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2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33篇
安全科学   27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50篇
综合类   1249篇
基础理论   159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114篇
社会与环境   125篇
灾害及防治   14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1.
南盘江流域近30年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盘江流域22个水文站、雨量站31 a(1979~2009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研究指标,以11~3月为研究时段,统计近30 a来5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站次,分析南盘江流域季节性干旱特征;以11~3月5个月时间尺度的SPI多年平均值为指标,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南盘江流域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从年际上看,SPI总体上30 a来(1980~2009年)呈下降趋势,气象干旱加剧;从年代际上看,1995年以后气象干旱程度有加剧趋势;(2)南盘江流域各个地区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旱情总体上由南向北递增,东北部各站点11~3月的降水占全年的比例相对较小,流域内东北部干旱最严重;(3)南盘江流域冬春连旱较严重,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为防旱、抗旱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  相似文献   
412.
一种新的汛期降水集中期划分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汛期降水集中期是近期气象学者提出的表征汛期气候的一种新的特征量,它在气候研究中体现了较好的灵活性、客观性,通过对其分析,可为汛期气候的诊断和预测提供依据。但现在普遍使用的降水集中期在计算方法和时间长度上存在缺陷,特别是运用到时间跨度较长时段的气候分析时,特征量表征作用就有所缺失,而且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为更好地使用降水集中期这一特征量,提出了以15天作为时长,用滑动统计来划定汛期降水集中期的新方法,并运用统计方法、天气气候学方法进行了论证,同时在长江下游主雨季降水集中期分析和金华地区汛期分析两个实例中进行了应用检验。结果表明,汛期降水集中期新方法划定的特征量与汛期降水总量存在时间上的相对独立性和总趋势上的显著相关性,且在汛期气候极端灾害事件上有较强的描述能力。因此认为,15天滑动统计新方法划定的汛期降水集中期使用便捷,天气气候意义明确,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客观有效。  相似文献   
413.
砂土中土壤黏粒含量少,有机质含量低,大孔隙度较多,土壤水分容易渗漏,易造成水资源浪费。中国秸秆资源丰富,利用作物秸秆生产的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的持水特性。为探究玉米秸秆制备的生物炭施入砂土中对土壤孔隙和持水性的影响,将玉米秸秆生物炭和供试土壤分别按照0、1%、2%、3%、4%、6%、8%和10%的质量比(以干质量计)均匀混合,设置了8个生物炭施用量处理,分别记为CK、1BC、2BC、3BC、4BC、6BC、8BC和10BC,每个处理3次重复。利用比重法测定土粒密度,离心机法测定水分特征曲线,并计算土壤持水性和孔隙度。结果表明,土粒密度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10BC处理中土粒密度降到2.53 g·cm–3,相比CK降低了5.6%;在2BC处理中,≥50μm的土壤通气孔隙减少,<20μm和20—50μm的孔隙显著增加;其他处理的孔隙分布与CK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田间持水量、萎蔫含水量和有效含水量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增加,2BC、3BC、4BC、6BC、8BC和10BC分别使土壤田间持水量增加了14%、26%、39%、59%、83%和103%;与CK相比,2BC...  相似文献   
414.
BP神经网络在降水酸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南昌市城市大气中SO2、NOX、TSP等浓度数据及降尘数据建立了BP神经网络的降雨酸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不仅能较好地反映致酸因素与降水酸度的相互关系,而且预测精度也高于多元回归等模型。  相似文献   
415.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城镇化进程得到全面推进。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因此就会形成人员密集场所。此类场所每天的人流量很大,其中的一些设施设备也是超负荷运转,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因此为了充分保障这些场所内人员的安全,相关责任人必须做好场所日常的消防管理工作,接受全面的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确保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文章通过大量的调查实践,找出了现阶段人员密集场所出现火灾事故的原因,并且重点分析其在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后期的安全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16.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的降水分布日趋复杂,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为满足防灾减灾与水资源管理的数据支撑需求,基于长江上游重庆段近20 a降水数据,利用线性回归、M-K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探究降水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近20 a重庆市年降水量在875.6—1348.2 mm。时间上,春、秋两季呈明显增多的趋势,其中3月最显著。降水在14 a时间尺度的周期过程线中波动最强,是第一主周期。空间分布上,呈西低东高的特点,在渝西和长江河谷地区降水相对偏少,主要受重庆地形的影响;渝西和渝东北地区秋季降水显著增多。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旱涝灾害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可为植被修复与生态廊道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17.
蒋衡 《中国环境监测》2024,40(3):247-252
为了解上海黄浦江特定段水域放射性核素U、Th、226Ra、210Po、210Pb含量等信息,根据黄浦江特定段水域及其支流分布情况,使用三点采样法布设15个采样点,共采集15个样品,优化了样品的处理及测定方法,评价了特定段水域放射性核素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汛期放射性核素的测量值高于枯水期,U、Th、226Ra、210Po、210Pb的测量值范围分别为0.73~1.05 μg/L、0.32~0.57 μg/L、0.67×10-2~0.95×10-2 Bq/L、0.17×10-2~0.37×10-2 Bq/L、0.95×10-2~1.31×10-2Bq/L,年待积有效剂量约为0.012 5mSv,该剂量远小于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418.
基于2018—2019年常州市主城区14个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点位的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细颗粒物( PM2. 5 )监测数据以及36个气象自动站的降水量监测数据,对常州主城区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降水导致的湿清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9年常州市主城区PM2. 5质量浓度较20...  相似文献   
419.
卧龙降水稳定同位素与季风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2003-07~2004-07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对逐次降水事件进行采样,分析了降水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与降水量、气温和风向风速等气象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4~8月降水的过量氘(d-excess)值为(8.4±7.4)‰,降水由东亚季风带来的大洋水汽主导;9~10月降水的d-excess值为(-7.4±12.5)‰,降水由南亚季风带来的经过强烈分馏作用的大洋水汽主导;11月~次年3月降水的d-excess值为(12.5±12.1)‰,降水由本地蒸发水汽以及西风环流带来的内陆蒸发水汽主导.季风期降水的δD和δ18O具降水量效应(r分别为-0.389、-0.380,P<0.05),次一级是气温影响(P≤0.10).季风期降水的δD、δ18O与南风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54、-0.390,P<0.05),表明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比率对水汽来源与运输过程指示性很强,特别是南亚季风的暴发带来了稳定同位素比率和d-excess值都极低的降水.  相似文献   
420.
选择采样期不同降雨天数的碱片,测定余边的硫酸盐化速率含量,其结果为:采样期全月无雨时,余边上的硫酸盐均未检出;半月以上至全月有雨时检出率为100%,检出量占样品量的2.70~15.95%。经扩散试验,查清了余边上的硫酸盐主要是有效面积上采集的样品的扩散,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