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538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1019篇
基础理论   185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李军  陈邦林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948-950,961
利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和FACScan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检测了长江口北槽拦门沙河段14个站位的水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在量大浑浊带区域呈峰值变化,其分布变化受控于河口宏观动力过程,同时也受到固液界面过程的显著影响:FITC(异磕氰酸荧光素)染色分析表明。78%-96%的悬浮颗粒物的表面覆盖有生物有机质,其分布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972.
泔脚的厌氧消化处理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作者在泔脚厌氧消化处理方面的研究情况,作者通过新鲜泔脚的特性分析试验、脱水实验、最佳接种率,最佳含水率实验,最大有机负荷实验等一系列系统的实验。完成了工程小试,达到了实验目的,得到了一些对实际工程应用十分有用的数据。认为厌氧消化对泔脚的处理是生态上比较合理,经济上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73.
许宇翔 《环境科技》2005,18(Z1):15-16
通过测量南方酸性土壤中pH值、有机质、硝态氮及汞的含量变化,分析物质间变化关系,了解南方酸性土壤中重金属汞的污染状况,并针对南方酸性土壤的特性提出了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74.
厦门西港海域水质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DIN,DIP,COD和DO化学指标参数,分别 了1991-1996年厦门西港丰,平枯,3期水质的有机质污染和营养类型。根据西港水动力状况,分析了1995年西港水质在大小潮次,海水表层,底层有机质污染状况,通过盐度,,氨氮,浮游植物相关分析,阐述丰,平,枯3期海水质状况与陆源污染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西港Ⅰ区水质基本属于中度污染状态,Ⅱ区属于轻度,中度混合污染状态。丰、枯水期水质主要受点源污染及海  相似文献   
975.
磁混凝工艺处理市政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2个磁混凝站点进行了水质分析与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系统表征,考察了市政废水在磁混凝过程中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与DOM去除特征,分析了强化磁混凝过程关键作用.研究发现:磁混凝可显著去除浊度、悬浮态有机物和磷,2个站点TCOD和TP去除率分别为52.53%/76.78%和64.41%/81.59%.市政废水DOM组成复杂,内源性DOM占比较高,两个站点DOM种类相似,但B站点进水有机物含量略少,且芳香类DOM占比较低.磁混凝对DOM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主要去除高腐殖化程度、芳香性、聚合度、疏水性的大分子有机物,络氨酸类蛋白是主要的去除物质.B站点强化药剂的投加显著提升DOM和氨氮的去除效果,TOC和氨氮的去除率可达40.01%和36.08%,同时磷和TCOD的混凝效果也得到一定强化.本研究揭示了磁混凝过程污染物去除特征,促进了磁混凝过程的理解,为磁混凝在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976.
通过逐级去除辽河流域沉积物中有机质,水合铁、铝、锰氧化物,考察了沉积物中有机质和金属水合氧化物对)γ-666、p,p'-DDT的缺氧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γ-666、p,p'-DDT的缺氧生物降解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无外加碳源的原沉积物中准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20d~、0.009 d-1.外加碳源后,γ-666、p,p'-DDT在原沉积物中的准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71d-1、0.054 d-1;在去除有机质的沉积物中为0.047d、0.037 d-1;在同时去除有机质和金属水合氧化物的沉积物中为0.067d-1、0.059 d-1.表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促进了γ-666、p,p'-DDT的缺氧生物降解性.而金属水合氧化物对γ-666、p,p'-DDT的生物降解性有一定抑制.  相似文献   
977.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压缩性及填埋场容量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总结了城市固体废弃物(MSW)中有机质的分解规律,提出了填埋体中有机质随时间(深度)变化的公式,并用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验证.进行了大尺寸的MSW室内压缩试验,通过现场取样获得了MSW原位压缩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荷载和有机质降解作用的填埋场容量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有机质分解速度对填埋场的容量的影响.通过计算发现,当降解速率到达0.1/a这一量级时,有机质的降解能够有效地增加填埋场的容量.  相似文献   
978.
以水铁矿为实验对象,采用计时电流法研究了"电极-AQS-水铁矿"反应体系中蒽醌介导下的电化学还原动力学过程,阐明了"电极-AQS-水铁矿"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的协助下,同市售玻碳电极相比,发生在碳毡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还原反应的灵敏性得到显著提升,且当体系施加电压为-0.7V时,AQS可以被完全还原.在最佳工作电极和实验条件下,AQS可以作为氧化还原中介体参与水铁矿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当AQS浓度从0.005mmol/L升至0.035mmol/L时,单位绝对量水铁矿的还原率从10.4%增至35%.AQS介导水铁矿电化学还原过程中的中间产物AQSoxi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由连串反应动力学推导出的函数模型曲线特征:随着时间t的增加,CAQSoxi在初始某一范围内迅速增长;当时间到达某限度后,CAQSoxi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快速下降,模型拟合的校正决定系数高达0.9990.  相似文献   
979.
博斯腾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来源及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斯腾湖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外流湖,近年来随着湖区周边废水排入量的增加,严重威胁到湖泊周边地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对博斯腾湖开展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来源及季节变化研究对该湖水质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平行因子分析法解析博斯腾湖CDOM三维荧光光谱,得到类腐殖酸组分C1(255 nm/420 nm),类酪氨酸组分C2(270 nm/324 nm)和类色氨酸组分C3(230 nm/340 nm).2018年夏季盐度与C1呈显著负相关(r=-0.64,p<0.01),与C2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1),这表明河流等外界输入是夏季湖水中类蛋白质和类腐殖质荧光组分的主要来源,夏季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微生物活性增强.而2019年秋季盐度与C3呈显著正相关(r=0.70,p<0.01),与C2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5),意味着淡水输入直接稀释河口区CDOM中的类蛋白组分.整体上,博斯腾湖CDOM浓度在黄水区附近最大,且夏季CDOM浓度较秋季更大(t-test,p<0.001),意味着夏季水质更差.河口区各指标的变异程度较大,受淡水输入影响较其他湖区大,这在2018年夏季表现得尤为显著.博斯腾湖CDOM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2018年夏季该湖西部入湖河口区C1组分的贡献较大且该组分贡献率向东部水体交换弱的湖区方向逐渐减小,相应C2组分的贡献率逐步增大.2019年秋季各荧光组分占比表现为由黄水沟河口区以C1为主向东部湖区快速转变为以C2为主.  相似文献   
980.
混凝实验采用硫酸铝作为混凝剂,以富里酸(FA)为目标物,考察Cu2+对浊度、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效果和氯化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sFP)的影响,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超滤膜分级对混凝出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2+可以通过络合反应提高混凝过程对FA中亲水性组分和芳香结构DBPs前驱体的去除效果.在pH> 7时,可以使二氯乙酸生成势(DCAAFP)和三氯甲烷生成势(TCMFP)明显降低.Cu2+-混凝的作用更倾向于影响FA中分子量级分处于10~30kDa的物质,提高其对DOC和DBPs生成势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