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5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1345篇
安全科学   230篇
废物处理   184篇
环保管理   289篇
综合类   3413篇
基础理论   674篇
污染及防治   612篇
评价与监测   248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随着我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餐饮源逐渐成为城市大气非甲烷碳氢(NMHCs)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深入研究餐饮源NMHCs的排放特征是餐饮业科学减排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采集了深圳市6类典型餐馆(西式快餐、茶餐厅、职工食堂、湘菜馆、浙菜馆和家常菜馆)排放的NMHCs,并分析了其相应的排放特征、排放因子(EF)、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结果显示,6类餐馆排放NMHCs中,茶餐厅、家常菜馆和浙菜馆排放的烷烃浓度最高,而西式快餐和职工食堂排放的烯烃浓度最高,湘菜馆油烟中烷烃和烯烃浓度相近.采用灶台数及用油量作为EF的核算基准,结果显示西式快餐和职工食堂的EF较高.餐饮排放的NMCHs中乙烯、丙烯、1,3-丁二烯、间/对二甲苯、甲苯及癸烷的OFP最高,而环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和正癸烷则具有较高的SOA生成潜势.此外,甲苯和苯不仅具有高的O3生成潜势,还对SOA的生成有明显贡献,是油烟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972.
潮白河再生水生态补给河道区浅层地下水氮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再生水与天然地下水水质存在差异,利用再生水生态补给河道区可能会带来环境风险.引温济潮工程已运行10余年,为研究再生水长期河道入渗下不同位置地下水氮组分的演化特征与机制,收集近11年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监测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将地表水划分为不同区域后选择典型地下水监测点分析氮组分的演化差异,并利用Cl-计算混合比得出地下水中目标成分的计算浓度,初步推测地表水入渗后发生的氮转化,并选取DO、TOC、底泥、水文地质条件等环境指标分析证明.结果表明:①地表水明显分为3组,包括减河、土坝以北潮白河段、土坝以南潮白河段,各组间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影响水质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再生水的氮、磷含量及水体流态.②再生水入渗过程中,包气带或黏土层较厚有利于氮的去除,减河和土坝以北潮白河段地表水中的NO3--N流经包气带时通过反硝化与同化作用衰减,NH4+-N通过吸附与硝化作用得以去除,入渗后未引起地下水中的氮浓度明显增加.③而土坝以南潮白河段,河道补水后翌年地下水位抬升并趋于稳定,长期地表水入渗使底泥的氮和有机质含量升高,使得该断面于2013年后达到适宜的碳氮比而发生有机氮矿化作用,由于包气带较薄,生成的NH4+-N较少吸附于土壤介质中,易随水流入渗而引起地下水中ρ(NH4+-N)升高.研究显示,再生水入渗过程中,包气带或黏土层较厚可有效去除氮组分,但部分地区包气带较薄且发生有机氮矿化作用会增加地下水的氮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73.
974.
975.
976.
为掌握不同涂料类型废气之间的排放差异,基于溶剂型、水性、溶剂型辐射固化(ultra-violet,UV)、水性UV和粉末等不同涂料类型,选取典型家具制造企业进行废气采样,对比研究不同涂料类型废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排放浓度和组分差异,并对不同涂料类型废气的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potential,SOAF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溶剂型涂料废气的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TVOC)浓度、OFP和SOAFP均高于水性、溶剂型UV、水性UV和粉末涂料废气.不同涂料类型有组织废气VOCs浓度水平和组成差异较大.溶剂型涂料和溶剂型UV涂料废气以芳香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xygenat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OVOCs)为主,芳香烃的占比分别为41.91%~60.67%和42.51%~43.00%,OVOCs的占比分别为24.75%~41.29%和41.34%~43.21%.水性涂料、水性UV涂料和粉末涂料废气中VOCs占比最高的是OVOCs,占比分别为54.02%~62.10%、55.23%~64.81%和42.98%~46.45%.溶剂型涂料废气的主要组分为苯乙烯(14.68%),水性涂料废气的主要组分为甲缩醛(14.61%),溶剂型UV涂料和水性UV涂料废气的主要组分均为乙酸丁酯(15.36%和20.56%),粉末涂料废气的主要组分是3-乙氧基丙酸乙酯(20.19%).芳香烃对溶剂型涂料和溶剂型UV涂料废气的OFP贡献最大,分别为79.84%和80.32%.水性涂料和水性UV涂料废气OFP的主要贡献者是芳香烃(51.48%和36.71%)和OVOCs(42.30%和41.03%).芳香烃(43.46%)、OVOCs(28.06%)和烯烃(25.24%)是粉末涂料OFP的主要贡献者.芳香烃是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溶剂型UV涂料、水性UV涂料和粉末涂料废气SOAFP的绝对贡献者,占比均超过99%.  相似文献   
977.
为阐明施肥通过增加植物同化能力,是否可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为目的,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黑麦草生长农田DOC及DON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施氮或施磷,均能提高黑麦草冠层和根系生物量,且施氮水平与黑麦草冠层和根系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磷对土壤DOC含量影响相对较小;土壤DOC含量随施氮水平增加呈现减少趋势,0~20 cm土层土壤DOC含量下降幅度最高达25.9%;施氮后不同土层土壤DON含量及累积量增加,0~100 cm土层DON累积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施磷时0~60 cm土层土壤DON含量较不施肥对照减少,但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高量无机氮肥投入可增加该区植物产量及土壤DON,但不利于土壤DOC累积,说明氮肥投入对改善该地区土壤供氮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78.
重金属污染的稻田土中总有机碳和颗粒态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广东大宝山矿区横石河下游受重金属污染的水稻田采集6个土壤剖面样品,研究了土壤中总有机碳(TOC)、颗粒态有机碳(POC)和POC/TOC比率的垂直分布特征,并探讨不同污染程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采样点相比,在重度污染的各土层中,TOC含量显著下降,其垂直分布有显著改变.POC含量在不同土层间的变化与TOC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但差异更显著.重金属污染会影响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在土壤剖面上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分配比例,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可利用性.中度重金属污染使POC含量显著增高,土壤有机碳变得易于分解和损失;重度污染使TOC含量显著降低,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和积累.不同重金属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不同,Pb表现出与Cu、Cd的拮抗作用,Pb使有机碳稳定性增加;而Cu和Cd则相反.但多种重金属联合效应使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79.
有机黏土对污染土中HCH的固定及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温室条件下,利用黑麦草盆栽实验研究了有机黏土对污染土壤中六六六的吸附固定效果及其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有机黏土可以有效固定污染土中的六六六,降低其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减少六六六在黑麦草中的积累.与对照相比,添加1%~8%有机黏土可固定土壤中50.4%~78.5%的六六六,当添加比例为8%时,黑麦草地上部分和根系中六六六的含量分别降低了53.9%~87.6%和37.4%~56.6%,各种处理的效果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P < 0.05).添加1%~4%有机黏土,能有效促进黑麦草茎叶部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980.
南京大气PM2.5中碳组分观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南京地区大气细颗粒物及化学成分在灰霾期间的污染水平及可能来源,于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采集PM2.5样品,并测定了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并考察了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季节变化特征,比较分析了南京地区灰霾与非灰霾期间含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结果显示,南京大气中PM2.5、OC和EC浓度变化范围分别是12.1~287.1,2.6~47.0和1.0~33.6mg/m3,其中夏季PM2.5(109.6mg/m3)和OC(20.8mg/m3)的值在四个季度中最高,呈现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的季节变化特征;EC则具有秋季>春季>冬季>夏季的季节变化特征. 霾日的OC、EC、总碳含量(TC)浓度及OC与EC比值分别是非霾日的2.0、1.8、1.9和1.7倍.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具有丰富水汽和污染物的混合气团最易使南京产生霾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