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65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通过对铜川剖面黄土-古土壤地层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AMS-~(14)C年代学数据,利用Na/K值、CIA(化学风化指数)、A-CN-K三角图、Bc(退碱系数)、Ki(残积系数)、Rb/Sr值和Ba/Sr值等指标,探讨了该地区11.4~1.5 ka B.P.间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结果表明:(1)Na/K、CIA和A-CN-K三角图等分析指示铜川剖面11.4~1.5 ka B.P.间黄土-古土壤地层处于初等化学风化作用阶段。(2)Bc、Ki、CIA、Rb/Sr和Ba/Sr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同黄土-古土壤地层具有很好的对应性,较好的记录了铜川地区11.4~1.5 ka B.P.间的气候变化特征,可以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划分为4个阶段:11.4~10.2 ka B.P.气候寒冷干燥;10.2~9.1 ka B.P.温度逐渐上升,气候略温偏干;9.1~4.4 ka B.P.气候温暖湿润;4.4~1.5 ka B.P.气候逐渐转为冷干。(3)元素地球化学参数记录的铜川地区全新世最适宜期为9.1~6.0 ka B.P.,并且在6.0~5.0 ka B.P.期间存在次一级的气候恶化事件。  相似文献   
212.
目的 提高弹上电子部件贮存可靠性预测的准确度,提出基于贮存剖面的弹上电子部件可靠性分析方法。方法 在分析弹上电子部件贮存剖面及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将弹上电子部件视为多阶段任务系统,引入贝叶斯分析,采用分阶段建模方法,针对各阶段相关性和失效率的不同,基于累积损伤模型,构建弹上电子部件贮存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模型。结果 相比于洞库贮存、值班等单一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预测,基于贮存剖面综合环境下的可靠性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更高,且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优势更明显。结论 该方法立足于实际贮存剖面,分析结果更符合弹上电子部件的应用实际,也为其他弹上部件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13.
The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 of 20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nd hetero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HAHs) were investigated in 16 soil profiles of Beijing and Tianjin region. Transport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AHs (HMWPAH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ly contaminated sites were located at urban or wastewater irrigation areas and pollutants mainly accumulated in topsoil (< 40 cm), with a sharp content decrease at the vertical boundary of 30–40 cm. Total PAHs/HAHs concentrations in soils from Tianjin were markedly greater than those from Beijing. Even the contents at bottoms of soil profiles in Tianji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opsoils of Beijing soil profile. HMWPAHs dominated the PAH profiles, exhibiting a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pyrogenic origin between topsoils and deep layers. Furthermore, the percentages of HMWPAHs remained relative constant with the depth of soil profiles,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associated PAHs in the loca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s. Therefore, HMWPAHs transport with particulates might be the predominant source found in soil profiles.  相似文献   
214.
江西赣南地区网纹红土粒度组合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平生 《地球与环境》2011,39(4):485-491
对赣南地区黄金剖面(HJ)和沙河剖面(SH)红土粒度特征研究表明:(1)两个剖面粒度组成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粉砂(4-63μm)为优势粒组,HJ和SH剖面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1.51%、55.02%,其中粗粉砂(10~50pm)分别为29.14%、30.79%;粘粒组分(〈4μm)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8.69%、23.1...  相似文献   
215.
太湖水体颗粒物散射的剖面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索太湖水体颗粒物散射的剖面分布特征,掌握水下散射变化机制,2008年11月对太湖3个不同深度的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分别进行观测.研究分析了它们随深度变化的特征;由衰减系数,计算出太湖水体颗粒物粒径分布函数(PSD)斜率值的剖面分布;根据散射系数与悬浮物浓度的相关关系,推算了悬浮物浓度及组成的剖面分布;根据水体折射指数,分析了不同深度水体散射系数的主导影响因子.在0、50、100 cm这3个深度处的颗粒物散射,分别有14%、17%、12%的样本是由藻类颗粒物主导的,35%、30%、34%是由无机颗粒物和非藻类有机颗粒物主导的,51%、53%、51%是由三者共同主导.结果表明,太湖水体的散射和后向散射系数随深度变化较小,不同湖区太湖水体总悬浮的浓度差异性很大,但是在不同剖面深度上差异较小,浓度差异较大的点基本上都出现在入湖河流旁,太湖水体颗粒物散射系数的主导影响因子除少数靠近入湖河流的样点外,大部分样点在不同剖面深度上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16.
通过大田试验,定量研究连续施用污泥堆肥后土壤剖面中不同重金属积累迁移和对小麦吸收重金属的影响,为科学确定农田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连续4 a施用污泥堆肥农田耕层土壤(0~15cm)中Cu、Zn含量随污泥施用时间和施用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污泥施用带入的Cu、Zn在耕层土壤中积累率最高分别可达到75.3%和85.9%;污泥施用量较高时,Cu、Zn向土壤深层迁移,本试验条件下Cu可迁移至15~30 cm土层,Zn可迁移至60~90 cm土层;连续施用污泥堆肥4 a后,0~15 cm土层中Cd、Pb含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增幅分别是57.2%~165.2%、13%~34%,60~90 cm土层中Cr、As、Pb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连续施用污泥堆肥小麦籽粒中Zn含量显著增加,增幅为13.3%~47.9%.部分污泥处理小麦籽粒中的Cr、Pb含量超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 2762-2012);4 a小麦收获对各重金属累计携出率均低于10%,小麦籽粒对Cu、Zn的累计携出量大于秸秆,而对Cr、As、Cd、Pb的累计携出量小于秸秆.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收获对各重金属累计携出率降低.确定农田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时要考虑重金属在土壤剖面中的向下迁移量.  相似文献   
217.
滇池沉积物磷内负荷及其对水体贡献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在滇池全湖选取 1 1 0个采样点 ,调查了沉积物磷的营养状况 ;外海不同方位选取 6个采样点 ,研究了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剖面分布及其对水体的贡献 .结果表明 ,滇池沉积物表层 ( 0~ 5cm)总磷含量主要变化在 2~ 3g·kg-1 ,最大值为 6 6 6g·kg-1 .沉积物剖面表明 ,表层总磷含量远高于底层 ,在 0~ 1 0cm总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 .在点 4、点 5和点 6 ,不同形态磷的含量顺序为NaOH P ,Org P >HCl P >BD P >NH4Cl P .滇池南部 (S1、S2 )沉积物钙结合态磷含量较高 ,表现为HCl P >NaOH P ,Org P >BD P >NH4Cl P(表层 0~ 2 0cm) .沉积物表层 0~ 1 0cm活性磷含量很高 ,且随深度增加含量急剧下降 ,滇池北部沉积物具有很大的释磷潜力 .可溶性磷在水 土界面的浓度梯度为沉积物磷向水体扩散提供了条件 ,在外源减少的情况下沉积物磷内负荷将在一定时间内成为滇池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18.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首先通过最小显著性差异(LSD)评价各样地之间和同一样地土壤剖面四个不同层次的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差异,其次分析四种土壤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最后以农地为对照,应用土壤恢复指数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同农地相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层(0~5 cm)土壤四种酶活性、全氮、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均有所提高,且在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下表层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均显著大于下部各土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四种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农地相比,其余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质量显著提高,而以杨树、侧柏、油松、仁用杏和刺槐5种人工林地的土壤质量提高最为明显,同龄树种中,杨树对土壤的恢复效果大于刺槐和油松.  相似文献   
219.
韩晓飞  高明  谢德体  王子芳 《环境科学》2016,37(6):2284-2290
以1990年建立的耕作制定位试验田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常规中稻-冬水田平作(CF)、中稻-冬水田垄作免耕1(RNT1)、中稻-小麦或油菜垄作免耕2(RNT2)和中稻-小麦或油菜水旱轮作(CR)等耕作方式对紫色土剖面不同形态无机磷分布演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验前土壤相比,长期不同耕作处理的土壤上下层全磷、有效磷和各形态无机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大小顺序为RNT2CFCRRNT1.除了Fe-P含量下层土壤高于上部耕层外,Ca_2-P、Ca_8-P、Al~-P、Ca_(10)-P、O-P都表现为耕层高于下层的特征.不同耕作措施对紫色土剖面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影响显著,对各形态无机磷有效性影响效果为CRRNTCF.长期水旱轮作更有利于作物对磷的吸收.相关分析表明各组分无机磷对紫色土有效磷的贡献为Ca_2-P(0.936 9)Al~-P(0.915 8)Ca_8-P(0.901 2)Fe-P(0.828 7)Ca_(10)-P(0.805 9)O-P(0.747 2).  相似文献   
220.
不同剖面层次土壤磷素运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天安  王玉  刘芳  樊小林  高睿 《生态环境》2002,11(3):290-293
以陕西杨凌地区塿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饱和稳定流土柱运移试验,测定磷酸盐(H_2PO_4~-)在不同层次土壤中的运移穿透曲线(BTC),应用CDE模型、CXTFIT软件程序对其实测穿透曲线(BTC)进行拟合求其运移参数,研究其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磷酸盐在塿土中的运移受到土壤的强烈阻滞作用,随着CaCO_3含量增加,磷酸盐运移所受的阻滞作用增大。磷酸盐在塿土不同剖面层次中运移所受阻滞作用大小与CaCO_3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791;而与粘粒含量且成极显著的负相关、r=0.9318。磷酸盐在塿土不同土层运移所受阻滞作用大小顺序为:钙积层>堆垫表层>粘化层,其阻滞因子R值分别为:11.80~13.00,5.20~7.00,3.90~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