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11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通过焉耆盆地石油开发区石油污染物水环境污染途径特点的分析 ,认为落地油将通过风蚀作用由大气传输以降尘的形式落入水体 ,对水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以土壤侵蚀的风洞实验求得污染源源强 ,采用高斯模式对地表风蚀作用的传输量进行估算 ,进而对石油开发区落地油通过大气传输途径对区域水环境 (博斯腾湖 )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建立了相应的模型。为人们了解干旱区石油污染物风蚀作用水环境污染影响提供了初步依据 ,对干旱区湖泊石油污染的全面防治提供了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342.
极端侵蚀事件的发生是气候要素和地貌要素复合作用的结果,虽然某些地区的环境条件容易导致这些事件的发生,但由于当地的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极不均衡,对单一极端侵蚀事件的预测还存在困难,这些极端事件对当地地形和自然景观影响深远,它们会改造沟渠系统,改变自然景观,毁坏基础设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近来发生的一些事件说明它们也会对人类造成伤害,为保持比利牛斯山地区可持续发展,正在进行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开发管理的改革,必须将极端降雨事件和侵蚀事件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考虑在内,本文运用近期和过去的帝例对发生在比利牛斯山地区的极端侵蚀事件进行了综合介绍,并就该地区的风险评价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43.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地下水资源及其特征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分析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自然地理环境、水资源形成和分布及其利用状况,重点讨论了该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与赋存特征。该区平原地下水资源是山区水资源(包括降水和雪冰融水)在平原区内的转化;山区水资源是内陆河流和平原地下水的惟一补给来源;盆地平原地下水和地表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独立的水文单元和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充分了解干旱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链的特征,正确认识干旱区“三水”转化自然规律,合理利用“三水”,对该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4.
对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向西倾斜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本文根据干旱区环境特点,环境问题和形势,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旨在干时区大开发、大发展时期有效地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45.
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在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生产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地给出了该区域重点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内陆干旱区特点,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研究内容、特性和影响它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指标体系、计算流程和边界条件,分析计算了其水资源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新疆、河西、宁夏的农产品弥补关中和柴达木农业生产的不足,利用新疆、关中、柴达木的工业生产弥补河西、宁夏工业生产的不足,2020年西北重点地区完全可以承载其6384×104人的预测人口,且能保证每人有年均400kg粮食和2×104元以上的富裕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346.
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利用单点实测数据驱动雪、冰及气溶胶辐射(SNICAR)区域物理模型,将微观数据与遥感的宏观技术相结合对积雪反照率与雪粒径进行数值模拟及反演.研究表明:积雪反照率会随着太阳天顶角的增大而增加,且在近红外波段的影响更加明显;在不同雪粒径、黑炭浓度下,积雪反照率都随着雪粒径、黑炭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颗粒越小的雪粒,粒径的减小对反照率的影响更为明显,而黑炭主要是对可见光波段有显著作用;利用SNICAR模型与MODIS数据反演北疆地区雪粒径,其精度可达0.749,实现了单点雪粒径向面状雪粒径的尺度转换.本研究揭示了干旱区季节性积雪中,气溶胶粒子存在情况下的积雪反照率连续变化特征,有效提高了积雪中雪粒径的反演精度,为积雪中气溶胶粒子对气候产生的辐射胁迫模拟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47.
为解决东部沿海地区台风暴雨型地质灾害易发性问题,基于浙江飞云江流域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利用频率比及信息量模型选取相对高差、坡向、坡形、工程地质岩组、断层、地表覆盖类型、稳定性(SHALSTAB模型)7个背景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考虑无降雨和百年一遇极端降雨两种工况,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浙江飞云江流域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是致灾土体分布区定量模型和基岩区统计模型的结合,符合该区域成灾规律。考虑极端降雨因素后,易发等级逐次增加,高易发区面积增加84%,中易发区面积增加42.8%,可实现地质灾害易发性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348.
干旱区抗御洪水灾害的方法与措施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新疆特殊而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变的气候条件入手,阐述了深居内陆干旱区的新疆在适宜的地域和季节形成暴雨和大降水造成的洪水灾害,列举了大量典型洪灾实例及经济损失情况。并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了防洪、减灾的方法措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更多有利于新疆抗御洪水危害和减灾方面好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349.
北疆地区近53年极端气温事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北疆地区1960—2012年3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反距离加权等方法对该地区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14个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各极端气温指数与北极涛动指数、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近53年来,北疆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以0.49℃·(10a)~(-1)、0.22℃·(10a)~(-1)的年际倾向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气温日较差以0.27℃·(10a)~(-1)的年际倾向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极端暖指数除暖昼日数、夏日日数和极端最高气温均表现为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外,其他暖指数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极端冷指数中除极端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的极小值呈上升趋势外,其他冷指数均呈减小趋势;在空间变化上各极端气温指数均表现为在阿尔泰山东南部地区和伊犁河谷地区变化幅度较大,其他地区变化较小。(2)冷指数(冷夜、日最高气温的极小值、极端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明显大于部分暖指数(暖夜、日最低气温极大值、极端最高气温),这一变化特征在山麓、山谷等地区表现最为明显,而在这一地区夜指数(暖夜、冷夜)的变暖幅度也明显大于昼指数(暖昼、冷昼)。(3)极端气温指数与大气环流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三种大气环流指数中北极涛动指数对北疆地区极端气温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且这两种大气环流指数对研究区极端气温冷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对研究区极端气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50.
据专家说,气候变暖,不仅会使海平面上升,而且会令降雨、降雪的数量和样式发生改变。而这些变动又会引起连锁反应:使极端天气事件更频繁,譬如洪水、旱灾、热浪、飓风和龙卷风。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后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农产品产量、物种消失及疾病肆虐等。由此看,气候变暖是地球的灾难,人类当联手应对才是,可让人不解的是.灾难当前人类怎会如此不理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