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17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410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正9月23日10时45分前后,2014年第16号台风"凤凰"(热带风暴级)在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沿海登陆。它是1949年至今第6个登陆上海的台风,25年来第1个登陆上海的台风。"凤凰"台风生命史中,中心最大风速28米/秒,强度相对较弱;且一般台风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但其在前4次登陆时均为强热带风暴级;特别是22日晚在浙江登陆之后,仍能维持强热带风暴级达13个小时。最先登陆菲律宾,两次登陆台湾地区,22日晚间登陆浙江象山,23  相似文献   
642.
毛江胜  刘宾  郭栋梁  王剑 《生态环境》2011,20(2):364-36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考查氟铃脲在棉叶及土壤上使用后的降解和残留行为,为安全施药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氟铃脲在棉叶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氟铃脲在棉叶中的消解动态均满足一级降解动力学过程及其降解常数。按照试验要求,氟铃脲在棉籽中的最终残留均未检出,低于日本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05 mg·kg-1)。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符合农药残留标准要求,适用于棉花和土壤中的氟铃脲残留测定;建议2%氟铃脲乳油在棉花上防治病害,用药次数1次,使用剂量是22.5~30.0 g·a·i·hm-2,在棉花上的安全间隔期可定为10 d。  相似文献   
643.
《安全与健康》2011,(20):26-27
雨燕sport概念版车型雨燕S-Concept,在此次法兰克福车展上,正式登场了量产版——雨燕sport。动力方面特别值得关注,雨燕运动版将搭载铃木专门为其开发的一款代号M16A的1.6升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100千瓦(136马力),最大扭矩160牛.米。动力输出相比普通版1.2升发动机的96马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匹配一款手动6速变速器也令这款小车的驾驶更具乐趣。  相似文献   
644.
赵飞  曹雄 《安全》2015,(4):28-30
为研究煤矿甲烷-煤尘混合爆炸的规律,采用水平管道式气体粉尘爆炸装置。试验时,通过延迟爆破系统,将储罐内的煤尘吹入管道内与甲烷气体混合,点火后甲烷爆炸产生的能量作为初始能量引起煤尘的爆炸。通过改变甲烷浓度、煤尘浓度,对甲烷-煤尘混合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大爆炸压力和压力上升速率随甲烷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随煤尘浓度的增加也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645.
蒋高明 《绿叶》2015,(Z1):46-51
包括化肥、农药和激素在内的化学物质在食物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让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物质进入食物链,造成了国民健康的恶化。净化食物链必须从源头抓起,让农民收益,让农业回归,让农民有尊严,将传统农业提升为健康和谐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中华"大健康"计划,用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安全的食物、中医药保健和养生、现代医学体系等四道防线保障国民健康,提高家庭幸福指数,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和谐。  相似文献   
646.
采用干土法和湿土法对桂林红黏土特性进行了击实试验研究,从桂林红黏土失水程度对结合水膜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备样方法对桂林红黏土最优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导致不同试验结果的原因。结果表明:桂林红黏土凝胶胶结结构中双电层失水多少与土样制备方法有关,不同备样方法对桂林红黏土的最优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影响显著。该研究可为红黏土工程实践和土工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7.
上海市春季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估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崔虎雄 《环境科学》2013,34(12):4529-4534
利用在线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GC-FID)监测系统对上海市市区和郊区的5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C2~C12)进行了自动连续监测,结合最大臭氧生成潜势量(ΦOFP)和气溶胶生成系数(FAC)对上海市春季市区和郊区的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潜势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上海市春季市区VOCs体积分数为33.9×10-9,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4.7×10-9、9.3×10-9和7.7×10-9;郊区VOCs体积分数水平为20.2×10-9,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的体积分数分别为:4.3×10-9、1.8×10-9和13.9×10-9;用最大臭氧生成潜势量(ΦOFP)对春季市区和郊区ΦOFP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上海市春季市区和郊区VOCs各组分的ΦOFP分别为247.6μg·m-3和422.9μg·m-3,市区VOCs的ΦOFP为郊区的0.58倍;市区烷烃和烯烃的ΦOFP分别为郊区的2.2和2.1倍,而市区芳香烃的ΦOFP却仅为郊区的0.34倍;此外,利用气溶胶生成系数(FAC)对上海市春季市区和郊区SOA的生成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市区和郊区的SOA生成潜势量分别为2.04μg·m-3和4.04μg·m-3,其中市区烷烃和芳香烃的SOA生成量分别占总SOA生成潜势的13.2%和86.8%,郊区烷烃和芳香烃的SOA生成量分别占总SOA生成潜势2.7%和97.3%;说明上海郊区SOA生成潜势量为市区的2倍,SOA生成贡献较大的前体物主要为芳香烃和高碳烷烃.  相似文献   
648.
流失的水土是污染物的重要载体,为了估算随水土流失的沙土中可解吸态磷对上覆水体的影响,采用平衡解吸法研究了沙土不同粒级微团聚体可解吸态磷的释放通量.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沙土微团体吸附态磷的解吸比例为黏粒(0.21)<粉粒(0.29)<细砂(0.60)<粗砂(0.96).主要原因有二:细粒级中腐殖质含量显著高于粗粒级;细粒级中有机质是通过可溶有机质与黏土矿物相互结合形成复合体而富集(黏粒和粉粒级微团聚体的稳结态腐殖质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粒级).磷在稳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所形成的团聚体结构中引起的团聚体结构不可逆形变是导致黏粒级(解吸比例Dr =0.21,解吸迟滞性指数TⅡ=0.47)和粉粒级(Dr=0.29,TⅡ=0.45)微团聚体磷的解吸比例降低,解吸迟滞性指数增大的根本原因.沙土黏粒和粉粒级微团聚体携载的可解吸态磷对上覆水体的释放通量可分别按(99.52±3.54) mg·kg-和(72.48±2.62) mg·kg-1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649.
常通过对藻类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甄别水体的营养状态。实验以小球藻(Chlorella sp.)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对象,研究它们在不同磷浓度下藻细胞480 nm和665 nm吸光度的比值(OD480/665)、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m)、碱性磷酸酶活性(APA)等的响应及其作为营养状态指标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磷浓度与小球藻OD480/665负相关;而铜绿微囊藻OD480/665值与磷浓度相关性不明显。P缺乏能导致小球藻和微囊藻F v/Fm降低。小球藻产生的APA与培养基中磷含量负相关,而铜绿微囊藻产生碱性磷酸酶的量与培养基中磷含量关系并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OD480/665、Fv/Fm、APA可以反映小球藻磷限制情况,不能反映铜绿微囊藻磷限制情况;藻类生理生化指标对磷的响应与种类有关,用来指示营养限制情况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650.
温州市黑臭河道河岸土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的对城市黑臭河道河岸带进行改造,选取温州市典型黑臭河道河岸土作为试验土壤,研究了河岸带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并分别采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拟合,计算出土壤样品的X_m、K值和K、b值等,分析了pH,粘粒、有机质.有效磷等对磷吸附作用的影响,探讨了河岸带土壤对地表径流磷的截留阻控能力,提出了若干改造城市河岸带的建议。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的磷吸附状况能很好地拟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运用模型推算出了供试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在226.8~390.6 mg/kg;pH值与最大缓冲容量(MBC)、吸附强度因子K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因此提高pH值.并不能增加土壤对磷的贮存能力;物理粘粒含量跟最大缓冲容量(MBC)、吸附强度因子K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而最大吸附量X_m与土壤样品的物理性质相关性并不好,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