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5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安全科学   627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452篇
综合类   1341篇
基础理论   131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2004~2009年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地下水硝态氮评价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4~2009年31个典型陆地生态系统38个浅层地下水井硝态氮(NO 3--N)的监测数据,评价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地下水NO 3--N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农田(4.85 mg.L-1±0.42 mg.L-1)、绿洲农田(3.72mg.L-1±0.42 mg.L-1)、城市(3....  相似文献   
952.
以木糖为碳源采用间歇培养方式,对木糖厌氧发酵产酸进行研究。考察木糖浓度和初始pH值对木糖厌氧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糖浓度的增加,总产酸量得到提高,但木糖利用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当木糖浓度为5 g/L时,其利用率为100%,15 g/L时利用率为73.9%,此时挥发性脂肪酸(VFAs)为9.22 g/L。木糖的分批投加可有效促进产酸,尤其是促进乙酸浓度的提高。pH为5.0和6.0左右时,VFAs主要成分为乙酸和丁酸;而pH为7.0~9.0时,乙酸含量明显增高,在pH值为8.0的条件下乙酸含量占总VFAs的80.1%。在pH=8.0时经过8 d左右的发酵,VFAs浓度可达9.34 g/L。  相似文献   
953.
李辉  王毅力  孙文童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2):2912-2920
针对聚合硫酸铁(PFS)混凝-沉淀去除腐殖酸(HA)水样的过程,通过测定典型操作因素(PFS投加量、原水pH和搅拌方式)下微絮体的zeta电位、上清液的浊度、UV254、pH值及电导率和絮体沉降体积变化,探讨了这些因素对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水pH=6.00时,PFS混凝HA的主要机制为电中和作用,搅拌方式对PFS的最佳投加范围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单一搅拌方式下HA的去除效果更好;在原水pH=8.00时,吸附络合-卷扫絮凝成为主要的混凝机制,复合搅拌方式下PFS的最佳投加量范围大于单一搅拌方式,且前者的HA去除效果更好.整体而言,几种混凝条件下PFS最佳投药量对应的微絮体zeta电位均在-12.00mV左右;原水pH=6.00时PFS混凝-沉淀去除HA的效果比原水pH=8.00时的好,且前者形成的PFS-HA沉淀絮体体积较小,但单一搅拌方式下絮体结构的重组过程并不是影响絮体体积的主要因素.复合搅拌方式中开始阶段的高强度搅拌有助于PFS组分在HA水样中的分散而有利于其电中和作用的发挥,但对PFS的水解过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54.
塑料牛奶包装及处置方式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法研究了塑料牛奶包装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并在处置阶段对不同处置方式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通过现场和资料调研的方式,获得所有生命周期阶段能量物质的输入/输出和环境外排数据.结果表明:塑料牛奶包装生命周期阶段中环境影响比重最大的是原料获取阶段,占90%以上.其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无机物对人体损害和气候变化3个方面,在致癌、酸化富营养化和生态毒性方面影响稍小.3种处置方式对环境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填埋>焚烧>再生,其中填埋和焚烧处置分别比塑料包装处置阶段前的环境影响增加16.1%和5.3%,再生可降低75.9%.  相似文献   
955.
不同利用方式对草甸草原抗风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尧治  王旭  杨桂霞  辛晓平 《环境科学》2008,29(5):1394-1399
为了解不同利用方式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抗风蚀能力的影响,采用植被凋查结合风洞实验的方法对不同利用方式条件下的草甸草原植被变化和草甸草原原状土的抗风蚀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甸草原不同利用强度条件下临界风蚀风速(v)随植被盖度(Cover)的变化基本服从二次幂函数关系.随着利用强度的增加,植被盖度降低,在同样风速条件下(大于临界风蚀风速),风蚀率迅速增加.较轻的利用强度下,当植被盖度保持在63%时,在风速为25 m/s条件下风蚀率也很小,而当植被盖度<35%时,在风速为20~25 m/s条件下,风蚀率随植被盖度的下降迅速上升.草甸草原区的免耕农田由于完全失去植被的保护,每分钟狂风(25 m/s)造成的土壤风蚀量达到682.1 kg/hm2,接近1 a的土壤平均生成量(1 000 kg/hm2).  相似文献   
956.
根据江西省2013年采集的16582个农田耕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实地调查、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等相结合方法,研究了江西省耕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性及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17.90、1.58和0.52 g·kg~(-1),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平均值分别为11.72、38.29和3.38,土壤C∶N∶P比平均值为34.44∶3.03∶1,说明P是江西省耕地土壤主要的限制因素.此外,由于碳、氮、磷三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两两相关性,表明江西省耕地土壤中不存在稳定的"Redfield ratio";半方差函数表明,江西省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其空间变异特征主要受到随机性因素的影响;经ANOVA检验显示,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显著(p0.05),土壤SOC和TN平均含量依次表现为:两季水田水旱轮作一季水田一季旱地两季旱地,土壤TP平均含量依次表现为:两季旱地两季水田一季水田一季旱地水旱轮作,土壤C∶N依次表现为:两季水田两季旱地一季水田水旱轮作一季旱地,土壤C∶P平均值依次表现为:水旱轮作两季水田一季水田一季旱地两季旱地,土壤N∶P平均值依次表现为:水旱轮作一季旱地两季水田一季水田两季旱地.总体而言,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是农田利用方式和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壤C∶N∶P比对土壤碳、氮、磷储量及养分的限制性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57.
新型五孔超滤膜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五孔中空纤维膜与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集成处理城市污水.结果表明:COD、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66%、99.02%和81.08%,出水UV254<0.2 cm,BOD5<2 mg/L,平均浊度为0.10 NTU,未检测出粪大肠杆菌和SS;出水水质可达到回用水要求,可省略后续的深度处理工艺,彻底消...  相似文献   
958.
供气条件对小球藻固定二氧化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种不同的供气条件下,小球藻对CO2的固定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鼓泡系统供气时,在CO2浓度渐增的条件下比固定CO2浓度条件下小球藻对CO2固定速率高,用旁路中空纤维组件吸收供气系统供气时,CO2的传递率高于鼓泡供气系统;这两种供气系统中小球藻的生长模式和CO2的固定率相似。  相似文献   
959.
赵正宏  肖曼霞  张军  王春晖 《安全》2001,22(4):24-26
1 PDCA循环工作方式简介 PDCA循环工作方式是美国数理统计学者V.E.Deming根据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总结出来的.他认为:质量管理中的任何工作都可以分为计划、推广、核查、反应4个阶段. (1)计划阶段这一阶段包括4个步骤:①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②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③从各种原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④针对主要原因制订措施、计划、目标.  相似文献   
960.
热带地区雨热条件丰富,硝化过程产生的硝态氮不利于氮素养分的保持,同时会带来氮氧化物排放等环境负面效应.橡胶树和茶树在热带地区广泛种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硝化速率和氮氧化物排放的差异尚不清楚.以海南白沙地区典型橡胶林和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5 a (T5)和15 a (T15)茶园土壤和附近橡胶林(XJ)土壤,设置低(50% WFPS-L)和高(80% WFPS-H)两种不同水分含量,在25℃进行71d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水分含量对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橡胶林改为茶园后,在高含水量条件下,显著降低了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2O排放,整体呈现XJH>T15H>T5H的趋势,XJH处理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2O排放分别高达4.2 mg ·(kg ·d)-1、1.4 mg ·kg-1和14.3 mg ·kg-1(以N计);在低含水量条件下,茶园土壤显著降低了土壤NO排放,N2O排放在各土壤间差异不显著,净硝化速率在XJ和T15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NO排放和净硝化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②XJH净硝化速率高于XJL,茶园土壤呈相反趋势;XJ和T15的NO排放对水分的响应和净硝化速率趋势一致,高硝化速率促进NO排放,而T5处理NO排放受含水量影响不显著;相比低含水量处理,高含水量各处理显著促进N2O排放.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pH和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净硝化速率、NO和N2O排放的关键因子,高含水量条件下橡胶林转为茶园的种植模式显著降低了土壤净硝化速率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