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9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532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96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1152篇
基础理论   309篇
污染及防治   220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671.
Activated carbon (AC)-supported copper or zinc made from ion exchange resin (IRCu-C and IRZn-C) have an increased metal load of 557.3 mg·g^-1 and 502.8 mg·g^-1 compared to those prepared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 involving impregnation with AC and copper (II) citrate or zinc citrate solution (LaCu-C and LaZn-C) of 12.9 mg·g^-1 and 46.0 mg·g^-1 respectively. When applied to decompose 2,2',4,4',5,5'-hexachlorobiphenyl at 250 ℃, IRCu-C achieved higher activity of 99.0% decomposition efficiency than LaCu-C of 84.7%, IRZn-C of 90.5% and LaZn-C of 62.7%. When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rose to 350 ℃, all the four kinds of reactants can decompose PCB- 153 with efficiency above 90%. Further, X-ray photoelec- tron spectroscopy characterization of IRCu-C before and after the reaction indicated transformation of 19.1% of Cu atoms into Cu^2+, illustrating that Cu is the active ingredient or electron donor promoting the decomposition of PCB- 153.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process differs from a traditional H donor. Howev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hange on the surface of IRZn-C before and after the reaction, suggesting that Zn acts as catalyst during the process of PCB-153 de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672.
D201树脂对双组分萘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201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自双组分水溶液中选择吸附分离1-氨基-2-萘酚-4-磺酸(1,2,4-酸)和2-萘酚,考察了溶液pH值、浓度、温度、树脂床高及流速等因素对吸附和分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3—6时,树脂对1,2,4-酸有较高的吸附量及吸附选择性,利于1,2,4-酸与2-萘酚的选择性吸附分离.温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小,等温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模型.动态吸附表明,至1,2,4-酸的泄漏点时,吸附流出液中几乎只含2-萘酚,1,2,4-酸被吸附于树脂上.随着树脂床层的增长或初始浓度和流速的减小,都使泄漏点推迟及分离系数提高.载酚酸的树脂柱可用15%质量比的NH4Cl和20%体积比的乙醇混合液定量洗脱1,2,4-酸.  相似文献   
673.
姜苏  李院生  潘广文  王越 《环境化学》2012,31(2):249-253
利用一维离子色谱建立了高氯酸盐的在线富集方法,以期为建立定量检测南极雪冰中痕量高氯酸盐的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法奠定基础.选用高容量、强亲水性的IonPac AS20阴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以淋洗液自动发生器在线产生的KOH作为淋洗液,等梯度淋洗.考虑到南极雪冰样品量十分有限,选定5 mL为富集体积,对应的富集时间为10 min.高氯酸盐质量浓度在0.5—50μg.L-1范围内,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检出限(以S/N=3计)为0.05μg.L-1.将浓度为0.5μg.L-1的标准溶液连续11次富集进样,所得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7%.以人工配制的仅含有高氯酸盐的溶液实施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85%—108%之间.  相似文献   
674.
凤眼莲、大薸对铀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凤眼莲和大薸在铀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通过Hoagland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铀质量浓度处理对凤眼莲和大薸的光合色素质量比、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质量比的影响,以及凤眼莲和大薸对铀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随铀处理质量浓度增大,凤眼莲和大薸体内铀质量比增加,在50 mg/L铀胁迫下,两者体内铀的质量比达1 550.2 mg/kg和963.0mg/kg;在铀的质量浓度为0.1 mg/L时,凤眼莲和大薸的光合色素质量比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铀质量浓度的增大,光合色素质量比持续降低;在铀的质量浓度为0.1~1 mg/L时,抗氧化酶系统在凤眼莲和大薸缓解较低质量浓度铀胁迫所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凤眼莲对铀的耐受能力要强于大薸;高质量浓度(20 mg/L和50 mg/L)铀处理下,凤眼莲和大薸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作为渗透调节物质,二者游离脯氨酸质量比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75.
采用二价金属A作为催化剂,合成矿用发泡树脂。通过测定树脂的固含量、黏度、凝胶时间、羟甲基指数等,研究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矿用发泡树脂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用量的增加,树脂的黏度和固含量逐渐增加,而树脂中残余B、残余C和凝胶时间逐渐减少。在较高温度下,羟甲基指数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少;在较低温度下,羟甲基指数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减少后增加;较大的催化剂用量有利于树脂缩合反应,较低的用量有利于促进B与C的羟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676.
上海市道路灰尘中铂族元素(PGEs)富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上海市道路灰尘铂族元素(PGEs)累积水平和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来源变化.样品经王水消解后由ICP-MS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道路灰尘Rh,Pd,Pt浓度分别达到:27.68(61.05-4.50)ng·g~(-1),107.72(12.98-241.4)ng·g~(-1)和34.89(0.36-108.6)ng·g~(-1),分别是参照点的18.33倍、11.12倍和65.83倍,高出地壳丰度值两个数量级以上,与国际其他城市道路灰尘PGEs水平相比,Pt含量较低,Pd和Rh含量处于中间水平;内环-中环区间的道路灰尘PGEs含基最高,从此区域分别往城区内和城区外,PGEs含鼍逐渐降低,至郊区道路,灰尘PGEs含量达到最低,车流量及道路是否限行高污染车辆是主要致因;不同类型道路PGEs浓度水平表现为:快速路(包括环线)>主干道>次干道>高速公路>郊区公路,道路类型会对PGEs分布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并没有对其产生决定性作用;PGEs间相关性很好,汽车催化转化器(VECs)排放是道路灰尘PGEs主要来源,Pd含量远高于Pt和Rh,不同于大多数文献的研究结果,VECs类型发生变化是主要原因;同为交通污染排放的元素,Cr与PGEs的相关性很好,Cu与PGEs之间有一定相关性,Zn只与Pt有相关性,而Ph与PGEs没有相关性,Pb和Zn为汽车催化剂毒物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7.
丁二酰亚胺基修饰的吸附树脂对苯胺的吸附热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效去除废水中苯胺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环境问题. 由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与丁二酰亚胺反应,合成大孔交联聚(对乙烯基苄基丁二酰亚胺)树脂(简称丁二酰亚胺树脂),测定了丁二酰亚胺树脂对正庚烷溶液中苯胺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丁二酰亚胺树脂对正庚烷溶液中苯胺的吸附量大于原料树脂. 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相关系数大于0.99. 利用热力学函数计算了等量吸附焓变、吸附自由能变和吸附熵变. 树脂对正庚烷中苯胺的等量吸附焓变在20~30 kJ/mol,推测吸附过程为氢键吸附;同时,通过比较树脂对正庚烷溶液中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吸附性能的差别,进一步论证了丁二酰亚胺树脂对正庚烷中苯胺的吸附是基于氢键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678.
采用改进的滴加成球法合成壳聚糖树脂,用环氧氯丙烷对树脂进行交联,制备新型壳聚糖交联树脂。研究了交联树脂对Cr(VI)的吸附效果,探讨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温度、Cr(VI)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各因素中pH值对壳聚糖交联树脂吸附Cr(VI)影响较大。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20mg/L的Cr(VI)溶液,壳聚糖交联树脂投加量为1 g/L,pH=3,温度为25℃,吸附2h时可达到最大吸附容量(72mg/g)。用Langmuir等温模型和Pseudo 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对树脂的吸附过程进行线性拟合,R2分别为0.999 9和0.999 7,模型计算的饱和吸附容量qmax(73.53 mg/g)和平衡吸附量qe(29.23 mg/g)与试验结果(72.10 mg/g和27.73 mg/g)基本吻合。Fick扩散模型表明,树脂对Cr(VI)的吸附可分为3个阶段,说明Cr(VI)的去除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79.
多溴联苯醚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效应对于预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建立环境标准以及评估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溴联苯醚(PBDEs)的生物富集及其沿食物链(网)生物放大效应的研究文献,对PBDEs的生物富集效应进行了综述.文献计算的生物富集因子(BAFs)、生物-沉积物/土壤生物富集因子(BSAFs)和生物放大因子(BMFs)表明,生物对大多数PBDEs具有生物富集作用,且生物对PBDEs的富集能力与其生物进化等级及其营养级有关.文献计算的营养级放大因子(TMFs)表明,大多数PBDE单体可以在食物网上产生生物放大效应,但只有较少单体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生物的生理生化参数、化合物本身的特性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了PBDEs在生物体内及食物链(网)上的富集与放大.  相似文献   
680.
针对煤岩巷道锚杆支护锚固失效引起的冒顶问题,建立了煤岩巷道顶板锚杆树脂锚固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锚固方式下树脂锚杆的波导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锚固长度与树脂锚杆激振响应特性曲线。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得出无论何种锚固方式,检测结果与实际锚固长度的误差大约在1%-6%,同时可采用修正补偿的方法降低检测误差。研究结果得出:采用应力反射波法检测树脂锚杆的锚固长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可实现树脂锚杆锚固长度的便携、准确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