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337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621.
设施土壤磷素污染日益严重。选用两种夏填闲作物糯玉米和甜高粱,设计了不同种植密度的6个处理,分别为糯玉米常规密度(NYZ,4.95株/m~2)、糯玉米高等密度(NYG,7.50株/m~2)、糯玉米超高密度(NYC,9.90株/m~2)、甜高粱常规密度(TGZ,6.75株/m~2)、甜高粱高等密度(TGG,10.49株/m~2)和甜高粱超高密度(TGC,13.49株/m~2)。结果表明,糯玉米和甜高粱常规密度种植并没有达到饱和,两种填闲作物超高密度种植对其长势并不会有大的影响,甚至可促进作物因对光的竞争而长高,提高单位面积干生物量和品质。随种植密度的增大,两种填闲作物的根部的吸磷量显著减小,地上部位显著增大,TGC的总吸磷量最高。种植夏填闲作物对0~30cm的浅层设施土壤中有效磷和水溶性磷具有良好的淋失阻控效果,以TGC的效果最好。因此,TGC对设施土壤磷素吸收和淋失阻控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22.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丛枝菌根真菌产孢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沈阳附近重金属矿区自然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植物类型、AMF种群及孢子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对污染的农田、荒地土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调查污染区土壤中球囊霉属为优势类群,无梗囊霉属为少见类群,盾巨孢囊霉属为偶见类群,无梗囊霉属和盾巨孢囊霉属对重金属污染特别是铜污染较为敏感;丛枝菌根真菌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布广泛.在综合污染指数达到28.03的严重污染土壤中仍能生存,其孢子密度在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变异很大,轻、中度污染土壤中较高,随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增加而锐减;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土壤污染程度、土壤pH值、土壤利用情况及宿主植物都影响AMF产孢.图4表4参32  相似文献   
623.
中国穿山甲受危状况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穿山甲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少量分布在与我国广西、云南接壤的国家.分析了中国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的各种致危因素共19种,并以此评估了它的受危状况.结果表明,中国穿山甲属易受危物种,潜在的绝灭危险较大.较高的受危指数(Ti=0.6947)表明它处于高度受危状态,已成为濒危物种(En).最关键的外在致危因素是过度狩猎、利用和走私,其次是栖息地的丧失、改变、岛屿化和种群分布格局的片断化.上世纪60年代后至今,估计中国穿山甲种群数量已下降了88.88%~94.12%,栖息地内的种群密度已低至0.001134~0.056头/km^2,较高的狩猎压力以及栖息地的丧失、改变、岛屿化和走私还将持续,受危程度将进一步加重,潜在的绝灭危险继续上升.要缓解中国穿山甲当前的受危状况,减轻狩猎压力,保护好现有栖息地,打击走私是当务之急.依据IUCN红色名录(Red List,version3.1)和我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对受危物种等级标准的定义,以及CITES附录物种等级标准、我国重点保护动物等级标准,中国穿山甲应当从我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易危级(Vu)和IUCN红色名录里的低危接近易危(LR/nt)上调为濒危级(En),由CITES附录Ⅱ上升为附录Ⅰ,由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上升为Ⅰ级保护.图3表1参40  相似文献   
624.
人群密度的调查研究对公共场所的安全疏散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天津站地铁换乘中心为研究对象,对其人群密度分布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直接计数法、图像计数法等调查方法采集初步数据,经分析和处理得出此地铁换乘中心人群密度随空间和时间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并结合此大型公共建筑的自身特点,分析人群密度分布变化的原因、人群密度较高区域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针对性地提出减缓人群拥挤风险、缓解客流分布不均的具体措施,以便减小因人群密度过大而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625.
仲秋 《防灾博览》2015,(1):52-55
2015年元月一日,当大多数的上海市民从睡梦中醒来,刚刚得悉外滩陈毅广场踩踏事件的新闻时,很多人误以为是虚假新闻,不愿也不敢相信,因为多年来,外滩的跨年活动并未有意外,而且,生活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的人们,对上海这个经济、科技、人文都走在全国前沿的城市,满怀着信心,怎能预料踩踏伤亡这样的原始伤亡事故会在上海发生呢?但是,不幸的是,这是事实!36人死亡,47人受伤,这一噩耗给沪城的2015年带来了挥之不去的阴霾和伤痛。"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悲剧已然发生,逝者已逝,生者在  相似文献   
626.
发生毒气泄漏事故后,如果现场人员无法控制泄漏,要当机立断,迅速报警,并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快速撤离现场。现场人员不可恐慌,应按照平时应急预案的演习步骤,各司其职,有序撤离。如果事故现场有救护消防人员或专人引导,应服从专业人士引导和安排。逃生时要根据泄漏物质的特性,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如果现场没有防护用具,也可应急使用湿毛巾或湿衣物捂住口鼻进行逃生。逃生时要沉着冷静确定风向,根  相似文献   
627.
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人口重要空间聚集区,其空间布局、演变特征受历史、自然、社会、经济、传统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科学识别农村居民点的时空分布形态,并揭示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和驱动因素,对促进农村居民点科学规划、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空间布局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都江堰市2005和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提取农村居民点、城镇、道路、河流等矢量数据,借助RS、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研究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过程、格局和特征,并引入空间自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即密度值较高或较低的地区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聚集状态,但局部的空间异质性在增强;(2)密度的高值集群主要集中分布在都江堰市东南部沙西线沿线以及南部成青快速通道一线,并且有进一步沿道路延线纵深扩张的趋势,而密度的低值集群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变化不大,主要位于龙门山沿线的乡镇;(3)2005~2012年,地形位指数每增加1%,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密度减少0.505%,而距城镇、河流和道路的距离每增加1%,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密度分别增加0.124%、0.144%、0.006%;(4)不同环境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地形影响城镇辐射影响河流影响道路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都在不断地增强。该研究以期为今后同类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鉴,为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监测、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农村规划等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支撑。  相似文献   
628.
黄土高原小流域坡沟系统降雨型滑坡侵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对坡沟系统分峁坡和沟坡采样,及原状土室内干密度测定和不同含水量下抗剪强度力学实验,得到了峁坡和沟坡土壤干密度随高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小流域坡沟系统土体的抗剪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小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计算和降雨型滑坡侵蚀预报模型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9.
通过实验探讨了非饱和状态粘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与速度和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抗剪切试验速度越快,强度与粘聚力越大,速度对内摩擦角影响不显著;密度增加,强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对应增加。  相似文献   
630.
日本地震超高密度实时监测系统(SUPREME)建设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是依据强震记录对液化场地进行反演识别,系统中目前使用的是Suzuki法,但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选取不同地震下多种类别场地上的实际地震记录,对Suzuki法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其不同指标对不同类别场地识别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明:Suzuki法对不同类别非液化场地的识别能力不同,最显著的缺陷是易将软土场地与液化场地混淆;方法所使用的4个识别指标中,过零周期为控制参数,其它指标仅起到初判作用;方法出现误判的原因是液化场地的过零周期范围与非液化中软土场地上的过零周期范围存在明显交叉,而这一点理论上是无法避免的客观存在;改进的方法是应放弃现有进行绝对值对比的做法,改用地震动某些参数的相对变化作为新的识别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