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47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682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14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依据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几何布局 ,对区域上设定的不同震级和震源位置的可能事件 ,作了以下两点考虑。 (1)根据不同震级地震的监测范围 ,确定了相应的定位子台组合。 (2 )对同一地震事件 ,考虑到震相分析P震相和S震相测量精度上的差异 ,引入了不同的标准误差σP 和σS。在此基础上 ,通过模拟地震波理论走时和对走时矩阵的奇异值分解方法 ,计算了估计震源参数标准误差的参量空间协方差矩阵值 ,给出了标准误差理论值等值线图 ,用此方法讨论分析了江苏数字地震台网的地震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122.
长江流域地质—生态环境的演化机制及综合自然灾害区划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地质-生态环境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新概念, 同时也是现代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范畴,在分析地质-生态环境系统及其演变的动力学机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探索了长江流域地质-生态环境的演化机制,结合其自然环境状况,揭示了长江流域自然灾害形成的综合机制及其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图文信息可视化系统技术手段,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进行综合自然灾害区划,其区划等级体系为3个自然灾害区和9个自然灾害亚区,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及防治自然灾害和环境退化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3.
位于大渡河上游的响水地段,在有利的地质地貌和水文气候环境下,岩崩、坍塌十分活跃,特别是响水沟汇口处的响水岩崩,其规模达2.40×106m3,一旦活动,能直接堵塞大渡河,相应产生的堵溃洪水,会严重危害下游的中国历史名城--四川泸定和石棉.为了城市建设规划和防洪工程的需要,对该岩崩次生的特殊洪水进行了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24.
对地观测技术可提供大范围、多时相、高分辨率的海量数据,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与评估有其极大的优越性。本文叙述了对地观测技术在洪涝灾害、沙尘天气、森林火灾的监测与评估和地震形变场研究中的应用,并指出对地观测技术是建立数字减灾系统不可或缺的强大信息源。  相似文献   
125.
江苏数字地震台网已建设改造了 8个台站。对 8个台站记录到的背景噪声进行定量分析 ,测定背景噪声的地动速度均方根值 (RMS)、有效测量动态范围 (D有效)和噪声功率谱。结果表明 :受台基和海潮等观测环境的影响 ,大部分台站的地动速度RMS值高于 2 × 1 0 -8m/s,降低D有效 值。背景噪声功率谱峰值频率为 2 5~ 3 0Hz。这些定量分析为了解数字地震台网的实际监测水平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6.
如何解决环境噪声监测系统的自动校准问题,是困扰现阶段我国环境噪声自动监测工作走向实用化的难题.文章首次提出"参考声级校准法"的概念,并利用数字校准的方式实现了自动声级校准,对"参考声级校准法"实现方法作了简要的说明与阐述.  相似文献   
127.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的重要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更加凸显。面对“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管理需求,生态环境监管体系面临巨大挑战。本文阐述了当前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分析了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介绍了数字技术赋能“环境监测”、畅通“信息动脉”、打造“服务网络”、打通“神经脉络”、构建“生态大脑”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建议进一步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促进数据融合治理、深化卫星技术融合、建立“双碳”综合服务平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28.
2008年I2月1日下午,应薄景山院长邀请,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车用太教授在图书馆报告厅做了题为“汶川地震及地震预测问题的反思”的学术报告。学院领导薄景山、刘春平、迟宝明出席了报告会,400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副院长刘春平主持。  相似文献   
129.
海康威视     
正高清、智能、安全、"三防"设计公司全称: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网址:http://www.hikvision.com/产品名称:手持视频终端产品型号:DS-6102HL一、研发背景近两年,高清、智能、4G成为视频监控领域的热点,手持视频终端产品也不例外。海康威视在推出上一代手持视频终端之后,很多用户在使用中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用户不仅  相似文献   
130.
数字图象技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各种图象进行数字分析,从图象中提取各种有利信息。它在火电厂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烟流输送和扩散的研究;通过遥感图象研究排放物对附近地区生态的影响,如热排放对水域的影响;粉煤灰的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