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2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500篇
安全科学   365篇
废物处理   116篇
环保管理   153篇
综合类   1552篇
基础理论   335篇
污染及防治   156篇
评价与监测   109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的循环经济模式,克服了传统经济模式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从根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循环经济观念越来越被理解和接受,并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2.
铜山口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水-岩反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山口铜(钼)矿床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境内,是一典型的矽卡岩-斑岩复合型矿床。通过对其流体包裹体的系统研究,确定了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的成分及温压条件,并结合矿床学研究,将成矿过程分解为两个平行的成矿阶段,即矽卡岩型矿化阶段和斑岩型矿化阶段。根据Johson和Reed等人建立的水 岩反应模型,对本矿床成矿流体与围岩反应并析出金属沉淀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其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3.
下汪家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期后热液,断裂和岩浆岩是两大重要的成矿条件。控矿构造为北北东向断裂。成矿流体和主要矿质均源于地球深部,以上地幔或壳幔混合带为主,与燕山晚期富碱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下汪家铜多金属矿床成因上的分析,对该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65.
一滴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鱼鳞中Ca.Mg.Cu.Zn.Mn.F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以活鱼之鱼鳞作为活性载体,一滴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Ca.Mg.Cu.Zn.Mn.Fe六种元素的方法。该法样品及试剂用量少,简便快速干扰少,结果可靠,适用于活性载体的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66.
67.
目前农业用水量占我国总用水量的2/3左右,但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节水潜.79十分巨大。所以今年的“节水中国行”主题定为“农业节水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8.
巴布亚新几内亚波格拉(Porgera)斑岩铜—金矿床的侵入杂岩岩石类型为碱性玄武岩→夏威夷岩(粗面玄武岩)→橄榄粗安岩套。微量元素总体特征是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a)和高场强元素(HFSE)(Zr、Nb、Th)。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显示宽的Th、Nb、U峰和Ti、H f、Y的谷。该矿床夏威夷岩和橄榄粗安岩是一套板内富Nb碱性玄武岩系列,属于大陆O IB碱性侵入岩,而不是洋岛OIB系列,与地幔柱活动相关。波格拉侵入杂岩形成于弧—陆碰撞环境,为新生代主动大陆边缘板内碱性玄武岩的典型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69.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环氧氯丙烷交联、醚化.合成醚化淀粉3-氯-2-羟基丙烯基交联淀粉。在碱性条件下.醚化淀粉进一步通过胺化反应.制备出对重金属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的氨基淀粉。对氨基淀粉的合成工艺及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加.吸附量增加:在相同pH时,随着溶液中铜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增加,但吸附速率降低:铜在固液相中的分配比降低。  相似文献   
70.
选择上自太行山下至黄河故道的一个具有不同地貌类型的典型区域,研究了土壤中6种对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有效含量与地貌变化的关系。本水溶态硼随地形下降而含量增加,易还原态锰含量与地形高低呈一致变化,钼含量以山地及低地最低,锌含量多偏低,铜在不同地貌土壤中的含量均在中等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