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1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前后经济发展引起的公害问题逐渐跨区域化并呈现出复杂化、长期化的特征,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也日益突出和尖锐.其造成的损失是十分巨大和无法挽回的,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32.
以山西省陵川县龙岩寺为例,探讨了村落式建筑遗产的环境整治问题,并引入当今建筑遗产保护的理念,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33.
吐鲁番市历史文化遗址环境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迫切需求利用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和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进行了历史文化遗址环境生态敏感性评价。以吐鲁番市区的历史文化遗址环境生态敏感性问题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等9个敏感性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敏感性因子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吐鲁番市区历史文化遗址环境生态敏感性结果。结果表明:吐鲁番市区历史文化遗址的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国家级遗址和自治区级遗址都处在高度敏感状态,县市级遗址处在中度敏感状态,急需加强保护。最后提出分类保护措施为今后生态防范措施的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中国传统村落正面临日渐衰落的困境,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结果表明:(1)自下而上的构建了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平台服务层、智慧应用层、表现层等多层次的体系结构。(2)通过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入库等程序,建立了传统村落地理数据库,为平台建设提供数据支撑。(3)设计了地理数据管理、地理信息服务、用户管理和门户网站等功能子系统及若干模块,提出了数字文化与传承、数字旅游与发展以及数字规划与保护等多角度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35.
吴园园  黄健 《安全》2022,(7):69-73
为提高传统村落消防安全防控水平,本文基于2起典型传统村落火灾事故,分析其火灾危险性和消防安全管理短板,探析由智能监测、智慧管理、智慧监管、智慧应急处置等4部分组成的古村落智慧消防的架构。结果显示:运用智慧消防技术构建的传统村落消防架构可实现传统村落消防安全从家庭、村落、运营管理单位到政府的全方位消防防控。  相似文献   
36.
山东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位于郯城高峰头镇麦坡村,包括断层陡坎、断头沟等构造地貌和古地震的痕迹,是一处宝贵的自然遗产。此处遗址对于开展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研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7.
在分析江苏省金坛市三星村人类文化遗址旅游资源优劣势、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开发思路、项目策划理念、空间布局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8.
2007年11月6日,熊耳山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暨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山东省枣庄市北庄镇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举行。山东省地震局局长晁洪太,枣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峰,副市长陈兆同,市政协副主席凯扬,枣庄军分区副政委刘英等出席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39.
长江三峡张家湾遗址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长江三峡巫山地区张家湾东周一汉代古遗址文化层中含有丰富的了解粉,孢粉数据分析,为研究本区东周-汉代时期人类活动的古地理环境提供了有利的资料,根据孢粉组合的变化,可把该区地层由上到下划为三个孢粉组合带;带1(生土层)海金沙(Lygodium)一卷柏-(Seleginella)-紫萁(Osmunda)-松(Pinus)孢粉带;带2(文化层)菊科(Compositae)-毛莨科的唐僧草(Thalictrum)孢粉带;带3(文化层上部)海金沙-紫萁-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榆(Ulmus)-小芘(Berberis)-栗(Castanea)-慈菇(Sagittaria)-泽泻(Alisma)孢粉带,这种孢粉组合的差异,反映各阶段人类活动古地理环境的变化。该区古人类活动初期处于暖湿的气候,东周一汉代时期转变为温凉略干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地景观,东周-汉代后气候逐渐由于变湿,植被由草原向森林转变,同时该区经历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洪水泛滥期。  相似文献   
40.
文章在分析大气、水、辐射、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和文物考古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田野考古的环境保护措施、文物及遗址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污染防治,保证环境质量、环保部门与文物部门合作等方面提出文物考古及保护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