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65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自然贮存场自然环境剖面归纳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某自然贮存场近几年的自然环境因素数据,应用小波分析理论对温度数据的周期分量和随机分量进行了分离.在数据分离的基础上,根据阿仑尼斯方程对年温度数据的周期分量,进行了等效平均,获得以热天、冷天划分的年恒定温度剖面.根据Manson-coffin模型对温度数据的随机分量进行了等效循环处理,最后综合得到贮存场的试验室模拟试...  相似文献   
72.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了厦门市旱地2个垂直剖面土壤中2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研究了剖面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环境风险及污染来源.综合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Cd为厦门市旱地土壤的主要污染因子;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为50~60 cm深度.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为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源,其中主要污染因子Cd来自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垂直剖面土壤的酸可溶相铅同位素组成与厦门市潜在污染源的铅同位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旱地土壤中,铅主要来源于污泥和土壤母质层.根据剖面土壤在~(206)Pb/~(207)Pb-~(206)Pb/~(204)Pb图中的分布特征,利用铅同位素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出P180剖面和P181剖面母质层的贡献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4.36%和42.88%,污泥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45.64%和57.12%,表明旱地剖面土壤中铅主要来源为母质层和城市污泥,与多元统计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73.
油水井测试过程中,由于密封措施不完善,经常发生注水井溢流、采油井伴生气及原油等污染物污染井场及周边环境的情况。文章通过分析油水井测试工艺存在的泄漏污染环境问题,提出优化测井工艺,减少注入井测井过程溢流油水量;研制内置式测井井口密闭装置,提高注入井测井密闭程度,实现清洁测井;研制软连接牵拉式密闭测井装置,实现产出井不放空立管测井。通过油水井测试施工的全程密闭,提升了清洁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74.
通过2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的施肥方式对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质量分数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能够大大提高土壤耕层有效磷的质量分数,施肥主要影响土壤耕层有效磷的质量分数,对其它土层影响不明显。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能够提高土壤耕层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对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也有提高作用。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稻谷的产量高于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稻谷的产量高于不施肥的对照。因此,为了提高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最好的培肥方式是有机肥配施氮磷钾肥。  相似文献   
75.
文章以某锌冶炼地块剖面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30 d的模拟酸雨(pH=4.4)滞水、干湿交替(ADW)和连续淋溶条件下柱淋溶实验,探讨土壤中Cd、Pb的释放迁移及形态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处理下淋出液Cd和Pb浓度均于淋溶初期第5天达到峰值后下降,Cd浓度峰值范围高达21.7~45.1μg/L,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Ⅳ类标准限值(10μg/L),且整个淋溶期间滞水处理下淋出液Cd浓度均超标,地下水存在Cd污染风险;Pb浓度峰值范围仅为0.90~2.69μg/L,远低于Pb标准限值(100μg/L)。酸雨淋溶促进表层杂填土层(0~10 cm)土壤Cd和Pb释放迁移,主要累积于下层素填土(15~20 cm),Cd的迁移能力和深度较Pb高。欧共体参比司三步连续提取法结果显示,淋溶后表层土壤Cd和Pb的可交换态占比增加,残渣态占比降低,迁移性增大;浅及深层10~60 cm处土壤中Cd和Pb可交换态含量比例减少,残渣态占比上升,而ADW淋溶处理促进土壤中Cd和Pb向可交换态转化。降雨特别是酸雨淋溶会导致冶炼地块土壤中Cd、Pb的释放和迁移,存在地下水重金属污...  相似文献   
76.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中建筑物的不断增加及人类活动、大气状况、地表热量传输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城市往往具有极为复杂的热表面。由于热量分配、传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传统的模型预测与定点观测方法在分析城市热表面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随着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为获取城市热场信息提供了可靠的手段。选用上海市2000年6月14日的Landsat ETM+热波段影像,首先反演城市地表温度,再引入剖面线分形的方法,在GIS的支持下,计算从人民广场出发的8个方向的分维数,并进一步探讨剖面线分形的意义,得到如下结论:城市热表面的剖面线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8个方向的分维数为1.530 0~1.780 6,表征不同剖面线的复杂程度。热场表面剖面线的分维数揭示了3个方面的意义:首先不同的分维数反映热场不同方向上温度变化的复杂程度;其次,相对于城市中心,反映不同方向上城市边界形态的差异性;第三,进一步揭示不同方向上,下垫面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组合变化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77.
黄茂生 《环境技术》2021,39(2):72-78
为了改进现有智能装备系统可靠性试验技术,提高试验评价的准确性,对现行可靠性试验和软件测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一种考虑软件工作载荷的可靠性综合试验剖面设计技术,通过融合MUSA操作剖面构造技术和Markov链的状态迁移技术,设计软件使用操作剖面,基于任务剖面实现软操作剖面和硬件可靠性试验剖面的有效匹配.通过某设备进...  相似文献   
78.
表层岩溶带是喀斯特地区水分重要的赋存与运移空间,是该地区水文过程的重要控制因素,其发育受气候、岩性、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选取贵州普定县陈旗流域典型山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山坡剖面曲率描述山坡地形,利用探地雷达现场勘测表层岩溶带发育厚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表层岩溶带发育特征及其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喀斯特山体地形低凹处具...  相似文献   
79.
唐世琪  刘秀金  杨柯  郭飞  杨峥  马宏宏  刘飞  彭敏  李括 《环境科学》2021,42(8):3913-3923
碳酸盐岩土壤母质区是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高含量的主要分布区,且耕地重金属迁移转化受到自然过程与人为活动的交互影响.以广西碳酸盐岩母质水田9条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测试土壤Cd、As、Zn、Cr、Cu、Hg、Ni和Pb含量、pH、Corg含量等土壤性质指标以及Cd、As、Zn和Cr赋存形态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研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形态垂向分布特征、重金属生态风险以及对比在自然成土过程中和人为活动干扰下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剖面中Cd、As、Zn和Cr存在样本超农用地(水田)污染风险筛选值,Cd和As部分超管制值.土壤剖面Cd各形态均有一定比例分布,且随剖面深度由浅至深,Cd生态风险较高的水溶态、离子交换态比例呈显著下降趋势;土壤剖面As、Zn和Cr各深度段均以残渣态为主,随深度加深,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比例变化不大.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Cd污染风险相对较高,总体上As、Zn和Cr处于无污染或无风险状态.研究区自然发育的土壤,黏土矿物含量和土壤发育程度对Cd迁移活动性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耕作层中,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则成为其迁移活动性的主控因素;土壤As的迁移能力主要与土壤有机质、Fe2O3含量以及土壤发育程度有关,但在耕作层中,有机质对其控制作用明显增强;土壤中Zn、Cr迁移能力的主控因素均为pH,而在人类活动干扰下,pH对其影响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80.
淋滤水量对多环芳烃在土壤剖面中纵向迁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淋滤作用对多环芳烃(PAHs)在土壤剖面中纵向迁移的影响,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一条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作为实验样品,进行了PAHs土柱淋滤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淋滤作用后,淋滤水量不同的三个土柱(A1,A2,A3,淋滤水量依次增大)表层土中残留PAHs总量逐渐降低,但不同环数PAHs含量降低幅度存在较大的差别,低环数PAHs受影响程度更大;在淋滤水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环数PAHs的含量均存在随土柱深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的趋势,但降低程度存在一定差别。由此推测,通过长期淋滤作用,表层土中的PAHs可以向深层土壤迁移,这些认识可以为深层土壤及浅层地下水的多环芳烃污染评价及保护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