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采集不同类型的畜禽有机肥及施用后的土壤,测定其重金属浓度,同时利用超声波提取-SPE—LC/MS/MS方法分析土壤中14种抗生素的污染特征,研究长期施用畜禽有机肥对典型蔬果地土壤剖面重金属与抗生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羊粪、鸡粪3种畜禽有机肥中最易造成土壤污染的是猪粪,Cu、Zn和Cd含量分别为197.0、947.0和1.35mg·kg-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施用有机肥均使重金属在土壤剖面呈现表聚现象,以设施菜地最为突出,Zn和Cd积累明显,0—20cm土层含量分别为203和0.48mg·kg-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14种抗生素的含量与组成在土壤剖面上存在明显分异,随土层深度增加含量迅速下降,但在〉80~100cm土层仍有检出;设施菜地表层土壤抗生素含量为39.5μg·kg-1,积累和残留明显高于林地和果园,特别是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含量分别为34.3和4.75μg·kg-1。可见,农田土壤长期大量施用畜禽有机肥可引起重金属和抗生素的复合污染,具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2.
柑橘果园凋落物量及凋落叶的分解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州郊区7年生柑橘果园生态系统凋落物的发生及凋落物叶分解特征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柑橘果园年凋落物总量为1 682.48 kg·hm-2,其中以叶凋落量最大,占58.97%;凋落物的发生呈现不规则的月变化,以3月和7月凋落物量最大;柑橘果园凋落物年碳、氮归还量分别为704.56、43.72 kg·hm-2.凋落物叶分解过程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经过1 a分解后,凋落物叶分解残留率为21.50%,凋落物叶分解95%所需时间为1.83 a.  相似文献   
33.
坡地果园是大渡河干暖河谷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之一,而土壤生物学特性是土壤肥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了解不同经营管理措施下坡地果园的土壤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黄果柑坡地果园不同经营模式(散户和集体经营)和不同坡位(下坡、中坡和上坡)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变化,并探讨它们与细根生物量、土壤养分等的关系.结果显示;经营模式和坡位...  相似文献   
34.
坡地果园是大渡河干暖河谷两岸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大面积坡地果园垦殖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一定程度的氮、磷面源污染.为了解经营模式与坡位是否及如何影响果园的土壤养分,选择大渡河流域两类典型经营模式(散户和集体经营)下的黄果柑坡地果园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坡位(下坡、中坡、上坡)土壤养分的差异,并探讨土壤有机质(SOM...  相似文献   
35.
对福建省长乐市大鹤林场滨海风砂地果园套种前后土壤生物化学特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滨海风砂地果园种植后土壤养分水平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而且出现了新的种类;土壤酶活性增强;土层含水量提高;沙层和地表的温度下降;小生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6.
果园地面覆盖管理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果园地面覆盖管理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并对果园地面管理方式在果树产量、质量、营养、病虫害和土壤有机质、肥力、水分、侵蚀以及生态环境上的影响进行了赋分综合评价。评价的有利效应顺序是:有机物覆盖〉间作〉生草带状覆盖〉生草覆盖〉除草剂除草〉翻耕。据此,针对我国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状况,提出了在山区的经济林果园内应推广应用秸杆地面覆盖技术,对于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果树产量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7.
坡地果园开发水土保持新模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根据安溪、龙海等地的试验资料,从保持水土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农民的社会经济背景,对坡地果园的梯田进行了评价,认为梯田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功能,但其有费工和交通作业不便等局限性。试验证明,香根草带间作模式和山边沟模式均具有与梯田相似的保持水清真寺载效,且具有省工、交通作业方便等优点,在坡地果园开发中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8.
不同经营年限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的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碳平衡。果园是我国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果园面积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1.15%。因此,研究果园土壤有机碳库的演变规律,对于准确评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时空替代和物理、化学分组的方法比较研究不同经营年限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影响,旨为果园土壤固碳增汇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时空替代法和物理化学分组的方法比较研究经营年限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50年代柑橘果园0~20 cm和20~40 cm土层颗粒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分别比80年代柑橘果园提高了9.6%和23.60%、2.57%和3.63%,其中对0~20 cm土层的影响显著高于20~40 cm,说明果园经营干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50年代柑橘果园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比80年代果园提高27.2%,可溶性有机碳提高20.1%,微生物生物量碳提高5.3%;50年代柑橘园0~10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比80年代柑橘园提高30.3%,但50年代柑橘园的土壤颗粒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均低于80年代柑橘园,说明当种植年限超过30年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果园土壤有机碳质量存在退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39.
张嫒  郑朝霞  赵志远  冯天宇  郑伟  翟丙年 《环境科学》2023,44(10):5823-5831
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在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肥力方面有重要意义.设4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单施化肥(NPK)和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研究长期有机无机配施下土壤有机碳和其活性组分含量变化,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评估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MNPK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和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分别增加了82.84%、66.30%、21.12%、93.28%和145.80%.NPK处理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有机碳组分含量无显著差异.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提高土壤碳库活度指数(LI)、土壤碳库指数(CPI)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LI和CPI的增加是CPMI增加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组分和CPMI与温室气体排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无机配施增加了CO2累积排放量和增温潜势(GWP),但却能够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MNPK处理产量最高,为56365 kg ·hm-2,较CK处理(29073 kg ·hm-2)提高了93.87%.因此,旱地苹果园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促进有机碳的累积,稳定土壤碳库,更有利于果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0.
太湖流域种植业肥料施用强度普遍较高,且以化学肥料为主要形态.因肥料投入不适宜,种植业氮、磷流失问题显著.2015年以来,各地区积极对种植业肥料施用策略进行调整,但当前工作主要基于粮食作物系统且仍停留在化肥施用总量削减和有机肥施用面积提升层面上,缺少菜地、果园、茶园作物系统的相关数据以及对农业环境问题的响应.对此,以苏州市吴中区为太湖流域典型农区代表,研究2019~2021年稻田、菜地、果园和茶园这4类作物系统肥料策略调整对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源养分投入强度的调控是决定氮、磷流失的关键;适宜的有机肥替代比例有助于降低氮、磷流失风险,但有机肥施用需考虑时机并尽可能搭配农用机械.肥料效率是兼顾农业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生产主体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后期肥料施用策略调整的导向.稻田系统的肥料施用策略调整应重视养分中不同元素配比,菜地系统应以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茶园、果园系统可从复合系统视角制定同时满足茶、果生长的施肥策略,助力构建满足农业绿色发展需求的作物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