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47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138篇
综合类   1185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30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为了对五孔中空纤维膜在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模拟印染废水中膜污染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从水力学角度考察膜污染特性。在曝气强度分别为25,50,75,100 L/h,出水通量分别为9,12,15,18 L/(m2·h)的工况下考察膜污染表征系数跨膜压差(TMP)的变化情况。得出如下结论:出水通量稳定时,在一定范围内曝气强度的增加可使TMP的增长率降低,即延长膜稳定运行时间,有效缓解膜污染;在次临界通量下曝气量恒定时,出水通量越小,TMP的增长率越小,即膜的稳定运行时间越长。此实验结果对MBR中膜污染的有效控制和水力条件优化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22.
本文建立了车用新能源燃料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排放的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生命周期能耗和排放评价。结果表明:醇类燃料全生命周期的能耗最大,燃料电池能耗最小,燃料的消耗主要集中在使用阶段,原料阶段的能源消耗较低;在生命周期总CO2排放方面,甲醇CO2排放最高,混合动力CO2排放最低;在燃料生命周期VOC、HC、NOx、PM10和SOx排放方面,醇类燃料的排放最高,燃料电池的排放最低。  相似文献   
123.
采用铁碳微电解对红霉素医药废水生化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最佳的铁碳微电解填料为PotenICME05,最佳反应初始pH为3.02,投加量为100 g/L,曝气量为60 L/h,曝气反应为90 min。在此条件下,废水COD、浊度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78.36%、90.23%和95.0%;BOD5/COD由初始0.095提高到0.367,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改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GB 21903—2008《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4.
针对某污水厂出水不达标的情况,本研究采用臭氧(O3)和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当采用两级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时,出水COD在31~46 mg/L,色度在13~29倍,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在最佳运行条件下,臭氧氧化使相对分子质量大于50 000的有机物含量减少10%,小于1 000的有机物含量增加14%.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使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有机物含量降低了24%.  相似文献   
125.
<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创新节能标准化管理机制,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强化节能标准实施与监督,有效支撑国家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发挥标准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意见》提出节能标准化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指标先进、符合国情的节能标准体系,主要  相似文献   
126.
介绍了以活性污泥法为处理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鼓风曝气系统的能耗现状及节能途径等。分析在保障污水处理厂可靠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利用和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7.
对黑龙江省大庆市某污水处理厂进行调查,其运行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导致影响出水水质,很难达标排放。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相关标准,提出相应工艺调整、技术改造等措施,实现合规运行,为污水处理厂解决相同问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8.
采用自行研发的泥-水界面微孔曝气系统,开展了底泥表面曝气和覆盖对城市重污染河道底泥磷释放及形态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孔曝气能够有效提高上覆水的溶解氧(DO)和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Eh),能够将泥-水界面Eh维持在-100 m V左右,DO提高到6 mg·L-1以上.与对照比较,原位覆盖处理的上覆水DO和Eh有一定提高,但仍明显低于微孔曝气处理.与对照相比较,微孔曝气处理均有效降低上覆水中总磷(TP)和溶解性正磷酸盐(PO3-4)的含量.试验结束时,微孔曝气(A)和微孔曝气+原位覆盖处理(A+C)上覆水中TP含量由初始的0.201 mg·L-1分别降至0.062 mg·L-1和0.050 mg·L-1;上覆水中PO3-4含量由0.086 mg·L-1和0.078 mg·L-1分别降至0.026 mg·L-1和0.023 mg·L-1.与对照相比,微孔曝气处理明显降低了底泥间隙水中TP的浓度,在整个培养期间,其TP含量平均下降38.8%(A)和47.9%(A+C).底泥原位覆盖处理对抑制泥-水界面磷释放能力要弱于微孔曝气处理,而且在试验后期(50 d),上覆水中TP和PO3-4的含量均有所反弹.不管有无覆盖,泥-水界面微孔曝气处理均显著改变了表层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显著降低了底泥中铁铝结合态磷(Fe/Al-P)组分比例,而钙结合态磷(Ca-P)含量比例却出现明显增加.单一的表面覆盖处理对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没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与单一的处理效果相比较,泥-水界面纳米微孔曝气处理,并结合底泥原位覆盖,更有利于抑制城市重污染河道泥-水界面中磷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129.
采用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溢流生活污水,工程处理规模为100 000 m3/d,对氨氮、TP、COD、BOD5、SS等指标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69%、81.33%、84.56%、88.27%、85.00%,出水主要指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不考核TN)。实践表明,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的组合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稳定、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其中曝气生物滤池的进水方式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影响不大,建议曝气生物滤池采用圆形池体和下进水的方式,在工程应用中运行状况更优。  相似文献   
130.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对我国单位GDP能耗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1980—2004年能源统计数据,首先和用通径分析法测算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技术、管理医素与单位GDP能耗强度的关系。定量分析了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煤,石油,天然气,水电等消耗比例)对单位GDP能耗的直接、闻接和总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等不可测因素对我国单位GDP能耗起决定作用,石油消耗比例为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故在煤的消费比例下降幅度较小的情况下,要想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必须首先重视技术的进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石油的使用比例,尤其要重视水电的发展。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结果消除了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建立了单位GDP能耗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它相关因素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节能降耗的影响途径及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