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11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吉林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吉林省46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定义极端事件阈值的方法,对吉林省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吉林省极端降水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季,其中5%的降水日数贡献了该季度25%~30%的降水量;夏季极端降水强度以通化地区最强、东部山区最弱,极端降水频率东部山区最大、西北部最小;(2)吉林省100mm以上的极端大暴雨天气也时有发生,通化地区南部发生几率最大,约为4~6 a一遇;中部一带约为8~10a一遇;西北平原区和东部山区出现大暴雨概率很小。(3)近50a吉林省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稍有增多的趋势,而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别,西北部表现为频率减少、强度减弱,中部和东南部表现为频率增多、强度增强。(4)极端降水事件存在年代际差异,20世纪70年代极端降水频率最小,90年代极端降水强度最大,60年代初期极端降水强度存在由强转弱的突变。  相似文献   
372.
《环境教育》2012,(9):84-84
上期我们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五大破坏因素之一的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且强度增加,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冰川面积大幅减少以及植物、昆虫、鸟类和鱼类的分布向高纬度转移等问题,都给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而本期我们将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又一主要破坏因素——生境丧失和破坏化,这个破坏因素主要是由人类长期的生存、发展活动所导致,因此,我们更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373.
三峡水库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模拟了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下垫面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并探讨了三峡水库的建成是否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高温干旱和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极端天气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的建成对当地气温具有海洋性效应,库区附近春季温度变低,夏季在水库下游气温升高、上游则气温降低,而冬季则以升温为主;春季降水变化主要位于库区沿线的南部山区,增雨带和减雨带相间分布,夏季降水量在三峡库区中上游地区和附近的山区呈增加趋势,在库区下游及附近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减少,主要集中在大坝附近地区到三峡(巫山)段;春季库区的相对湿度增加,幅度多在0.5%~1.0%,夏季相对湿度的影响也存在正负两种效应,大坝上游库区附近相对湿度增加,大坝下游地区相对湿度降低,冬季变幅不大;三峡水利工程不是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出现的主因,它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74.
为寻找公共建筑人群疏散极端负荷流线,构建疏散流线负荷的拓扑解析模型。首先,通过分析建筑空间布局的构成要素,引入移动空间、障碍空间、移动节点等概念,构建公共建筑疏散空间的拓扑网络;其次,定义节点最迟疏散结束时刻、节点最早疏散开始时刻等时间参数,以某时刻作为初始状态,计算疏散网络节点时差,构建极端负荷流线的拓扑解析模型,探析公共建筑人群疏散流线拥堵特征;最后,采用Agent技术对某会展中心人群疏散流线负荷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线的拓扑网络节点总时差反映了流线负荷分布特征,人群疏散的极端负荷流线符合拓扑解析模型结果,能为公共建筑人群疏散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5.
当前,全国正值雨季,极端天气事件频繁,煤矿透水事故时有发生,煤矿水害防治工作任务艰巨。继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新桥煤矿6月17日发生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人死亡、12人下落不明后,又发生了2起煤矿较大水害事故。7月8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老寮坑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下落不明。7月19日,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汪家寨镇煤洞坡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3人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376.
全球气候恶化 最近10年来,世界热带气旋活动频繁,飓风和台风横行肆虐,与公元1000年前后的情况十分相似.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地球正处于千年来的又一个热带气旋高发期,与千年一遇的飓风活动高峰有关: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影响海洋表层水温上升致使热带气旋活动增加.据统计.大西洋一年的飓风通常为8次左右,而2005年却出现15次之多.人们至今对飓风"卡特里娜"记忆犹新.它于2005年8月29日登陆新奥尔良,带来毁灭性的破坏.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不仅造成伤亡人数和破坏情况惨重,而且还迫使大批居民迁移.  相似文献   
377.
石彦  杨庆媛  周旗  石辉 《灾害学》2008,23(2):24-29
旱灾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发生频率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自然灾害。居民对旱灾的感知状况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行为方式和政府部门减灾政策的制定及减灾工作的展开。通过对居民旱灾感知状况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宝鸡地区居民对旱灾的感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空间差异性,居民的这种感知状况会受到客观环境的明显性的影响。同时,居民的减灾态度与减灾行动具有不一致性即减灾行动滞后于减灾态度。  相似文献   
378.
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和水文事件的发生,降水是区域干旱与洪水事件最直接驱动因素。以TRMM/PR月累积降水反演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方法对长江流域降水时空变化模式进行提取,并对比分析了主要模式振幅强弱与极端水文事件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流域尺度上EOF方法及TRMM/PR数据可以较好地识别降水主要模式,通过时空尺度变换成功揭示主要降水模式强弱与流域极端水文事件的对应关系。鉴于日益丰富的巨量水文气象时空数据,EOF方法在模式提取、水文模拟、极端事件预估及灾害适应性研究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79.
净化SO2的生物膜填料塔中微生物类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净化废气中SO2的生物膜填料塔内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做鉴定,得到一株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dans IEL001)和一株分类地位非常接近链二孢属(Bispora sp.)的极端嗜酸真IEL002,生物膜填料塔内的极端酸性环境和有机营养的缺乏导致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种类较为...  相似文献   
380.
使用长江流域142个站1960~2009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通过定义度量极端降水过程时空聚集程度的参数--极端降水过程事件聚集度和聚集期,并采用主成分分析、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江流域极端降水过程事件的年内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上游极端降水过程事件主要聚集在7月上旬,出现相对比较集中,且聚集度和聚集期年际变化小;中下游则主要聚集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出现比较分散,聚集度和聚集期年际变化相对较大。极端降水过程事件聚集度和聚集期的主要空间异常模态分别表现为东南与西北反向和南北反向的变化特征;其区域平均序列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并分别在13 a和10 a尺度上周期震荡明显,表明长江流域极端降水过程事件的发生有趋于集中和提早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