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1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对河水样品中的丁基锡化合物进行富集后直接用气相色谱分离测定.实验中应用了涂层性质和厚度各不相同的商品纤维,也应用了自制的吸附纤维,将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涂层萃取各丁基锡化合物的灵敏度及重现性均是最好的.将依此为基础建立的SPME-GC-FPD方法用于河水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方法非常灵敏和快速.  相似文献   
62.
有机锡类化合物对环境生态和人类有很强内分泌毒性.其主要来源包括有机锡产品的生产和消耗、生物和化学甲基化效应.当前饮用水日益受到有机锡污染的严重威胁,主要原因有水源水的有机锡污染、PVC管材稳定剂的渗出和管网生物甲基化作用.通过分析提出解决饮用水有机锡问题应从3方面考虑,一是采用紫外光解或化学氧化处理受污染水源水,破坏水中有机锡化合物并消除其毒性;二是加强PVC管材质量要求,尽量采用低毒管材;三是定期更换给水管段以减少管网中生物甲基化导致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63.
有机锡的生物富集作用与生物效应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作为船只防污漆有效成分的有机锡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港口、海洋中,而生物富集是其迁移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有机锡特别是毒性最强的三丁基锡化合物在一些生物体内的检出水平、富集系数以及可能对生物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64.
为了更好的提取对有机锡污染监测的有用信息,有必要将空间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到有机锡污染动态监测系统中。文章概述了GIS、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立中国沿海海洋有机锡污染监测体系中的空间数据挖掘系统结构框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65.
为探究三峡水库(TGR)动态水位下水环境中有机锡(OTs)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行为,构建了动态水位下OTs的IV级多介质逸度模型,对大气相、水相、沉积物相及鱼相中三丁基锡(TBT)和三苯基锡(TPT)浓度的动态分布进行了模拟,并依据实测值进行了验证,计算了TBT和TPT在各相间的迁移通量(N)和残留质量,探讨了其主要的迁移途径和归趋行为,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和模型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实测浓度与模拟浓度的吻合度较高,TGR水环境中OTs浓度受水位变化影响较大.TBT和TPT的N值随水位变化明显,呈现与水位涨落相反的变化趋势,与坝前水位、入库流量和降雨量的变化相关.平流输入输出、沉积物沉降、掩埋、再悬浮、水相降解和平流输入输出、鱼-水两相迁移是TBT和TPT的主要迁移过程,平流输出与降解是两者主要的损失途径.较大的沉积物输入净迁移通量(NN)表明沉积物相是TBT和TPT重要的储藏库,易在鱼相富集也是TPT的重要归宿.模拟期内TBT和TPT在沉积物相的残留质量最高,分别占总残留量的89%和84%,其在沉积物相、水相、鱼相及大气相的分配比例分别为89.17%、10.81%、0.04‰、0.19‰和83.81%、14.51%、1.68%、1.15×10-5‰.平流输入浓度(COW)和速率(GOW)对4个环境相TBT和TPT的敏感性系数(SC)>0.6,产生显著正影响,TBT和TPT模拟浓度的变异系数(CV)≤0.15,模型模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6.
环境中有机锡化合物形态分析方法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环境样品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分析技术。对有机锡样品的衍生技术进行了评价;系统介绍了检测有机锡化合物的气相色谱(GC)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技术以及超临界流体液相色谱(SFC)联用技术。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克雷伯氏菌在无机盐培养基和去离子水中对三苯基锡(TPhT)的降解性能,考察了不同时间TPhT降解率与各离子释放量的变化关系,为论证有机锡的微生物降解机理提供实验依据.5.0 g.L-1菌体处理120 h后,3.0 mg.L-1TPhT在无机盐培养基和去离子水体系中的降解率分别高达77.3%和60.9%.在TPhT降解过程中,TPhT会促进菌体离子的释放,加剧菌体的内陷并增加凋亡细胞的数量.TPhT的降解率与NH4+、Na+、PO34-、SO24-、NO2-的释放在0.0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Na+、NH4+、Ca2+的释放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式.XPS分析证明菌体降解TPhT 120 h前后细胞表面元素和基团没有发生改变,但TPhT则发生了转化.  相似文献   
68.
有机锡致海洋腹足类性畸变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锡作为防污损生物附着添加剂曾被大量使用,在极低浓度下就能诱发腹足类发生性畸变现象,严重危害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虽然三丁基锡已被国际海事组织全球禁用,但目前报道的环境有机锡污染仍然非常严重,而且其致毒机制一直众说纷纭。首先,简述了腹足类性畸变及其在世界各个海域有机锡污染监测中的应用,重点综述了有机锡致海洋腹足类性畸变分子机制的3种假说:脊椎动物类型的类固醇激素假说、神经肽假说以及视黄酸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假说,另外,结合快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了研究腹足类性畸变分子机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9.
有关内分泌干扰物三苯基锡(TPhT)生物降解的强化措施和降解机制的报道较少,TPhT降解过程中脱苯反应是同步还是逐步发生还不明确.为阐明这些问题,研究了吐温80对苏云金芽孢杆菌降解TPhT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吐温80能明显提高TPhT在水中的溶解度.苏云金芽孢杆菌和80 mg·L-1吐温80共同处理1 mg·L-1TPhT 2 d后,TPhT残余浓度降至48.4%.降解过程,吐温80可显著地减少细胞内Na+、NH+4和Mg2+向胞外的释放,增加对细胞外Cl-、PO3-4和K+的吸收.代谢产物分析表明,苯基锡的生物降解始于苯环裂解,而不是苯环和锡原子之间共价键的分裂.TPhT中各苯环的开环反应可以单独进行,亦可同步发生,进而生成二苯基锡、一苯基锡和无机锡.  相似文献   
70.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机锡化合物的应用现状及其危害,对国内外有机锡化合物检测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标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