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53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468篇
基础理论   187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4 毫秒
81.
赵高峰  王子健 《环境科学》2009,30(8):2414-2418
收集浙江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和对照区的饮用水、蔬菜、豆类、米饭、鸡蛋、鱼、鸡肉和猪肉等8类食物样品共191个;采用GC/MS 5975B分析样品中23种PBBs,12种PBDEs和27种PCBs;评估当地居民的PHAHs膳食暴露现状及其癌症风险.结果表明,拆解区居民这三大类PHAHs的平均日摄入量是对照区的2~3倍,通过米饭摄入PHAHs的量占当地居民PHAHs总摄入量的48%以上.拆解区居民因食物摄入PHAHs的癌症风险(3.81×10-4)是对照区(1.50×10-4)的2倍多,其中二英类PCBs的风险值占总癌症风险的45%以上.通过米饭摄入PHAHs是主要的暴露途径,二英类PCBs是引起癌症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电子垃圾拆解释放出的PHAHs通过食物摄入进入居民体内引起的癌症风险要明显高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82.
在热带海洋气候环境自然暴露试验站开展了连接器、继电器自然暴露棚下试验,同时实验室开展了模拟盐雾试验,获得了电连接器、继电器腐蚀效应试验结果。通过自然暴露试验与模拟试验的元器件腐蚀生成物形貌、成分和腐蚀机理对比分析,得出了自然暴露试验和模拟环境试验在腐蚀形貌和机理上的不同,为后续实验室模拟试验条件的制定提供参考,为器件的防腐蚀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3.
PM2.5污染是影响中国城市居民健康和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河北省健康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采用环境污染流行病研究为基础的暴露-反应关系估算了2014年和2015年全省因PM2.5污染的居民早逝和罹患相关疾病住院的人数,并利用国家和河北省卫生统计数据,估算出人均人力资源价值和人均住院成本,计算出总经济损失.结果表明,河北省各市的PM2.5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因此,继续坚持有效的大气污染控制和应急健康防护措施,仍然是今后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4.
实验室加速试验与自然暴露试验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同一批次涂层体系试验样品分别进行实验室加速试验和自然环境暴露试验,对不同试验状态考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重点从试验时间、试验腐蚀环境严酷度对2种试验方法与检测结果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对实验室加速试验检测考核涂层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思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5.
我国云南省曲靖的宣威和富源等地是全世界肺癌高发区,为了研究环境介质中铜(Cu)等重金属的暴露与体内分布特征,探讨Cu与肺癌的相关性,在当地开展肺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宣威和富源高发区人群饮食、饮水以及人体血浆和肺组织样品,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样品中Cu等元素.结果显示,当地居民使用燃料类型是影响肺癌高发的重要因素.高发区人群Cu的日摄入总量低于我国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肺癌组血液中C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肺癌组织中Cu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且肺癌患者的血浆和肺组织中Cu/Zn比值均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u和Ni、Cu和Pb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在致癌作用上具有协同效应;Cu和Fe、Cu和Zn呈显著负相关,提示具有抑制或拮抗作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Cu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人体中Cu含量和Cu/Zn比值可为肺癌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王世强  李孝宽 《安全》2010,31(4):55-55
噪声是工业企业作业场所中最普遍存在的有害物理因素之一,噪声不仅影响作业工人的生产效率,而且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工人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声会形成永久性的并且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失。在国外,听力损失是最主要、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而在我国已有上百万的工人患有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87.
大型溞(Daphnia magna)慢性毒性测试的毒理学数据是美国环境保护局水质基准(water quality criteria,WQC)制定中非常重要的数据来源,用以推导能有效保护水生生物的化学污染物浓度阈值.以往的研究表明,在部分生命周期暴露的基础上得出的最低观察效应浓度(lowest observed effective concentration,LOEC)有时会高于在大型溞全生命周期暴露时的LOEC.因此,对于一些具有生物富集性和环境持久性的化学污染物而言,由部分生命周期测试的毒理学数据推导出的水质基准在全生命周期暴露后是否仍然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尚未明确.为此,本研究选取美国环境保护局WQC文件中的污染物4,4'-滴滴涕(4,4'-DDT)为受试化学污染物,其基准连续浓度(criteria continuous concentration,CCC)为测试浓度,开展模式生物大型溞全生命周期暴露实验,检测4,4'-DDT在大型溞不同生命阶段对其生长、生殖、心率、行为、存活及基因转录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环境保护局WQC文件制定的4,4'-DDT的CCC对大型溞全生命周期的生长、生殖、存活都没有产生显著性的影响,但是在不同生命阶段对于其心率和行为有显著性的毒性效应.基因转录结果表明,4,4'-DDT在生长阶段和死亡阶段分别显著性改变了大型溞与免疫功能和细胞信号传导功能相关代谢通路中基因的转录.此外,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其心率参数的LOEC从第21天的1 ng·L-1降低至第32天的0.1 ng·L-1,说明即使在0.1 ng·L-1暴露条件下仍然能够观察到4,4'-DDT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因此在对一些持久性环境污染物作环境风险评估与环境基准制定时,全生命周期毒性测试也应得到适当的考虑.  相似文献   
88.
89.
90.
以陕南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的5个自然村为调查采样点,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样品的分析测定,分析砷暴露人群的砷暴露途径,估算各暴露途径(呼吸、饮水和食物)的暴露剂量及对总暴露的贡献率,探讨引发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病的最低有效暴露剂量。研究结果表明,除对照村外,采暖季各村的烤火间和卧室空气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水和粮食未受燃煤砷污染。在采暖季,高砷煤燃烧污染的空气是人群砷暴露的主要来源;在非采暖季消化道砷暴露是各村的主要摄砷途径;表明消化道暴露对累积砷暴露的贡献不容忽视。结合问卷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陕南病区引发燃煤型砷中毒的最低累积暴露剂量在1 712 mg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