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10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598篇
基础理论   167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细水雾抑制熄灭室内火灾的有效性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改变实验条件,研究室内不同种类固体可燃物,处于不同的位置时,细水雾的灭火有效性。研究发现:当火源位于细水雾的作用范围内时,灭火时间较短,灭火性能较高;当火源位于细水雾的防护区域之外时,灭火有效性显著降低。增加细水雾的流量可以减少灭火时间。但是对一定功率的火源,存在临界流量,超过了临界流量,再增加细水雾的流量,并不能有效减少灭火时间,因此设计细水雾灭火系统时,应当优化上述影响因素,达到最佳的灭火性能。  相似文献   
62.
在标准受限空间中,通过热态灭火实验对比分析了纯水细水雾和含氯化钴添加剂细水雾在不同添加荆浓度、工作压力下对煤油火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含有氯化钴的细水雾比纯水细水雾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而细水雾的灭火时间并不是随着氯化钴的浓度变化而呈线性变化的,而是存在着一个最佳灭火浓度.实验表明:浓度为1.75%时的灭火效果最好.系统的工作压力也对细水雾的灭火性能有影响,在较高的工作压力下,细水雾的平均灭火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63.
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性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严重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鉴于此,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了广大教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重视备课,提升备课质量;讲课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精于设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四方面就此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一些有益参考,真正实现新课改。  相似文献   
64.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层次性,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得以提升。本文结合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65.
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技能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枯燥,教学效果也不好。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通过"运动技能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让体育游戏和技术技能学习两者结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6.
通过执行《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试行)》和《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从检验实际出发,总结了含硫介质在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的要点和方法,提高了检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7.
红壤中稀土元素的有效性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母质来源的红壤剖面层中稀土元素结构形态的变化以及可溶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红壤中稀土元素的有效性较其他类型土壤为高,稀土 的有效性主要与土壤中粘土矿物及有 机质等组分对稀土的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68.
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有机配体,是控制水体中重金属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该文分析了DOM的组成、分子结构特征及其成分鉴别、分离常用的方法,总结了DOM与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从DOM分子量和三元配合物的形成探讨了DOM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作用机理。文章指出金属元素-DOM-藻类的三元配合物的模型能较好地弥补现有的二元模型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解释。在探讨DOM影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作用机理时,区分不同分子量、不同组分的DOM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河南省武陟县大田土壤重金属Cr、Cd、Pb、As、Cu、Se、Ni和Co的形态分布和生态风险情况,在该区域采集了12个表层土壤(0~20cm)样品,采用修正的BCR连续提取法进行形态分析,探讨其生物有效性,并采用Hakanson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差异很大,其中,Cr、As、Ni和Co均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分别占其总量的66.6%、61.4%、50.7%和41.8%;Cu和Se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分别占其总量的43.8%和67.8%;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占总量的61.1%;Cd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占总量的53.3%.生物有效性分析表明,Cd的可利用态K1为0.933,生物有效性是最大的,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性较大,其次是Pb和Co;Cu和Se在土壤环境发生变化时,很容易再次释放到外界环境中;Cr、As和Ni不易被外界生物利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为参比值时,Cr、Cd、Pb、As、Cu和Ni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均为轻微,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微等级.  相似文献   
70.
广东某铀废石堆周边土壤中铀污染特征及其环境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U)矿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铀废石。通常认为其放射性核素含量低,大多沿山谷露天自然堆放,一般不对堆场做防渗漏处置,对铀废石可能产生的潜在环境影响尚未引起重视。以广东某花岗岩型铀矿山的一个废石堆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废石堆上、下游方向分别采集了2条(即BP1和BP2,视作背景土壤,距离废石堆的距离分别为10和20 m)和3条土壤剖面(即WP1、WP2和WP3,视作潜在U污染土壤,距离废石堆的距离分别为50、100和180 m)。通过对剖面间U分布特征的对比,定量估算了受污染土壤中外源U的输入通量;结合逐级化学提取技术,分析了U在土壤剖面的赋存形态及其环境有效性。结果表明:1)铀废石堆对周边土壤产生了显著的放射性污染,废石堆下游方向由近及远的3条U污染剖面(WP1、WP2和WP3)中U平均质量分数比背景剖面分别富集了634.6、10和3.7倍,其外源U的平均输入通量分别为4840.36、86.72和20.46μg·g-1。距污染源(废石堆)愈近,土壤中外源U的输入通量愈大;2)在近源区,大量的外源U优先在土壤表层聚集,随着远离污染源,逐渐转变为优先在剖面的深部淀积;3)与U 污染剖面相比,背景剖面(BP2)的惰性态 U(晶质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所占比例最大,活性态 U(可交换态(包括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所占比例最小,说明U污染土壤的外源U输入更倾向于对活性态U的贡献,这是对植物影响最直接的部分。另外,距污染源由近及远,U污染土壤中活性态U所占比例增大,潜在活性态U(有机质结合态+无定形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所占比例降低;4)3条U污染剖面中,平均90%以上的U(活性态和潜在活性态)对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因此,铀废石堆对周边环境产生的风险应得到充分重视。本研究为开展铀矿冶地域的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壤修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