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0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997篇
安全科学   124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36篇
综合类   2250篇
基础理论   262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222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1.
为了解泰州市冬季空气质量变化特征,于2013年12月27日—2014年1月7日对NO2,SO2,O3,CO,PM10和PM2.5进行了监测,结合地面气象资料和HYSPLIT轨迹模式分析了污染物的来源与传输过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AQI优良率仅为25%,PM10和PM2.5日均值超标率分别为58.3%,75.0%;有机碳是泰州市ρ(PM2.5)中最高的化学组分,其次是富钾和元素碳。PM2.5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工业源、燃煤,分别占来源比例21.76%,16.52%,15.54%。局地污染源和不利气象条件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12.
基于产生来源的固体废物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固体废物定义和范围,以及已完成的固体废物鉴别实例的研究,指出固体废物鉴别的关键点在于产生来源分析。提出依据产生来源,固体废物可以分为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的物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类物质、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其他类物质4大类。如果待鉴别物质的产生来源属于该4大产生来源中的任何一类,则其属于固体废物。  相似文献   
213.
2013年4月在广州市区对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了观测,对其变化特征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测得的VOC总平均混合比为41.35×10~(-9),表现为烷烃芳香烃烯烃炔烃;利用PMF解析出观测时段内影响广州市区的9个VOCs主要来源,各源占比情况依次为:LPG排放老化VOC汽油挥发石化、未知源汽油车排放油漆溶剂柴油车排放天然源;与机动车相关和工业相关的来源分别占到了大气VOCs的46.8%和21.0%。  相似文献   
214.
水环境中PAHs源解析研究方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水环境中PAHs源解析的方法,包括化学质量平衡法、因子分析法、稳定碳同位素法和比值法等,重点评述了方法的理论基础、适用条件、应用状况和存在问题,并结合我国情况分析了水环境中PAHs源解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认为因子分析法与多元统计方法结合使用是当前我国PAHs源解析的最适用方法,可以实现对源贡献率的定量分析,与GIS技术结合应用,能实现PAHs源的空间统计分析,反映污染源影响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15.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沿江化工产业带已初具规模,随着化学工业园企业的陆续建成投产,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化工园排放的有机污染物异味扰民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化工园周边地区群众的生活.某化工园废气特异指标氯苯类、贲亭酸甲酯和异戊烯醇是异味的主要来源,其相应的监测分析方法氯苯类国内已有标准方法,贲亭酸甲酯和异戊烯醇国内未见报道.为掌握监测数据资料,对某化工因特异指标氯苯类、贲亭酸甲酯和异戊烯醇的定量监测分析方法进行了探索.该方法使用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析和GC-FID(气相色谱-氢火焰光度法)分析一并完成3个有机化合物的定量监测分析,简单快捷、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216.
由于喀斯特地区水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复杂性,给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来源解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本研究应用C/N比值、δ13C组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等表征技术,综合对比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与水生植物样品DOM的多维特征,探讨了示踪喀斯特地区DOM来源的可靠方法与指标.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的C/N比值波动范围较大,石灰土的C/N比值偏低,水生植物与土壤样品的C/N比值及δ13C组成有所重叠,难以区分DOM的来源.多种紫外吸收系数(a254、a280、a300与a350)侧面反映了不同DOM样品中芳香族化合物的相对丰度,SUVA254、E2/E3、E4/E6与腐殖化指数(HIX、HIXohno)指示了样品之间腐殖化程度的差异,特别是HIX、荧光指数(FI)、SR较好区分了浮游藻类与土壤DOM.修正荧光指数(YFI)还揭示了不同DOM样品的化学组成,与三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相吻合.此外,黄壤因较低的pH值会使土壤有机质酸解为含氮组分,导致HIX、FI和SR的匹配性不好.除浮...  相似文献   
217.
瓦里关大气本底监测站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几乎不受局地人为活动的影响,可反映较大空间尺度的大气成分信息.为研究人为活动对本底大气成分产生的影响,在瓦里关站点利用七波段黑碳仪(AE33)对2019年1—12月的黑碳(BC, black carbon)气溶胶浓度进行连续观测,获得了其季节和日变化特征,并使用黑碳仪模型和拉格朗日大气传输模式FLEXPART(Flexible Particle Dispersion Model)对BC来源类型和源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黑碳气溶胶平均浓度为(332±308) ng·m-3;受污染排放和气象因子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BC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平均值分别为(446±343)、(297±223)、(233±209)、(352±382) ng·m-3;BC日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凌晨(3:00)和中午(13:00),凌晨出现的峰值由污染长距离输送引起,中午出现的峰值与局地山谷风环流有关.中午的峰值是由BC黑碳来源解析结果显示化石燃料燃烧对BC浓度的贡献占主导地位,全年平均贡献率为68%.生物质燃烧的贡献率在冬季明显升高,达到了40%±1%;FLEXPA...  相似文献   
218.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对城市周边水体水化学组成特征产生了诸多影响.为揭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对长江水化学特征的影响,于2020年10—11月沿长江干流,采集了四川宜宾至上海145个河流水样,并对比了历史水化学数据.同时,运用数理统计、离子比值法等方法探究了长江经济带平水期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河水的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型,主要受流域内分布的碳酸盐岩等岩石风化作用控制;河水中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Cl-浓度沿径流方向升高,Ca2+和Mg2+浓度沿径流方向先升高后降低,SO42-浓度沿径流方向逐渐上升,HCO3-浓度沿径流方向降低;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活动加剧,除HCO3-外,Ca2+、Mg2+  相似文献   
219.
为探究大气污染的特征,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中国西北部的兰州市区采集了总悬浮颗粒物样品227个,利用离子色谱仪、热/光碳分析仪对主要水溶性离子、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的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兰州地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均值为(376.7±974.8)μg·m-3,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NAAQS),呈昼低夜高的变化特征主要是由于兰州地区夜间大气多处于静稳状态导致的污染物累积效应.水溶性阴、阳离子按质量浓度排序为NO3->SO42->Cl-、Ca2+>NH4+>Na+>K+>Mg2+,其中二次离子(NO3-、SO42-、NH4+  相似文献   
220.
选取福州市10种常见普通公路绿化树种为研究材料,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叶片重金属(Fe、Mn、Zn、Cu、Pb、Cd)含量,分析绿化树种累积重金属能力及污染特征,为筛选有效治理道路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绿化树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绿化树种对重金属的累积量差异显著.紫薇的Cu累积量最高,紫叶李对Fe累积能力最强,鸡冠刺桐具有较强Cd累积能力,榕树和美丽异木棉累积Zn、Pb较强,小叶榄仁对Mn累积量最高.但不同绿化树种对重金属累积量综合排序一致,均为Fe> Zn> Mn> Cd> Cu> Pb.(2)绿化树种叶片中重金属累积量及污染特征存在季节性差异,对重金属吸滞累积集中在夏秋两季,其中常绿树种对Cu累积量在冬季较高.富集因子分析表明,春季Zn、Cd污染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Fe秋季较大. Mn、Pb主要来源于自然源,Zn为轻度富集,Fe、Cd主要来源于人为源.(3)绿化树种对重金属累积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及分值评价,不同绿化树种对重金属的累积能力综合排序为美丽异木棉>榕树>鸡冠刺桐>紫叶李>黄花槐、小叶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