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9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12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57篇 |
废物处理 | 40篇 |
环保管理 | 115篇 |
综合类 | 519篇 |
基础理论 | 54篇 |
污染及防治 | 138篇 |
评价与监测 | 43篇 |
社会与环境 | 18篇 |
灾害及防治 | 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提出了预测无组织排放源对其周围附近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方法,并计算了某新建项目炼胶厂硫化车间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硫化氢气体,在拟选厂址周围1km2范围内的地面平均浓度,预测和评价了该污染物的环境影响.同时分析了影响地面平均浓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52.
在探讨电力需求侧管理理论,方法以及电力经济结构和电力与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分析评价电力需求侧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贡献,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战备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3.
54.
55.
灰场评价是电厂环境影响评价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粉煤灰的性质,决定了空气环境影响评价在贮灰场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贮灰场源强的计算,则是贮灰场空气评价的关键。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从贮灰场空气污染源产生环节分析入手,结合已有资料,分别讨论了干式贮灰场空气污染源中表层起尘量和自卸汽车卸料起尘量的影响因素及源强计算,并根据其影响因素,总结了贮灰场空气污染防治措施的一些要点,希望对广大环评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6.
在电力供应与用户需求中,由于电力的不可储存性,常常出现高峰时段电力紧缺,而低谷时段电力富裕的情况.为满足一年中很短时间的高峰用电,常从电力供应侧入手,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发电机组和电网,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结果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为改变这种状况,就需从电力需求侧入手,对用电负荷进行管理.通过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削峰填谷,合理用电,经济用电,达到节省电源和电网投资,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7.
对纳氏试剂光度法进行了改进,水样取样量改为10ml,在不改变反映体系pH值的前提下,纳氏试剂的用量改为0.10ml.改进法的校准曲线相关数γ>0.999,最低检出限0.03mg/L,显色体系在90min内稳乏,RSD<5%,加标回收率为91.6%~104%.通过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比对实验表明,改进法与标准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8.
一是“无缝隙”执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实行“调峰错时”,对一般污染源每周检查,重点污染源实施全天侯布点监控。采用经常性、不定时间、不定形式的巡查,夜间、节假日突击检查,实现了对污染源的全面覆盖。 相似文献
59.
60.
不同分析方法测定结果间的比较,或者说如何判断两种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是检测实验室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其应用场景包括方法标准验证实验、新方法与经典方法间的比对,特别是在缺少标准样品、测试数据不满足t值检验的条件下,选用合适的判据尤其重要。以采用单波长激发型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中Cd、As、Pb、Cu、Zn、Ni、Cr、Co、V、Mn、Mo、Sb等重金属含量所得数据为例,探讨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168—2020)附录B中规定的"数据对t值检验法"的不足及改进办法,即用数据对相对偏差和再现性限合格率作为判据,判断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对一组验证样品分别用两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测定,在数据对t值检验的基础上,取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与相关限值进行比较,或者取两者的差值与基准分析方法标准规定的再现性限进行比较,利用合格率大小协助判断了两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符合日常质控技术规范中关于精密度的规定,实用性强,是一条将数理统计原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合理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