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7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1483篇
安全科学   232篇
废物处理   190篇
环保管理   295篇
综合类   3636篇
基础理论   656篇
污染及防治   689篇
评价与监测   248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凋落叶作为森林凋落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溶出的大量有机质也是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森林凋落叶溶出DOM对PAHs增溶作用的影响有利于合理预测及评价森林土壤中PAHs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本研究采集了南亚热带常绿阔叶人工林的4种常见树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的新近凋落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其DOM含量、组成与性质,对比分析了不同凋落叶DOM对菲的増溶作用及其与DOM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种凋落叶的可溶性有机碳(DOC)质量分数在C 11.61~36.25 mg·g-1之间,其中尾叶桉的含量最大,湿地松最小。尾叶桉和木荷DOM的主要组分是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酚(SP),两者总C量占DOC的比例超过47%,而大叶相思和湿地松中SS和SP两者总量所占比例均低于30%。另外,4种凋落叶DOM的质量分数(以C计)与其电导率的线性关系图中有明显转折点,说明它们均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凋落叶DOM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之上对菲具有不同程度的増溶作用,其与菲的结合系数(logKDOC)的大小顺序为尾叶桉(3.05 L·kg-1)>木荷(3.02 L·kg-1)>大叶相思(2.79 L·kg-1)>湿地松(2.54 L·kg-1),这表明尾叶桉和木荷DOM的增溶作用明显高于大叶相思和湿地松DOM。经分析表明,logKDOC与各DOM在254、280 nm处的特征紫外吸光度值(SUV-A254、SUV-A280)及其SS、SP的相对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A240/A420、A254/A400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DOM的芳香化程度越高,分子量越大, SS与SP所占比例越高,其对菲的増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72.
生物炭对土壤水肥热效应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野外大田小区试验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为供试作物,通过在土壤中施加不同含量生物炭(Biochar)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含水率、有机碳、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温度的影响,从而寻求一个较为合适的施用量,为生物炭在内蒙古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共设5个处理,3个重复:不施加生物炭(CK),生物炭使用量分别为10 t·hm^-2(A),20 t·hm^-2(B),40 t·hm^-2(C),60 t·hm^-2(D),在各生育期取土样测定土壤含水率、有机碳、速效养分含量,并在各生育期连续3天测定土壤地表温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含水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施炭量为40 t·hm^-2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增幅最明显,0~10 cm土层各生育期土壤含水率较对照组最大增幅分别为20.8%、13.7%、21.8%,10~20 cm土层各生育期土壤含水率较对照组最大增幅分别为33.9%、17.1%、21.3%;不同处理下土壤温度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生育期各处理土壤地表温度较对照组最大增幅分别为58.1%、31.3%、55.8%;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番茄各生育期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对照组最大增幅分别为80.9%、62.7%、63.9%;不同处理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均大于对照组,各生育期各处理土壤碱解氮较对照组最大增幅分别为92.7%、45.7%、106.5%,速效磷最大增幅分别为120.1%、39.3%、250.4%,速效钾最大增幅分别为86.2%、118.5%、203.4%。综上所述,生物炭对于砂壤土具有保水、保肥、保温的特性,对于提高土壤水肥利用效率,增加土壤有机碳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试验验证40 t·hm^-2的施?  相似文献   
973.
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气(气相)-粒(颗粒相)分配是影响POPs在大气中分布、迁移和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POPs的气-粒分配特征有助于提高POPs环境归趋预测的准确性,对区域范围内的大气POPs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两种经典的POPs气-粒分配理论及模型,总结了有关大气中几类典型POPs在气相和颗粒相中的分配特征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不同种类POPs气-粒分配的一些差异性特征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大气中新型POPs气-粒分配特征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4.
梁钪  牛宇敏  刘景富 《环境化学》2014,(10):1681-1685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法同时测定污水中14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OPEs)的分析方法.样品采集后,经GF/C膜过滤,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进样分析.以BEH 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乙腈和水混合液为流动相(0.2 mL min-1)梯度洗脱,15 min内可完成14种OPEs的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质谱测定.在加标浓度为1.0μg·L-1时,14种OPEs在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中的回收率分别为52.1%—119%、43.6%—11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2%—16.2%、0.4%—9.2%,方法的检出限(LOD)在0.3—6.0 ng·L-1间.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满足同时对污水样品中的14种OPEs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5.
The complex capac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c matters (OMs) for Cu was quantitatively studi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using different adsorbents prepared from the sediment in Taihu Lake. The free Cu was measured with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 and complex capacity was calculated using a conditional formation constant model.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complex capacity was 0.048 mmol·g-1, 0.009 and 0.005 mmol.g-1for raw sediment, sediment without DOM, sediment without insoluble organic matters but with DOM and sediment without OM. Insoluble organic matter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sorption of Cu in sediment and it can adsorb most Cu from water column. In the solution, Cu mainly existed as a complex with DOM and the DOM-Cu complexation capacity was 327.87 mg. g-1. The change of TOC and pH indicated ion-exchang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ree Cu and DOM. When the Cu concentration in the experiment reached the complex capacity of DOM, precipitation was the major mechanism to remove Cu from water phase, which was observed from UV absorbance change of DOM, that is, its aromaticity increased while molecular weight decreased. The desorption result indi- cated that DOM was more capable of desorbing Cu from adsorbents without OM than adsorbent with OM. The desorbed quantity with DOM was 1.65, 1.78 and 2.2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with water for adsorbents without OM, raw adsorbents (sediment) and adsorbents without DOM.  相似文献   
976.
采用以页岩陶粒为载体的曝气生物滤池(BAF)为反应器,研究了BAF运行中总有机碳和NH4 -N浓度沿滤层变化的规律,以及对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进行污水深度处理时,在BAF前段TOC的去除率占滤池总去除率的72.3%~100%;NH4 -N的去除率占滤池总去除率的91.8%~100%.碳化与硝化作用并存于BAF中,硝化作用随滤层加深而加强.水质和BAF滤料的结构特点是影响碳化与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7.
工业废水对洹河有机污染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烨  杨卫芳  阎波  李劲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4):204-206,219
采用适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利用GC/MS对洹河水及焦化厂、染料厂废水进行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确定了工业废水对洹河造成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合物,从而为企业污水的处理和洹河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8.
979.
利用溶剂热合成法合成了氨基修饰的Fe/Cu-MOF-NH2,分别采用XRD、SEM、N2吸附-脱附、UV-vis、EA等检测方法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将其用于RhB的光催化降解,考察了 RhB的初始质量浓度、催化剂质量浓度和pH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的引入显著提升了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性能;在合成Fe/Cu-MO...  相似文献   
980.
全球变暖下土壤有机碳储存的变化是土壤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选择了3种太湖地区代表性水稻土的表层土壤,分别进行20℃和25℃的室内恒温培养,监测培养过程中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变化动态,试图了解这些土壤的有机碳分解过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这些土壤培养中总有机碳变化可以用一级衰变动力学方程或对数衰减方程描述,但动力学特征依培养温度的不同而异.升温大大促进了铁渗水耕人为土和潜育水耕人为土中有机碳的分解与呼吸损失,而铁聚水耕人为土没有显著变化.供试土壤总有机碳损失的Q10系数分别为:潜育水耕人为土(11.1~14.1)>铁渗水耕人为土(4.4~6.4)>铁聚水耕人为土(0.63~0.73).这一方面说明温度敏感性在同一地带的不同土壤间的差异超过文献上报道的不同气候带的差异,但另一方面揭示了水稻土可能是一类对全球升温敏感响应的人为土.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的碳的变化还提示不同温度培养下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可能改变,因而影响到土壤有机碳库的生物有效性在温度条件下的变化.可以认为,土壤升温下有机碳的变化不但与土壤有机碳的性质有关,而且与土壤性质控制下的生物条件的改变有关.故土壤升温下有机碳的损失不仅仅是温度对分解过程的反应速度的影响.当然,对于不同土壤间的这种差异还需从有机碳-土壤环境-土壤生物的相互关系上做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