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29篇
基础理论   103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为了保证城市地下交通枢纽中人员财产的安全,有必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在多种评价方法中,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识别地下交通枢纽安全水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构建了地下多层交通枢纽多灾种安全等级的评估模型.进而,针对北京市西直门地下多层交通枢纽的多灾种安全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在评价过程中,建立了适用于地下交通枢纽的火灾、炸弹和生化恐怖袭击、水灾、地震灾害等4种主要火害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获得了体系中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判断矩阵和指标权重得到了指标的隶属度,最终确定了该交通枢纽的灾害风险评价等级,从而验证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
对苏州河和黄浦江两条河流7个样点着生藻类进行了1年的动态研究,比较分析了2条河流着生藻类种类、数量、密度、多样性指数和优势种的变化情况,并且采用Palmer提出的20属耐受污染藻类的污染指数值求出水体的总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苏州河和黄浦江的着生藻类主要为硅藻,各月各样点藻类的总污染指数分别为29、32,水质状况均是重度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93.
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施工行业中较为常见的事故类型.目前,很多学者都针对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致因、预防等方面展开了相关分析和调查研究.但很少有人采用多维宏观指标动态反映事故变化趋势,再基于事故发生规律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措施. 对此,为了预防或减少建筑施工行业高处坠落事故,笔者基于2019年重庆市高处坠落事故统计数据,总结...  相似文献   
94.
生物入侵中入侵种与土著种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冰  李玉瑛 《四川环境》2009,28(1):64-67
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入侵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并产生了生态问题和经济问题。本文阐述了生物入侵中入侵种自身的变化及对土著种的影响,并讨论了生物入侵过程中入侵种与土著种的快速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95.
基于微生物检测毒害物质的重要性和选材困难对其检测技术发展的制约,开展了有机毒害物急性毒性与藻红外辐射变化研究。试验使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测试一定量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种有机药剂前后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8种藻对10种有机毒害物毒性可产生红外辐射变化的快速响应,平均最大温差的平均值为0.15℃,平均响应时间为4.4min;羊角月牙藻最大响应温差为0.27℃,响应相对明显,为8种藻中的毒性响应敏感藻。不同浓度有机药剂分别与敏感藻进行试验,明确敏感藻可检测出的最低药剂浓度,结果表明:同类毒害物质的响应灵敏度与发光细菌相同。  相似文献   
96.
不同氮源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2种氮源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使用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作为氮源,每种氮源水体分别设置不曝气、连续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4个处理.结果显示:试验初期以NH4+-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中藻类生长明显好于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试验后期则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藻类生长情况更好.连续曝气对于2种氮源水体中藻类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昼间曝气对2种氮源的藻类生长影响不大;而夜间曝气对藻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H4+-N含量较高的水体中蓝藻容易成为优势种,而NO3--N含量高的水体中则以绿藻为主.不同曝气条件下藻类优势种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7.
区域灾情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和灾害种类与灾情强度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灾情强度进行合理的评价。首先用灾次指数Di和灾种指数Di′来量化单灾种的多发性和多灾种的群发性,提出了计算Di和Di′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量化灾情强度指数Q的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单区域和多区域中多种灾害发生的情况。对北京市怀柔、平谷和海淀3个区进行了模型的实例应用,考虑洪灾、冰雹灾和旱灾3种灾害情况,结果表明,怀柔区的灾情强度指数高于平谷和海淀区,3种灾种中冰雹灾的灾情强度指数高达42.76%。  相似文献   
98.
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为生态毒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生物高通量的技术手段,构成了新的交叉学科——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着重研究环境毒物暴露下非靶生物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更深入地理解环境污染物的致毒机制,同时,它引进生物标志物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平台.论文对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技术支持、模式生物及其在生态风险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推动生态毒理基因组学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9.
古夫河着生藻类优势种体积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长江三峡库区古夫河着生藻类优势种体积的变化,探索影响其体积的主要水质因子,为河流水质评价提供依据.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对古夫河着生藻类和地表水采样11次,共鉴定着生藻类197种,检测水质指标10项.选取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Y)>0.02的着生藻类(共30种)作为优势种并计算体积;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优势种藻类在不同月份的体积变化.结果显示,硅藻门对冷暖季的变化较为敏感.将水质因子与优势种藻类体积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水质因子与藻类体积相关性大小为:溶解氧>氨氮>叶绿素a>酸碱度>硝态氮>总磷>水温>总氮>总有机碳>化学需氧量.Monte Carlo显著性检验结果为溶解氧和氨氮对着生藻类体积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叶绿素a、酸碱度和硝态氮.硅藻门藻类体积的变化可以判断古夫河水体中溶解氧、氨氮、叶绿素a、酸碱度、硝态氮的含量与变化.  相似文献   
100.
黄钠铁矾渣制备透明氧化铁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黄钠铁矾渣为原料,采用滴加法制备透明铁黄的工艺条件,讨论了亚铁浓度、温度、通气量、搅拌速度及添加剂用量等因素对铁黄制备的影响.用XRD和TEM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铁黄粒子呈针状;长轴为95~125 nm,短轴为18~25 nm;无团聚现象,单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