥发汞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挥发汞对植物是非常有效的,并能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因此,本试验设计了“密闭箱的水培试验”定量研究了腐殖酸及其组份对土壤挥发汞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腐殖酸能有效地抑制土壤汞的挥发,降低植株对土壤挥发汞的吸收,其作用机理在于土壤挥发汞的形态转化,通过对转化条件的调节,可以达到控制土壤挥发汞向食物的链转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
采用数值模型研究了煤热解、燃烧过程中挥发分氮的析出、中间含氮产物HCN的生成以及转变为NO的过程.分别采用双方程模型和通用模型描述热解过程,利用有限体积方法对质量、化学组分、动量和热量守恒方程进行离散求解.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模型获得的热解过程、孔隙率、HCN生成率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而对颗粒着火时间、NO生成率等方面比较接近.与试验结果比较,采用双方程模型对模拟烟煤颗粒的挥发氮析出过程准确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8.
蒸发法深度处理浓缩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填埋场渗滤液经反渗透工艺处理后产生污染物浓度极高的浓缩液,本文总结了以蒸发法处理浓缩渗滤液进行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原液pH越大,冷凝液中NH3-N的浓度越大、ODD浓度越小;有机物挥发主要发生在蒸发初期,此后蒸发过程中有机物蒸发量与渗滤液蒸发量之间基本呈线性相关;而NH3-N的挥发主要发生在蒸发后期。  相似文献   
49.
不同挥发分煤尘层最低着火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化工等行业的沉积煤尘热自燃问题,运用煤尘层最低着火温度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挥发分煤尘层的着火状态、不同挥发分及不同厚度煤尘层最低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尘层厚度为5 mm时,挥发分质量分数大于35%的煤尘在较低温度便出现着火现象,肉眼很容易观察到火星的出现,温度曲线波动剧烈,而对于挥发分质量分数小于15%的煤尘,通过煤尘层内部"温度达到450℃"来判断其着火;在灰分质量分数相当的情况下,煤尘层最低着火温度随挥发分增加呈严格递减的趋势变化;得到了煤尘层厚度和最低着火温度的函数关系式,通过试验得到了挥发分质量分数为37.45%煤尘的重要常数M和N。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土壤汞污染日益严峻,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修复与控制刻不容缓。有些微生物对汞具有吸附和挥发的特性,可用于受汞污染环境的修复。实验从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株高抗汞真菌(DC-F9),其汞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达到160 mg/L;通过ITS序列比较,鉴别该菌属于曲霉属真菌;摇瓶培养发现,该真菌在Hg(Ⅱ)浓度为5 mg/L的培养基中对汞的挥发率、吸附率和总去除率分别为36.8%、58.4%、95.2%;而在Hg(Ⅱ)浓度为10 mg/L的培养基中,其值分别为45.4%、40.2%、85.6%;通过FTIR分析,发现该菌株为响应汞的胁迫表现出多种生理上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对汞污染环境修复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