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331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赵文成  王访 《环境工程》2020,38(2):91-98
为了研究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与各污染物浓度序列之间的一致性,以及相邻城市间污染物的相似程度,提出一种新的多尺度交叉趋势样本熵(multiscale cross trend sample entropy,MCTSE),用于刻画2个具有趋势的序列在不同尺度上的一致性。利用该方法对长沙、株洲和湘潭3个城市春、夏、秋、冬的AQI与PM2.5、PM10、SO2、NO2、CO和O3 6种污染物浓度序列展开研究,为寻找影响这些城市空气质量的污染源以及共同治理提供参考。最后为这些城市制定空气污染防治目标提出了可行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2.
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袁河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在袁河干流及支流38个采样点采集水样,测定营养盐离子及重金属等14项水质指标.同时,采用Bioenv分析、Mantle检验与方差分解等方法,揭示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在子流域和缓冲区对水质变化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层次分割理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特征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袁河流域重金属污染不显著,氮、磷营养盐是水体主要污染物,水质变化具有河段差异,上游污染物浓度低于中、下游.②空间格局在在近距离缓冲区(100 m、300 m)对水质变化的解释率最高(63%),土地利用结构在远距离缓冲区(3000 m)和子流域尺度对水质变化的解释率最高(33%),二者交互作用在过渡带(500 m、1000 m)对水质变化的解释率最高(56%).③在近距离缓冲区和过渡带,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对水质变化的解释能力依次为:林地 > 农田 > 建设用地;在远距离缓冲区为:农田≈林地>建设用地;在子流域依次为:农田 > 林地 > 建设用地.其中,林地的连通性特征(ENN_MN指数)、农田的边缘密度特征(ED指数)和建设用地的形状特征(LPI、LSI指数)是影响水质变化的关键特征,占各自空间格局解释率的37.8%、31.2%、53.8%.以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是驱动袁河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加强1000 m缓冲区尺度土地利用的管理对保护流域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3.
本文对北京市和厦门市大气CO_2及δ~(13)C进行观测,研究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CO_2浓度及δ~(13)C的季节和昼夜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北京市和厦门市CO_2浓度均呈现秋冬季高于春夏季,而δ~(13)C秋冬季低于春夏季,季节差异原因可能是秋冬大气边界层降低,化石燃料消耗增加,贫13C的CO_2气体大量排放。观测期间,两个城市日变化模式均表现为CO_2夜间高于白天,δ~(13)C夜间低于白天;且在早晚交通高峰时段,两地CO_2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δ~(13)C有不同程度降低。冬季,北京市由于受西、北部高山阻挡,在东南风条件下使得其夜间大气CO_2浓度显著增高,δ~(13)C值则显著降低。根据两地新增CO_2的δ~(13)C值(δs)推测,北京市受到煤炭燃烧贡献较大,厦门市季节差异较大,推测受植物排放CO_2速率及气象条件等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4.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碳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全球变暖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碳足迹旨在测度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为世界各国制定环境与能源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受到学界、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碳足迹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清单因子法、生命周期评价和投入产出分析。论文首先阐述了这3种核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单区域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发展历程,重点就投入产出分析在国际贸易、产业、消费者、区域和组织等尺度碳足迹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采用SWOT分析框架探讨了该方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展望了其在混合核算方法、多尺度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情景分析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5.
黑河中游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粮食基地,研究其农业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农户种植决策及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论文以位于黑河中游地区的张掖市为例,基于统计年鉴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地块尺度分析了研究区2001—2014年期间农业结构变化,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块与农户两个层面,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及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农业结构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作物种植类型趋于多样化。2001年,研究区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大麦及“小麦和玉米套作”,其种植地块数占所调查总地块数的81%,2014年种植作物种类增多,且蔬菜、马铃薯、油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数量较2001年有所上升。2)由种植小麦为主(占总地块数的31%)转变为种植制种玉米为主(占总地块数的38.7%);套作转单作。2001年,共有58个套作种植地块,占调查总地块数的22%,其中“小麦和玉米套作”最多,有47个地块;而在2014年,作物套作地块数锐减为2个,“小麦和玉米套作”全部转换为其他单作,其中51%转为制种玉米;水稻种植消失,主要转为普通玉米。3)地块层面上,种植地区的海拔、灌溉定额、河源来水量对农业结构变化影响非常显著(显著水平达到1%),地下水对农业结构变化影响较为显著(显著水平达到5%)。4)农户层面上,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收益”是影响其种植行为的最关键因素,其次是政策因素(在5%的水平上显著),务农劳动力与劳均耕地面积也有一定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6.
从流域尺度评估污染物减排与水质响应成为我国水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十二五”期间长江10个子流域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效果及水质响应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环保投资大幅度增加促进了长江流域主要污染物的减排,然而不合理的环保投资结构导致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并不高。不同流域污染负荷差异显著,长江中下游负荷量约为源头区的4倍。不同污染物的水体质量浓度与流域负荷量之间的响应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长江各流域水体氨氮质量浓度对流域的氨氮负荷量变化表现出积极的响应关系,相比之下,长江各流域水体高锰酸盐指数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与流域化学需氧量负荷的变化并不一致。建议调整长江流域污染治理的环保投资结构,提高生活源污染的治理效率,同时在分析流域总量减排与水质响应不确定性基础上,优化和调整流域污染物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7.
在国际传播格局剧烈变动,高新科技更新速度日益加速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形象国际传播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新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讲中国故事的"时、度、效",努力提升讲故事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8.
基于"2+26"城市的PM2.5浓度和气象数据,通过连续小波变换(CWT)和离散小波变换(DWT)分析PM2.5时间序列的变化,利用小波相干(WTC)和多小波相干(MWC)量化PM2.5与单个、多个气象因子在时频域中的响应关系,并结合偏小波相干(PWC)定量评估大气遥相关因子对响应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26"城市的PM2.5浓度具有中间高、外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PM2.5突变事件主要发生于气象条件稳定的冬季,并且集中在2018年以前.256~512 d的年尺度周期特征较稳定,同时也是PM2.5时间序列的主导周期.②PM2.5与气象因子的相干性取决于时频尺度和变量组合.在所有时频尺度上,PM2.5与相对湿度、温度的相干性较强;在小、中时频尺度上,PM2.5与风速相干性较强;在大时频尺度上,PM2.5与温度的相干性较强.降水、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组合可作为解释PM2.5在所有时频尺度上变化的最佳变量组合.③时频尺度不同,大气遥相关因子对响应关系的增强/削弱作用不尽相同.在所有时频尺度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PM2.5与降水、温度之间响应关系的影响较大,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对PM2.5与相对湿度、风速之间响应关系的影响较大.结果可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9.
陆地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产品及生存环境两方面的多种服务,认识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特征是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前提。基于陆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传输与利用等过程,生态系统服务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质量依赖性、空间异质性、空间尺度关联性、权衡与协同和多尺度传输等方面。认识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可以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重要启示:提高生态系统质量;辨识和保护高保护价值区域;维护生态系统服务过程的完整性;协调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权衡多尺度利益相关者。关于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基本特征及管理应用的综述,可为有效管理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0.
采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将茅山断裂带中段的重力数据分解为不同尺度的重力异常,用于研究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可以将重力数据分解为不同深度的局部异常和区域异常,局部异常解释为浅部地质体引起,区域异常解释为深部地质体引起。基于此种地质解释,分析了不同深度地质体与重力异常的对应关系,并对产生异常的原因进行解释,推断出该区的主要断裂构造,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形式与重力异常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