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21篇 |
免费 | 304篇 |
国内免费 | 89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7篇 |
废物处理 | 58篇 |
环保管理 | 211篇 |
综合类 | 2339篇 |
基础理论 | 375篇 |
污染及防治 | 274篇 |
评价与监测 | 243篇 |
社会与环境 | 36篇 |
灾害及防治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98篇 |
2022年 | 141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24篇 |
2015年 | 143篇 |
2014年 | 303篇 |
2013年 | 196篇 |
2012年 | 183篇 |
2011年 | 232篇 |
2010年 | 149篇 |
2009年 | 168篇 |
2008年 | 180篇 |
2007年 | 202篇 |
2006年 | 149篇 |
2005年 | 132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43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常温内源反硝化脱氮过程中pH和ORP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BR反应器,在25℃下,以不同比例的NO3^-N和NO2^--N作电子受体,对内源反硝化脱氮过程中的pH、ORP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RP在内源反硝化过程中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反硝化结束时突然大幅度降低而出现特征点;内源反硝化过程中的pH值变化则与起始pH值和硝态氮浓度有关,当初始pH值较小、硝态氮浓度较低时,内源反硝化过程中pH极大值只出现一次,pH值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性变化,指示反硝化结束的特征点准确出现;当初始pH值较高、或者硝态氮浓度足够高时,则pH值在反应后期将维持在某个值附近并波动,指示反硝化结束的特征点不明显,此种情况下,以ORP来指示内源反硝化过程的结束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63.
碳氮比对低温投加介体生物反硝化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的生物脱氮效果受低温抑制,投加氧化还原介体有利于反硝化过程。采用规格相同的序批式反应器,使用人工配制硝酸盐废水和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考察了不同碳源浓度(碳氮比)对低温(10 ℃)投加氧化还原介体1, 2-萘醌-4-磺酸(NQS)污水生物反硝化脱氮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源浓度(以COD计)为150~400 mg·L−1 (碳氮比为1.8~4.7)时,脱氮效率随碳氮比的升高而升高;当碳源浓度为400~550 mg·L−1 (碳氮比为4.7~6.5)时,脱氮效率随着碳氮比的升高而降低;当碳源浓度为400 mg·L−1 (碳氮比为4.7)左右时效果最好,总氮去除率最高为64.7%。对于脱氮速率,介体强化脱氮速率随着碳氮比的升高而升高。同时,探讨了投加介体污水生物反硝化脱氮的机理,发现投加介体降低了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ORP),有利于反硝化脱氮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64.
65.
66.
67.
采用多溴联苯醚(PBDEs)对我国广泛分布生物物种的生态毒性数据,根据欧盟现有化学物质风险评价技术指导文件,对不同环境介质中PBDEs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进行了推导。结果表明:我国淡水环境PBDEs(四溴、五溴、八溴)的PNEC水分别为50μg·L~(-1)、0.53μg·L~(-1)、0.017μg·L~(-1)。沉积物环境PBDEs(四溴、五溴、八溴和十溴)的PNEC沉积物分别为823.35 mg·kg~(-1)wt、1.55 mg·kg~(-1)dw、12.72 mg·kg~(-1)dw、38.41 mg·kg~(-1)dw。土壤环境PBDEs(四溴、五溴、八溴和十溴)的PNEC土壤分别为668.3mg·kg~(-1)wt、0.38 mg·kg~(-1)dw、147 mg·kg~(-1)dw、98 mg·kg~(-1)dw。次生毒性PBDEs(五溴、八溴和十溴)的PNEC经口分别为0.3~0.7 mg·kg~(-1)、0.56 mg·kg~(-1)、2 500 mg·kg~(-1)。该数值期为我国PBDEs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8.
为了解人工合成药物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浓度效应的影响,选择卡马西平(CBZ)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2、4、25、50 mg·L~(-1))在不同裂解温度(200、300、500℃)下制备的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精确地描述CBZ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CBZ的快室吸附对总体吸附的贡献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慢室吸附贡献则增大。π-π作用可能对CBZ的吸附贡献较大。孔隙填充可以描述慢室吸附过程,可能是吸附速率的控制环节。 相似文献
69.
70.
铁屑内电解法处理含铬电镀综合废水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电镀行业废水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利用铁屑内电解法处理含铬电镀综合废水.经实验结果证明;在适宜的运行条件下,出水完全可以达到排放标准,而且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