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95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133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622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195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文章对三七渣固态发酵生产生防菌康宁木霉的培养基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酸铵添加量、磷酸盐添加量、基质粒径、含水量、初始pH、麸皮比例对产孢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培养基制备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以三七渣为原料固态发酵生产生防菌康宁木霉是可行的。以产孢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后的培养基制备条件为:采用过100目筛的三七渣,麸皮比例为25%,硫酸铵添加量为3%,含水量为65%,磷酸盐添加量为0.90%,pH自然。在此条件下发酵,康宁木霉产孢量可达到1.579×1010个/g。  相似文献   
92.
为探讨冶炼废渣中重金属对土壤及地下水的影响,开展了90 d持续和间歇淋溶下锌挥发窑渣浸出液中重金属在场地剖面土柱的迁移模拟实验,分析淋出液Cd、 Cu、 Pb和Zn浓度及其在土壤剖面的累积、赋存形态和粒径分布特征,并探讨重金属在土壤剖面滞留机制.结果表明,土柱淋出液重金属浓度在淋溶初期达到峰值后迅速降低,Cd浓度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Ⅳ类水质限值(0.1 mg·L-1),地下水存在Cd污染风险.剖面土壤对废渣中重金属固持量大,Cd、 Cu、 Pb和Zn主要累积在浅层土壤(0~10 cm),分别为淋溶前土壤的237~429、 1.25~16.2、 1.38~2.31和1.79~3.17倍;持续淋溶下废渣重金属较间歇淋溶的迁移距离较长,Cd在土柱深层有明显累积.土壤粗颗粒(0.5~2.0 mm)对Cd、 Cu和Zn累积总量的贡献率较大,而Pb更易累积在<0.25 mm粒径.BCR顺序提取结果显示,浅层土壤累积的Cd、 Cu和Zn主要以弱酸提取态为主,占比分别高达62.4%~76.7%、 72.0%~95.8%和67.6%~8...  相似文献   
93.

以土霉素菌渣(oxytetracycline fermentation residue,OFR)为原料,在300~900 ℃(间隔100 ℃)条件下制备生物炭,研究高温(800~900 ℃)制备OFR生物炭对废水中铀的吸附效果与机理。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随着温度的升高,OFR生物炭表面功能基团逐渐减少,Ca晶体形态由CaC2O4(300~400 ℃)转变为CaCO3(500~700 ℃)、CaO(800~900 ℃),而这也导致了吸附效果的变化。当制备温度升至800~900 ℃时,OFR生物炭10 min吸附即可对南方某铀尾矿库渗排水中的铀达到98%以上去除率,且高温制备的OFR生物炭在较宽的pH范围(4.0~9.0)与铀初始浓度(0.8~3.0 mg/L)下,均能稳定达到大于98%的去除率,处理后上清液中铀浓度远低于铀矿冶辐射防护和辐射环境保护规定的排放标准。因此,高温制备OFR生物炭在铀尾矿库渗排水原位处理方面,展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蒋挺大  张春萍 《环境科学》1989,10(4):17-20,85
铬革渣经碱性处理提取蛋白质,用6mol HCl水解,活性炭脱色,调节pH,由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初步分离,得到的脯氨酸组分再由717#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所得L-脯氨酸洗脱液减压蒸发浓缩,用无水乙醇结晶,得色谱纯L-脯氨酸。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上最后流出的是精氨酸,经处理得色谱纯L-精氨酸盐酸盐。在717~#阴离子交换树脂上分离可分别获得L-谷氨酸、L-天门冬氨酸、L-丙氨酸和甘氨酸。  相似文献   
95.
以氰化尾渣为原料,采用煤基直接还原工艺制备铁碳微电解填料,并将填料用于处理甲基橙等模拟废水.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煤用量等制备条件对填料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1250℃,焙烧时间为60min,煤用量为30%的条件下制备的微电解填料对甲基橙废水的脱色效果最好.提高填料用量和降低溶液初始pH值有利于去除甲基橙.用于处理400mL浓度为100mg/L的甲基橙溶液,在填料用量为2g,溶液初始pH值在3~6的范围内,当降解时间为30min时,甲基橙脱色率均接近100%.XRD分析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填料中主要结晶物相为零价铁.SEM显示填料中的零价铁颗粒粒度均在50μm以下,零价铁与残碳构成微电解填料.  相似文献   
96.
林可霉素菌渣堆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林可霉素菌渣-猪粪为原料、污泥-猪粪堆肥作对照,研究了林可霉素菌渣堆肥过程中残留林可霉素的降解情况,并基于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林可霉素菌渣堆肥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堆肥处理可以大幅度降解林可霉素菌渣中残留的林可霉素,经过33 d的堆肥处理后,林可霉素的残留量从最初的1 800 mg·kg-1降到483mg·kg-1,降解率高达73%.同时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由于高含量的林可霉素残留,在堆肥初期和高温期林可霉素菌渣堆肥中细菌群落的分布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低于污泥-猪粪堆肥,但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污泥-猪粪堆肥.林可霉素菌渣堆肥中细菌主要以Paucisalibacillus、Cerasibacillus、Bacillus、Virgibacillus、Ureibacillus、Paenibacillus、Sinibacillus属为主,而污泥-猪粪堆肥中主要以Truepera、Actinomadura、Pseudosphingobacterium、Pseudomonas、Luteimonas、Ureibacillus属为主,两者堆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堆肥进入腐熟期,林可霉素残留大幅度降解,抗生素对微生物的胁迫减小或解除,林可霉素菌渣-猪粪堆肥和污泥-猪粪堆肥相比,无论是细菌还是真菌,其微生物群落已逐渐趋同.表明堆肥处理可以大幅降解林可霉素残留,增加微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实现林可霉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97.
98.
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的瓜埠山,是由千百万根呈五边、六边形的玄武岩石柱(柱状节理)组成的。石柱与其顶端的火山渣巧妙排列。由于瓜埠山火山口-火山颈岩浆溢出时的接触面是多样的,所以石柱呈现多种排列方式:时而直排横列、时而辐射撤开、收敛集束。瓜埠山玄武岩石柱是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
弃渣场滑坡影响因素敏感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典型弃渣场工程实例,引入正交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理论,基于Morgenstern-Price严格条分法对弃渣场滑坡影响因素敏感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坡率、内聚力、内摩擦角对弃渣场坡体稳定性影响高度显著,而坡高、渣体容重、堆积位置下伏基岩倾角对弃渣场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小;指出敏感性分析亦有其局限性,采用概率分析理论研究弃渣场滑坡影响因素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0.
肖衡林  徐谦 《环境工程》2012,(Z2):313-316
随着焚烧技术在垃圾处理方式中普遍采用,焚烧产生的灰渣数量也日益增加。灰渣与飞灰中有毒的重金属及有机物质会污染土壤与地下水,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对各类垃圾焚烧灰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重金属浸出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了灰渣的毒性分析与控制方法。通过分析可知:为了避免灰渣二次污染应该重点控制铬、镉、铍、铅等重金属和二恶英、呋喃等有机物的污染;处置后的灰渣有害离子浸出能力降低,根据灰渣物理和工程性质,可以成为再生资源充当填充材料和混凝土与沥青路面骨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