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37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397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51.
本文分析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的干扰来源、干扰表现方式,探讨了如何在工程中抑制干扰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852.
基于GIS的数字化水文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水文模型中,一般只能通过降水、蒸发、下渗、气温的输入模拟流量的变化,流域下垫面因素对径流的影响在径流模型中视为“灰箱”。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引入。把地面空间特性数字化。利用地形图。土壤分布图、土地利用图、土湿等资料模拟下垫面的地质地貌,把河道、流域的土壤植被等地理因素数字化应用到产汇流理论中。“灰箱”变为“白箱”。为流域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853.
在中国地震局“九五”规划方针的指引下,安徽省地震局抓住机遇,率先在合肥台实现了由模拟仪向数字仪的转型。自1999年底至今,安徽省合肥地震台六位工作人员在一台台电脑、仪器,一组组数据资料的陪伴下,随着监测设备由模拟向数字的转型,通过艰苦努力和相互扶持、协调,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从技术结构到知识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854.
正确选型和安装水质在线监测仪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实际出发,简要介绍了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在选型和安装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5.
沙尘暴传输机理及源地环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沙尘暴的发生、传输机理及沙尘暴源地的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尘暴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地表土质、气候条件和地表植被状况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裸露于地表的沙尘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降水稀少、空气干燥是沙尘暴发生的重要气候因素.地面上升的热气旋和大气的环流运动是地表沙尘暴发生和传输的动力.沙尘粒子的传输方式有蠕动、跃迁和悬浮3种.沙尘的传输距离和方向与大气环流的变化情况直接相关.沙尘暴源地一般位于大陆腹地,地域宽阔、平坦.地表土质多为沙砾、沙质土壤,地表土层裸露,土质干燥、疏松.沙尘暴源地的植被稀疏,气候的共同特征是全年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冬季和春季大风天气频频出现.近年来人为的破坏活动也加剧了沙漠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56.
北京时间 2 0 0 11114T 17∶2 6 ,在昆仑山口西发生了 8 1级地震。震中为 36 2°N ,90 9°E。这次地震前徐州地震台体应变仪、水管仪、伸缩仪数字化形变观测记录到了较明显的短临异常信息。本文试对这些异常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57.
全数字化多媒体压缩监控系统采用数字化计算机全自动监控方案,对目标范围实时监控、录入和再现。被捕捉的图像以循环覆盖的方式存在硬盘上,无限制地记录目标范围内的全部内容,还可根据外来报警信号对突发事件自动实时录制。事后处理时可从系统图像数据中查询所需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最终打印、转储、输出到录像带备份或通过通讯线路和计算机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  相似文献   
858.
文章对目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监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方式,并分析了每种方式的优缺点和改进办法,且对该类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59.
随着地震台站数字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对地震台数字化系统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字化观测系统前台机的正常与否是整个数字化的核心,前台机的安全和维护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数字资料的质量和产出。本文针对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地震台的实际情况,归纳和总结了一些方法和见解,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希望对兄弟台站测震数字化系统的维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60.
本文总结几年来在地震数据传输方面的工作经验,考虑目前地震遥测数据几种传输方式的优缺点,为采用网络传输进行九五设备升级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