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6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09篇
综合类   884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了创新阅读教学的几种模式,即从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调整阅读思路;采取小组合作教法,激活阅读思维;营造讲故事的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引进多元智能理论,活跃阅读方式;重视正面评价因素,唤起阅读情感。  相似文献   
32.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确保所有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对于后进生而言,数学学习的无奈更是可见。一堂几十分钟的课堂对于他们而言犹如一天,在课堂上他们可谓如坐针毡,他们的那种焦虑显而易见。放弃对后进生的要求意味着放弃了对教学公正理念的追求,而对后进生的不离不弃意味着教学的正义呼喊。  相似文献   
33.
数形结合思想作为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结合思想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素养,还可以为其将来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甚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当充分挖掘知识点背后的数形结合思想,教会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意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数学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正在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4.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还与多年的教学经验相结合,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如何防止小学课堂当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35.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思考、描述、刻画、解释,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6.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思维方法,将思维养成和基础知识的教学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等方面的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37.
结构主义是布鲁纳教学理论的基础,对小学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具有重大作用。小学数学理论结构包括符号结构、历史结构和外延结构,三个结构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共同作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和研究中。通过论述数学理论结构框架在小学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对教师以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8.
道德素质是人最根本的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39.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运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新的知识;教会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学习新的知识;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巩固新知;教导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学会运用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策略。  相似文献   
40.
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有效性,需要对环评制度进行一场全方面的革新,其重点和焦点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与其他制度的联动机制、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