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杭州湾北岸嘉兴电厂附近潮间带底栖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嘉兴电厂附近潮间带底栖生物背景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表明,本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较贫乏,经鉴定有56种,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均偏,平均栖息密度为69.9个/m^2,平均生物量为16.38g/m^2,大部分断面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有从高潮区向中潮区递增,中潮区向低潮区递潮的趋势,各断面生物垂直分布大局小异。  相似文献   
42.
吴珂  吴向阳  张金锋 《安全》2013,34(12):1-3
跨海大桥作为高效物流体系的重要保障,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国内已经建成胶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象山港跨海大桥以及嘉绍跨江大桥等多座巨型桥梁,在当地经济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以长三角为例,  相似文献   
43.
根据长江口和杭州湾北部沉积物粒度分析数据,研究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以及分区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受水动力条件、地貌类型以及泥沙来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在纵向分布上,自西向东粒径从粗到细、分选程度从好至差,在横向上自北港-北槽-南槽,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水流动力作用强的河槽和波浪作用强的口门浅滩沉积物粒度较粗,水动力较弱的河口边滩及口外海滨区沉积物则较细。根据沉积物分布特征可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分为河口分汊河段沉积区、河口拦门沙沉积区、口外海滨沉积区和杭州湾北部沉积区等4个沉积区。  相似文献   
44.
杭州湾潮滩湿地植物不同分解过程及其磷素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湿地植物枯死物分解影响湿地营养物质循环.为分析杭州湾潮滩植物枯死物分解过程和磷素动态,开展了3种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立枯阶段的观测和分解袋法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立枯干物质量逐渐降低,180 d后逐步凋落至地面;立枯磷含量则波动下降.植物分解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初期(0~15 d)损失最快,然后降低.地下根系分解速率表现为:海三棱藨草>芦苇>互花米草,地上部分则相反.分解95%所需时间在1.2~8.3 a之间.植物磷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绝对含量则表现为净释放.分析表明,植物分解速率与C/N比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受C/P比的影响较大.环境因子中的大气温度对分解也有影响.立枯阶段和分解袋法模拟下植物所处的环境不同是影响两者分解过程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
<正>经我刊主办单位同意和主管单位批准,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出审字[2013]898号、辽宁省新闻出版局辽新出报刊字[2013]68号文件,自2013年第五期起,《海洋环境科学》的主办单位由国家海  相似文献   
46.
中国桥之最     
最早的浮桥:公元前1135年,周文王迎亲,在渭河上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座浮桥。最早的竹索桥:早在我国秦孝王时(公元前250年),蜀守李冰在四川灌县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多孔边疆式竹索桥。最早的铁索桥:公元前206年西汉时樊哈在汉中留坎建樊河铁索(链)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铁索桥。  相似文献   
47.
杭州湾潮滩湿地3种优势植物碳氮磷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潮滩植物在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明杭州湾潮滩湿地植物碳氮磷储量特征,对植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储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地上生物量呈典型的单峰值曲线.地上部有机碳含量全年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氮磷含量随植物生长而明显下降.植物碳氮磷储量与植物生物量显著正相关.海三棱藨草碳氮磷储量显著低于芦苇和互花米草,芦苇地上部总氮储量显著高于互花米草,但总磷储量则相反,有机碳储量两种植物差异不显著.芦苇、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年固碳能力分别是中国陆地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380%、376%和55.5%,以及全球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463%、458%和67.7%.从净化氮磷功能上考虑,7月可认为是本研究区域3种植物的最佳收割时间,且以收获互花米草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磷的去处效果最佳.因此,潮滩植物具有较好的储碳固碳能力和氮磷净化效应.  相似文献   
48.
丁岳  王柳柱  桂峰  赵晟  朱望远 《环境科学》2023,44(6):3343-3352
研究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系统服务碳储量的关系,对于区域碳排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n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和PLUS模型,探究并预测研究区2000~2018年和2018~2030年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2000、 2010和2018年碳储量分别为7.250×108、 7.227×108和7.241×108 t,呈先减后增趋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导致碳储量降低.与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应,研究区碳储量空间分异显著,并以碳储量分界线为界,呈现“东北低西南高”特征.预测结果显示,至2030年碳储量为7.344×108 t,较2018年增加1.42%,林地面积的增长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选取2003年、2017年杭州湾南岸遥感数据,利用ENVI软件和ArcGIS进行空间校正和图像处理,获得海岸带湿地数据,基于InVEST模型研究杭州湾南岸15年间滩涂湿地蓝碳及其价值的变化.结果显示:(1)2003~2017年总碳储存量和单位面积碳储量最大值均呈上升趋势,总碳储存量由0.223亿t上升到0.765亿t,增加0.542亿t.单位面积碳储量最大值也由451.27t/hm2上升到1775.42t/hm2,湿地碳汇潜力增加.(2)2003~2017年研究区域无碳损失,总体表现为碳积累,蓝碳总量为0.543亿t,单位面积净碳固定最大值为1324.12t/hm2.(3)2003~2017年15年间杭州湾南岸海岸蓝碳总价值为4761.3亿元,单位面积蓝碳最大值为148.8万元,具有十分可观的生态价值.(4)滩涂蓝碳的储量同植被类型关系密切,研究区域芦苇作为优势种类,在提高本区域固碳能力中作用最大.(5)在预设的退塘还湿情景下,预测至2030年研究区固碳量和蓝碳价值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50.
国家海洋局2012年6月25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简称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江河污染物入海量上升。54条主要江河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 673万t,比2010年略有增加。公报显示,检测的445个入海排污口全年达标排放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52%,与上年相比提高6%。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达标率较往年有所升高,但仍对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