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林静 《劳动保护》2010,(10):39-41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既是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总结安全生产成果,又是规划安全发展蓝图,做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时期。国家安监总局于2010年8月2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座谈会,  相似文献   
42.
一起直接影响了26 596人的饮水安全,也使许多打渔为生的农户生活陷入困境的严重污染事件,当地官员居然或一问三不知,或保持了沉默,真是咄咄怪事!由此,我们看到当前环境治理存在的双重困境:地方政府的"不查",与污染企业的"不怕".  相似文献   
43.
对2006~2010年昆明市工业企业固体废弃物的类型、产生量、综合利用率等进行分析,并与"十五"期间情况进行对比,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4.
黄家双 《环境教育》2011,(10):88-89
云南地处温暖湿润的环境,土壤里的铁质经过氧化慢慢沉积下来,逐渐形成了炫目的色彩。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今年9月,我到这里拍摄:一部分红土地翻耕待种,另一部分红土地已经种上绿绿的青稞或小麦和其他农作物,远远看去,就像上天涂抹的色块,色彩绚丽瘫斓,衬以蓝天、  相似文献   
45.
昆明市东川区农业旱灾风险区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明市东川区是云南省农业旱灾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利用2000-2007年东川区各乡镇历史灾情等数据资料,应用风险分析理论、效用理论、因子-成份分析方法等理论方法,在分别研究致灾风险度、承灾体易损性及地域人群对农业旱灾心理反响等基础上,构建了东川区农业旱灾风险评价模型。初步揭示出东川区农业旱灾风险度呈现出自南向北、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空间态势;识别出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等4个农业旱灾风险区;发现东川区各地农业旱灾综合风险度、致灾风险度、承灾体易损度以及地域人群对旱灾的心理响应值等指数之间普遍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6.
通过昆明市当前机动车尾气污染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其变化趋势.提出对策:机动车检测/维修(I/M)制度的建立、加强监督管理和环保宣传.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昆明市环境信息管理系统,阐述了系统的构成、主要功能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8.
根据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及其分布,为昆明市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环境承载力,制订差别化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提出了昆明市环境承载力空间管治分区及管治策略,为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9.
昆明市地质灾害易损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明市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性大的特点。本文根据昆明市各县、区的具体情况,构建了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昆明市各县、区地质灾害易损性进行了定量评价,从而得出昆明市各县、区地质灾害易损性等级,该研究可为当地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灾害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初中生是未来环保事业的主力军,在他们中间倡导并实施健康绿色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而且还可以通过他们影响周围的人,因而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本研究选取了昆明市城区的8所中学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昆明市城区初中生绿色生活意识的水平及其内部差异,并认为应该对初中生大力开展“绿色生活”环境教育活动,且不同学校、男女生应该有不同环境教育的重点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