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87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黄土丘陵“梯田退耕”生态重建及地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黄土丘陵区过去10年科技攻关成果及延安燕沟流域示范成功经验,在总结“梯田退耕”生态重建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坡耕地和1999年农业人口数据计算了各县(市、区)需新修梯田、园地扩建、林草植被恢复的面积及投资需求额度。通过构建并采用基本农田扩建指数、园地扩建指数、林草植被恢复指数以及投资需求密度等指标对55个县(市、区)进行了类型划分和地域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需新修梯田面积69.16×104hm2,新扩建经济林果园地面积79.2×104hm2,林草植被恢复面积541.02×104hm2,投资需求总额度158.2×108元;生态重建在地域分布上明显存在两个重点区,一个位于陕北和晋西北交界地区,另一个位于陇东和宁南地区;宜及早制定区域性分类指导政策,并应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重点区。  相似文献   
142.
表面活性剂对黄土中石油污染物的解吸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用表面活性剂去除黄土中柴油类污染物。选用阴离子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LAS和SD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污染的土壤进行解吸实验,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从0.1%增加到1.0%时,其柴油的去除率可达20%,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去除作用不甚明显。利用摩尔增溶比MSR值求得LAS和SDS的logKm值为4.552和3.630,这和理论的计算值很接近。  相似文献   
143.
144.
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粒度分布的端元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粒度指标蕴含的物源和沉积信息,运用参数化端元分析模型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采集的大量表土和马兰黄土样品粒度数据进行了分解。结果得到五个Gen.Weibull分布端元,分别是:(1)众数粒径为1~2μm和7~9μm的远源端元,可能由高空西风搬运而来;(2)众数粒径为35~45μm和60~80μm中远源端元,可能主要由高原季风搬运而来;(3)众数粒径为180~560μm的砂粒组分端元,可能主要为近源和局地来源。因此研究区黄土为多物源、多搬运动力下的风成沉积物。进一步比较端元间的众数粒径、标准偏差以及含量占比的差异,揭示了沉积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环境因素差异对黄土沉积有重要影响。此外,研究区与邻近的黄土高原西缘黄土粒度端元的特征差异指示了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在搬运动力、物质来源及其贡献方面与西部黄土高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5.
采用9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延安新区马兰黄土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以探讨不同前处理方法对马兰黄土粒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去有机物、碳酸盐或加分散剂后,马兰黄土的粒度分布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显著减小,粒度分布曲线向细粒方向偏移;马兰黄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会影响粒度测量结果。因而,在粒度测量前处理时,需要加双氧水去除有机质;在使用盐酸进行前处理时,可能与矿物发生反应,使得所测粒径变大,且使细颗粒含量减少。综合考虑除去有机物、碳酸盐和加分散剂,前处理方法 7使样品中值粒径、平均粒径和细粒含量变化最为显著。因此,对马兰黄土进行粒度分析时,建议使用方法 7,即给样品加入15 m L浓度为10%的H_2O_2溶液(除去有机质)煮沸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给烧杯注满蒸馏水,静置24 h,抽去蒸馏水,加入15 m L浓度为4%的(Na PO_3)_6(分散剂)溶液后测量。  相似文献   
146.
大西安正在进行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建设过程中的政府决策、防灾减灾、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等环节都面临着许多与岩土体和地质环境相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滑坡治理与预报工作。本文通过大量野外调查、测绘和勘查,统计分析了大西安地区发育的滑坡,将大西安地区的滑坡按滑体特征、动力成因和滑动特征分为三大类,又进一步按诱发因素、物质组成、滑面埋深、滑体规模和力学性质进行相应的分类,并从滑坡形貌、滑带与纵断面、变形与运动特征等方面对大西安地区发育的滑坡进行了归纳总结,建立了大西安地区具有层次性的滑坡分类体系。为大西安地区滑坡监测预报和稳定性分析等奠定了基础,为该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7.
光释光信号积分区间的选择对等效剂量(D e )的估算有重要影响。光释光衰减曲线并非单一的指数衰减,而由多个指数衰减函数组成,且每个衰减函数代表不同的信号组分。因矿物晶格陷阱类型不同,各组分有不同的衰减率、热稳定性等。本文对采自青藏高原东缘4个典型黄土分布区的黄土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石英光释光组分分析和背景区间扣除研究。结果发现:(1)高原东缘黄土石英光释光信号由快、中、慢组分组成,并以快组分占主导,适合用单片再生剂量法测定等效剂量;(2)不同背景区间扣除对小于10 Gy样品等效剂量结果影响较小,误差范围内一致;(3)对大于10 Gy样品,选取早、晚不同背景区间扣除其等效剂量结果差异显著,两者差值占晚期背景扣除所得D e 值的10%—38%,且有随D e 值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因此计算大于10 Gy样品D e 时应慎重选择积分区间。  相似文献   
148.
许卉  杨昕 《生态环境》2002,11(1):38-41
选取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黄土进行模拟降水淋溶实验,研究了在动态淋溶系统中盐基离子和SiO2、Cl-等黄土主要组份的释放规律及淋出液的pH值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对黄土中各矿物元素的淋溶释放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土中的Na+、Ca2+、Mg2+、Cl-主要通过快速的无机盐溶解过程淋失,而K+、SiO2的淋溶释放则与缓慢的硅酸盐矿物风化有关。粗略的通量计算结果显示,在黄河流域,降水淋溶侵蚀作用每年可从黄土中淋失盐基离子40.7 × 109mol,占黄河溶解态物质入海通量的近20%。  相似文献   
149.
马兰黄土中与三氮有关的微生物的分布及其反硝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关中盆地马兰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研究了与三氮转化有关的微生物在0~9 m剖面上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剖面上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菌分别为克土106~1010、101~103、103~108、103~105个.在试验区剖面7 m处的土壤中存在着反硝化菌富集区,数量达克土108个.对此层位土壤进行了反硝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马兰黄土反硝化作用最适宜温度为22 ℃和37 ℃,碳源的存在可大大提高反硝化速率,但改变碳氮比对反硝化速率影响不大.在15 ℃、无外界供给碳源、硝酸根初始质量浓度为56 mg/L情况下,反硝化菌对硝酸根的降解作用符合方程y=-2.682 8x 60.979,回归系数R=0.960 9.该反硝化菌富集区的存在为研究包气带中三氮转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0.
石英颗粒表面微形态分析是判断沉积物成因和来源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伊犁盆地尼勒克黄土石英颗粒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冰川、河流、沙漠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尼勒克黄土石英颗粒磨圆较差,冰川和水流作用的微形态特征明显,系近源风力搬运沉积。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了石英粉砂的可能产生机制,认为流水和寒冻风化作用为伊犁黄土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动力来源。尼勒克黄土的物质来源和匈牙利黄土类似,而与黄土高原黄土有较大差别,这主要表现在经受风力搬运-沉积的次数上或者风力搬运的距离上。该研究为解译伊犁地区黄土的古气候环境意义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