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391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894篇
基础理论   242篇
污染及防治   101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运用细胞表面技术和电化学方法,构建一种非创伤性藻细胞膜电位传感系统,研究了Zn2+对大型轮藻(Nitella flexi-lis)膜电位和膜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电位和膜电阻能快速而灵敏反映过量Zn2+对藻细胞的毒性影响,响应时间均控制在30min内,响应最低摩尔浓度为0.05 mmol/L.本实验浓度范围内.低摩尔浓度(0.05 mmol/L)Zn2+引起藻细胞膜电阻增大.膜电位无明显变化;而高摩尔浓度(0.10~1.00 mmol/L)Zn2+则导致藻细胞明显去极化,膜电阻减小.而且,低浓度Zn2+对藻细胞膜电位、膜电阻的影响具有可逆性;而高浓度Zn2+对其的影响不可逆.此外,藻细胞膜电位、膜电阻与时间呈显著的直线线性关系.上述特征不仅为水中Zn2+的快速生物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亦为Zn2+的定量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2.
太湖蓝藻水华的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太湖蓝藻水华的日益严重,实现藻类的时空动态监测成为湖泊水质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直观地获取整个水域水质的时空变化情况,为实现藻类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太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现有研究中所使用的遥感数据源、遥感监测方法以及遥感反演的水质参数,讨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3.
聚合氯化铝铁去除微污染水体中藻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聚合氯化铝铁(PAFC)为絮凝剂,H2O2为预氧化剂,用正交实验研究了PAFC处理微污染水体中藻类和降低浊度,得出正交实验中各因素的主次关系及对除藻和除浊度的影响,研究表明,ρPAFC是影响除藻和除浊度的重要因素.在最佳处理条件,即ρPAFC为20 mg/L,ρH2O2为6 mg/L,pH为7,搅拌时间为4 min,能使水体中藻细胞街度从9.4×107 cells/L降至3.16×106 cells/L,除藻率为96.6%,浊度降至0.70 NTU,除浊度率达93.0%.  相似文献   
84.
高效菌藻塘系统对农村污水中磷的强化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高效菌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除磷效果及其强化措施。高效菌藻塘和水生生物塘HRT分别为8 d和4 d,进水总磷浓度为1.7~17.1 mg/L,出水总磷浓度全年平均值为3.33 mg/L,高效菌藻塘系统的除磷能力欠佳。通过降低水生生物塘内水深、采用废弃石膏作为填料构建了新型复合水生生物塘,HRT=1.6 d条件下,复合水生生物塘出水总磷可保持在1 mg/L以下,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5.
国家驻山东科研单位培育出富油海洋微藻,最高含油比已达68%,并在此基础上,制取生物柴油,与初步实现产业化的玉米等粮食作物制取生物柴油的方法比较,海洋微藻的产量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是粮食的几十倍,生长周期短、繁殖快,不占用耕地。同时,微藻个体小、木素含量很低,易粉碎干燥,用微藻生产液体燃料,加工要求相对较低,生产成本较低。此外,微藻生长可消耗大量二氧化碳,从微藻到油的生产全过程,可以实现零排放,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6.
EM制剂在净化污水和养老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EM制剂 对兰州市和总管污水和豆腐厂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净化处理,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8%和95.0%;EM制剂用在养猪上可以改善猪场(舍)环境、消除粪便的恶臭气味、减少蚊蝇、增强猪的抗病能力,提高母猪的坐胎率,产仔率和仔猪的存活率;对用EM制剂饲喂的猪屠宰后进行肉质分析表明:肥瘦鲜肉混合样的蛋白质含量比一般猪肉的蛋白质含量提高了29.1%,脂肪降低了40.9%,瘦肉率为54.9%,胴体  相似文献   
87.
湖库富营养化和有害藻华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藻华预测与早期预警是保障湖库水源地供水安全的关键技术.如何基于高频水生态在线监测数据进行藻华的实时动态预测成为水生态管理领域的重大需求.本研究以福建省九龙江江东库区(水源地)为例,利用3年连续观测的逐时平均总叶绿素a浓度数据,对比研究了SARIMA、Prophet和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3种时间序列模型在藻华(日平均叶绿素a大于15μg·L-1)预测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1)时间序列模型要求参数少,灵活性强,能清晰反映水质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可弥补传统藻类监测预警方法的局限性;(2)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LSTM模型,具有独特的迭代优化算法,对藻类非线性变化特征的识别和预测能力较强,其总叶绿素a逐日预测和7日预测效果均显著优于SARIMA模型和Prophet模型;(3)输入数据长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模型预测效果,最优的输入数据时间长度为7 d;输入数据频率对预测效果也有影响,在预测非藻华日时,小时数据的预测效果优于日频率数据;在预测藻华日时,两种频率数据无显著差异,但日频率数据能更准确识别藻华日特征.总结起来,基于...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太湖蓝藻水华问题日趋严峻,除藻技术是解决该问题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对现有各类除藻技术进行了比较,并以"加压上浮法"应急除藻技术在苏州阳澄湖局部地区的示范工程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技术原理、技术实现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意义,为同行在水源地或特殊功能区除藻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藻类大量死亡后极易产生致嗅物.我们模拟了藻类的生长死亡过程,观测除藻后水体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的改变情况以及致嗅物的成分及浓度,以确定致嗅物质产生的途径.由于藻类死亡后细胞解体,藻类细胞中的氮、磷物质释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反而升高,而叶绿素-a也呈现下降趋势,整个试验过程后期溶解氧为0,水体产生嗅味物质,可采用吹扫捕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致嗅物质.实验证明,当藻型湖泊的藻类被基本去除后,整个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受到严重的破坏,威胁到水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可导致水体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90.
针对蓝藻资源化问题,概述国内外利用蓝藻制备有机肥、提取高纯度藻蓝蛋白、制备活性炭和藻粉这4种利用方式的特点、现状及应用进展。提出,应从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藻蓝蛋白提取技术和藻水分离技术这3个方面,解决其关键技术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