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0篇
  免费   786篇
  国内免费   3143篇
安全科学   454篇
废物处理   312篇
环保管理   501篇
综合类   7091篇
基础理论   1270篇
污染及防治   1410篇
评价与监测   425篇
社会与环境   88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499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310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504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469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475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132.
超临界水处理有机废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临界水处理废物以通过添加氧化剂的超临界水氧化和不加氧化剂的超临界水萃取两种方式实现,超临界水氧化应用较多,与其它废物处理技术相比有显著优点。本文总结了超临界水氧化流程和反应机理,评述了添加剂,温度,压力及停留时间,催化剂等对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影响,同时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和超临界水萃取的最新应用研究状况及尚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3.
本对唐山市陡河水质进行了调查,查明了三氮盐对陡河水质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34.
用“成型焦”,“冶金焦”进行活化,脱硫脱氮试验,再生试验,整 个过程不用水,所选用的吸附材料比表面积大,脱硫效果好,可再生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35.
同时脱硫脱氮处理是我国烟气治理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岑超平 《环境保护》2001,(12):17-17,21
本文通过我国空气污染状况、国外烟气净化处理状况及发展趋势、国内烟气处理状况以及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方法及其特点的论述,提出同时脱硫脱氮净化处理是我国烟气治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6.
入冬水生高等植物的衰亡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上海市郊河流水体中有很高的氮、磷和有机负菏,由于受水生高等植物生灭的影响,初春河流中的氮、磷和有机负菏明显高于上一年的初冬,河流中的水生高等植物能大量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抑制藻类生长,净化水质;但其植株残体在水中的腐解,又会重新释出营养元素,造成对水体的二次污染。在冬季,随着水生高等植物的大量死亡这种污染更加明显,应加强对水生高等植物的利用,尝试建立既能净化水质,又有创造经济效益的生态工程模式,使市郊受污水体得到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37.
用滚筒焚烧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水金  丁园 《福建环境》2003,20(4):54-56
论述了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新工艺——滚筒焚烧处理工艺形成过程,并获得了处理江西德兴市异VC钠有限公司生产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CODcr40—50万mg/L)的工艺参数和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38.
139.
《环境保护》2005,(9):78-7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局:你局《关于工业企业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性质认定的请示》(新环办字[2005]147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相似文献   
140.
仅以IPF 颗粒物 水溶液的相互作用为例 ,对混凝研究中二界面过程化学领域的进展加以介绍 .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预制的聚合铝在混凝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形态稳定性 ,而传统混凝剂则强烈地受溶液化学过程 ,尤其是溶液pH值的影响 .混凝剂水解聚合形态倾向于在颗粒物表面吸附沉积 ,而直接引发混凝作用 .单体形态则通过转化为聚合、沉淀形态起混凝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