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9篇
  免费   1118篇
  国内免费   2361篇
安全科学   1940篇
废物处理   249篇
环保管理   1490篇
综合类   9192篇
基础理论   1090篇
污染及防治   573篇
评价与监测   863篇
社会与环境   490篇
灾害及防治   471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624篇
  2022年   639篇
  2021年   819篇
  2020年   686篇
  2019年   617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446篇
  2016年   551篇
  2015年   663篇
  2014年   1268篇
  2013年   761篇
  2012年   904篇
  2011年   839篇
  2010年   700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772篇
  2007年   795篇
  2006年   551篇
  2005年   555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426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太湖上游城市宜兴城区主干道路径流污染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监测2015年8月—2016年9月7场典型降雨事件,系统分析太湖上游城市宜兴城区3个不同功能区(环科园、新城区和老城区)主干道路径流污染特征.研究表明:宜兴市城区主干道路径流浊度、COD、TN、NH_3-N、TP浓度分别为(77.2±66.9)NTU、(97.2±79.7)、(3.0±1.9)、(0.93±0.59)和(0.35±0.36)mg·L~(-1).COD和TN超出地表水环境Ⅴ类标准,是该地区径流特征污染物.降雨过程中污染物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主要受地表残留污染物及降雨强度的影响.3个区域TN浓度差异不大,且主要以溶解态存在(60%);环科园、新城区TP浓度差异不大,且主要以颗粒态存在(70%);然而,受居民生活活动的影响,老城区TP主要以溶解态存在(60%).此外,受交通及道路坡度影响,新城区道路径流浊度和COD污染最为严重.不同降雨事件径流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主要受干期长度和降雨强度的影响.干期长度越长、降雨强度越小,污染物累积量及可冲刷量越大.因此,加强控制宜兴市道路初期径流、路面颗粒物、径流颗粒物和TN以及老城区TP,对保护径流主要受纳水体南溪水系及太湖水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我国人为源气态活性氮排放时空变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粮食和能源需求的增加,农业生产和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活性氮污染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2000、2005及2010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为源气态活性氮排放总量、单位GDP及单位人均排放量的Moran's I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进行空间分析,探讨了气态活性氮排放及其强度的时空变动特征.结果表明,全国的气态活性氮排放及其强度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全国活性氮排放表现为高值集聚分布,其热点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排放强度方面则为高值聚集和低值聚集兼备.通过对3个年份的冷热点比较分析发现,排放强度的冷点地区变化较小,热点地区变化较大.其中,单位GDP排放强度方面,冷点地区处于东南沿海地区,热点地区则由西北地区缩小到四川、甘肃两省;而单位人口排放强度方面,冷点地区范围有所缩减,热点地区则由分散转变为集中分布于京津冀及周边的山西、内蒙古和辽宁等.分析人为源气态活性氮时空分布格局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可为评估和减缓气态活性氮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本地污染源调查的杭州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并辅以统计数据,采用物料衡算法和排放因子法,估算了杭州市2015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选取经纬度坐标、路网、航道、土地类型和人口等数据作为权重因子,研究了该地区各类排放源污染物排放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2015年SO_2、NO_x、CO、VOCs、PM_(10)、PM_(2.5)和NH_3年排放总量分别为22.20×10~3、108.17×10~3、192.10×10~3、134.94×10~3、78.12×10~3、27.65×10~3和59.75×10~3t.工业源是杭州市SO_2排放的主要来源,移动源对NO_x和CO的排放贡献最为显著,扬尘源是杭州市PM_(10)和PM_(2.5)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其次为工业源;VOCs排放的主要来源依次为工业源、天然源和移动源;NH_3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源.从空间分布来看,排放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的萧山、下沙、大江东、余杭和富阳等工业企业相对密集的区域.本研究建立的排放清单在污染源覆盖范围和排放因子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建议在后续研究中重点开展低、小、散企业及本地化排放因子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94.
达里诺尔湖近2400年以来Hg元素含量变化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Hg)元素作为一种全球性循环元素,对环境的影响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揭示寒旱区达里诺尔湖沉积物的Hg污染历史及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物中Hg污染的影响,通过采集湖泊沉积物岩芯(编号DL1),在建立DL1岩芯沉积地层年代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物粒度特征、总有机质(TOC)含量等指标参数的变化,对DL1岩芯记录的地质历史上的Hg含量变化特征及环境意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记录的Hg元素污染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2400~1400 cal.a BP,Hg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期间降水量呈逐步减少趋势,区域气候显著干旱;1400~200 cal.a BP,Hg含量相对稳定,呈小幅度波动变化,对应了区域气候的干-湿交替;近200 cal.a BP以来,Hg含量明显增加,这可能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整体上,地质历史上DL1沉积物中Hg含量变化受气候干冷-暖湿交替周期性变化影响较大.而近200 cal.a BP来Hg与TOC等指标间显著正相关,则显示了沉积物中有机质可能吸附了大量的Hg元素,使其呈顶端富集趋势,进而对湖泊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95.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12):109-114
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目前已发展为重要研究领域,其在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特征归纳、标准设定以及策略探索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可以为我国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国外有效教学研究存在的局限,如研究视角重"教"轻"学",有效教学研究侧重量化分析,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可能导致教学的定型化和单一化,以及缺乏对教学有效性的差别问题和无效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究,为我国学者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96.
正政府是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没有每一位公民对环境的悉心呵护,环保工作既困难重重,也不可能有真正完美的结果。近日,广州市开展的"垃圾分类万人行"引发了广泛关注。该活动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社会各界1.1万人、分十余批次参观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发电厂等。活动期间,市长陈建华还曾在现场亲自做讲解,俨然成了垃圾处理设施的专职"导游"。  相似文献   
997.
来信照登     
《环境》2011,(11):76-77
珠海市金鼎镇留诗山的村民来信反映他们镇工业区内有一无证电镀厂,进行氧化铝生产工艺过程中,违法排放废气、废水,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希望有关部门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998.
加拿大:安全文化建设重在全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安全工程学会(CSSE)自1949年成立以来,已由从事预防事故工作的几个人组成的小组发展到全国性的组织。如今,该组织是加拿大最早成立的和最大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专业组织。自1987年以来,加拿大安全工程学会一直是加拿大职业安全与健康周的主要组织者。在过去的几年里,CSSE支持职业安全与健康周开展各种安全与健康活动。  相似文献   
999.
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自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第一个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利于提高稀土产业准入门槛,加快转变稀土行业发展方式,推动稀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充分研究中小学校长的胜任特征,培养优秀的中小学校长,不仅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长远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而且也是基础教育创新化发展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