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1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1043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299篇
综合类   1032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64篇
灾害及防治   16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生态经济市概念内涵 自从1987年亚尼科斯基(O.Yanitsky)与雷吉斯特(R.Register)分别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以来,对生态城市概念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层出不穷,也有很多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应用(黄肇义等,2001).本文所提出的生态经济市概念是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视角下,对发展目标理论进行反思后提出的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种建设生态城市的模式,也是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视角下对生态城市内涵的一种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162.
通过对大连城市环境系统的考察,设立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优选理论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对大连城市环境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结合经济和城市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上是在逐年提高的,但从2002年以来发展较为平缓。经济和城市化情况有较大发展,但仍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3.
阐述了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人地关系、管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法学、环境伦理学和教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4.
165.
针对现有旱涝急转事件识别方法有效性未得到验证与充分讨论的问题,以珠江流域为例,基于1961-2020年的日气象与土壤墒情资料,结合游程理论,探讨旱涝识别指数SPI(标准化降水指数)、SPEI(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和SWAP(标准化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等3种指数在识别珠江流域短周期旱涝急转事件的适用性,结论如下:根据水资源二级区将珠江流域划分为10个子流域,同一子流域内气象与土壤条件相近,子流域之间降水变化趋势具有明显差异,降水空间分布异质性强;结合流域产汇流特点,前期降水影响日数为14 d时,急转发生时期降水集中性与土壤墒情同步变化最明显,可作为旱涝急转事件识别的前期降水影响因子;3种旱涝识别指数中,基于SWAP的识别方法具有识别结果有效性高、对识别结果归纳准确度最优且归纳能力强的优势,可作为结合游程理论的最优旱涝急转事件识别指数。  相似文献   
166.
由于传统方法在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关系数较低,提出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气象灾害风险分析方法。选取致灾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承灾体暴露性以及区域防灾抗灾能力作为气象灾害风险因子,利用信息扩散理论对气象灾害风险因子数据信息进行集值化处理,扩大样本数据容量,利用评价函数对气象灾害风险定性分析,确定气象灾害等级。经实验证明,设计方法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97,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气象灾害风险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能够为气象灾害风险分析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有助于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避免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7.
以轻质陶块为填料,探讨了生物膜填料塔净化处理高气体流量负荷下低浓度甲苯废气的生物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膜填料塔对甲苯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净化效率维持在40.6%~61.9%;随着气体流量负荷和入口气体甲苯浓度负荷的增加,甲苯的净化效率也随之下降。结合实验数据对“吸附-生物膜”理论的动力学模式进行模拟研究,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动力学模拟计算值和实验值之间均有很好的拟合性,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8.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不仅能够警示潜在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以黄河流域甘肃段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融合基于In VEST模型的生境质量评估及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识别生态源地并进行分级。综合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因素构建阻力面,依据随机游走理论提取生态廊道,基于电路模型辨识生态夹点、障碍点等关键生态节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生态源地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和东部边缘,空间分布不均且破碎化,总面积1.08×104 km2,其中核心生态源地2.45×103 km2;识别生态廊道257条,总长度6.06×103 km,其中关键陆地生态廊道22条,长度50.7 km,关键河流生态廊道40条,长度494 km;识别生态夹点109处,面积206 km2,识别一级生态障碍点37处,面积1.59×103 km2  相似文献   
169.
为研究区间犹豫模糊信息下的应急救援任务匹配问题,提出考虑救援人员与受灾群众后悔与失望心理的决策方法以及确定双边主体效用值的方法,基于后悔理论与失望理论获得双边主体的后悔值与失望值,确定双边主体的综合感知效用值,并构建最大化综合感知效用值的多目标匹配优化模型,以得到最优匹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后悔与失望心理对双边主体的心理感知具有重要影响,但不影响最优匹配结果。研究结果可为应急救援任务匹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0.
为保证一线矿工安全作业,提升煤矿企业运作效率,降低一线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同时增加工作投入,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智能化转型背景下煤矿企业中冲突对一线矿工心理资源损耗和增益的影响,以自我损耗作为资源损耗的心理表征,自我效能感作为资源增益的心理表征,对208名一线矿工进行问卷调查与实证研究,探究对一线矿工反生产行为和工作投入的进一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关系冲突和任务冲突均显著正向影响矿工的自我损耗,导致矿工的反生产行为;任务冲突会降低矿工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对工作投入造成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煤矿企业如何对待一线矿工冲突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